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患儿女,3岁。出生后双足均多一小趾,形状与第5趾相同,脚掌较宽,但活动正常。因穿市售鞋足不适履,羞于外露而于1994年4月来院就诊。双足两个并列的小趾,外观相同,均有两节趾骨及跖趾关节,可自主同步活动。X 线拍片示第5跖骨呈 V 字形,基底部增宽与跗骨形成正常的跗跖关节,两个小趾各在 V 形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电针刺激"足三里"和"内关"对脑梗死大鼠神经运动功能及脑组织病理状态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电针对脑梗死大鼠的疗效机制.方法 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针刺组和非针刺组三组,每组再随机分为1 d、7 d和14 d三个亚组 用改进的Longa线栓法制备脑梗死大鼠模型 针刺组电针刺激"足三里"和"内关"治疗,20 min/(次·天) 余两组在同一时间捆绑,不进行针刺治疗.采用NSS评分和平衡试验评分来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结果 1 d时大鼠神经功能与平衡试验评分针刺组和非针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7 d和14 d时针刺组大鼠的评分均低于非针刺组(P〈0.05) HE染色,1 d时针刺组梗死边缘区神经细胞形态的缺血性损伤较非针刺组轻 7 d和14 d时针刺组明显好于非针刺组.结论 电针刺激"足三里"和"内关"能够明显改善脑梗死大鼠脑损伤区组织病理学,促进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电针频率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对照组、15 Hz组、30 Hz组、100 Hz组.各组均予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造模后除对照组外均予不同频率的电针治疗,造模5天后各组均进行神经功能评定,检测脑梗死灶边缘(A区)、同侧近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