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7 毫秒
41.
18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院自1995~2000年12月,共收集各科上报的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443例,其中由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189例,占总病例数的42.66%。现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资料来源于我院1995~2000年12月,由临床各科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员、医师、护士填表呈报的不良反应病例,医院不良反应监测小组对收集到的报告表按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订的标准进行因果关系分析评价及不良反应损害程度分级、汇总,并依照不良反应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统计。2结果2.1一般情况18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男105例,女84例。年龄8个月~91岁,平…  相似文献   
42.
RP-HPLC法测定妇血康颗粒中原儿茶酸与原儿茶醛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陆一菱  蓝晓步  吴闯 《中国药房》2008,19(18):1403-1405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妇血康颗粒中原儿茶酸及原儿茶醛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chirom Bond-1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20∶80,用冰醋酸调pH2.80),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6nm(原儿茶酸)和280nm(原儿茶醛)。结果:原儿茶酸与原儿茶醛的检测浓度分别在5.49~73.22μg.mL-1(r=0.9999)与4.81~64.13μg.mL-1(r=0.9999)范围内与各自的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二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86%和97.55%,RSD分别为2.52%(n=9)和3.82%(n=9)。结论:本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妇血康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3.
目的:优选妇血康颗粒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原儿茶酸总量为考察指标,应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优选。结果:影响提取的主次因素:A(加水量)〉B(煎煮时间)〉C(煎煮次数)。结论:最佳提取条件为加水20倍,煎煮1次,时间1.5h。  相似文献   
44.
萘普待因镇痛效果开放试验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国产三类新药萘普待因片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开放性试验方法。各种中度疼痛病人共 84例 ,口服萘普待因片 1~ 2片 ,tid。分为 2组 :1d组 ( 4 3例 ,年龄 4 0a±s15a ,男性13例 ,女性 30例 ;普通外科术后病人 31例 ,骨科术后与神经痛病人 12例 )仅服 1d ;7d组 ( 4 1例 ,年龄4 6a± 15a ,男性 31例 ,女性 10例 ;癌症病人 19例 ,骨科术后与神经痛病人 2 2例 )连服 7d ,其中d 2~ 7着重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1d组显效率 86% ,总有效率 98% ,7d组服药d 1内显效率 51% ,总有效率90 %。不良反应轻 ,主要有思睡、头晕及消化道症状 ,病人能耐受。结论 :萘普待因片对中度疼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增强CT与超声造影(CEUS)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从而提高肝血管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本院同时进行上腹部CT多期扫描和CEUS检查的肝血管瘤患者61例.统计分析2种检查对肝血管瘤的诊断效率.并进一步分别比较增强CT对不同大小的瘤体的检出率及CEUS对脂肪肝患者及非脂肪肝患者肝血管瘤的检出率,并对其结果分别做了统计学分析.结果 61例患者中,增强CT共发现52例,CEUS共发现54例,二者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对于瘤体直径>4 cm的肝血管瘤完全检出;对于<4 cm的,直径越小检出率越低且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对于脂肪肝组患者的检出率为61.54%,对非脂肪肝组患者的检出率为95.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强CT和CEUS对于肝血管瘤的诊断各有优势,合理选择可以明显地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6.
目的 研究精氨酸对环孢素A(CsA)所致睾丸毒性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大鼠分为3组。N组:正常对照组;A组:单独使用CsA组;B组:使用CsA 精氨酸组。A、B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给药,连续3周后取血及睾丸组织测定CsA浓度,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睾丸细胞的凋亡数量,按抗精子发生效应积分评定法作生精功能的评价,测定曲细精管直径及作病理学检查。结果 CsA血药浓度,B组显著高于A组(P<0.05);睾丸组织的CsA浓度,A、B两组差异无显著性。A、B两组大鼠睾丸中精子发生明显障碍,但B组比A组的精子发生障碍要轻(P<0.05),曲细精管的直径,A、B两组显著小于N组(P<0.05),但B组大于A组(P<0.01)。睾丸细胞凋亡率A组显著高于B组和N组(P<0.001),而B、N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sA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并诱导细胞凋亡;精氨酸能明显提高血中CsA的浓度,降低CsA对睾丸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7.
国产环孢素胶丸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国产与进口环孢素胶丸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及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 :1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单剂量随机交叉口服300mg 国产与进口环孢素胶丸后 ,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仪测定血药浓度 ,对AUC、Cmax 和Tmax 进行等效性检验。结果 :国产与进口环孢素胶丸的AUC分别为 (10 47±1 74) μg/(ml·h)、(10 71±1 45) μg/(ml·h) ;Tmax 分别为 (1 46±0 26)h、(1 38±0 31)h ;Cmax 分别为 (1 91±0 31) μg/ml、(1 88±0 22) μg/ml ;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97 59±9 71) %。结论 :国产与进口的环孢素胶丸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48.
日本东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简介吴闯,杨正鸿(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530027)1993年9月5日~10日国际药学联合会于日本东京召开了第53届国际药学大会,受国际药学联合会的邀请,中国药学会首次组团参加了会议。代表团一行28人,来自医院的代表共8人...  相似文献   
49.
近年来,与生命、健康和疾病息息相关的“新世纪的朝阳产业”———医药行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之后,国家更重视医药行业,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加急迫。据有关统计[1],我国至少还需要万名执业药师,极端缺乏为生产、销售、质检及临床合理用药等岗位提供高素质服务的应用型人才。然而,近几年药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状况并不十分理想,初次就业率不高,毕业生在部分岗位(特别是药品营销岗位)就业后跳槽频繁,转岗、供求矛盾比较突出。1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专业毕业生的状况调查1.1 2006、2007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2007年12月对本校本科2006、2007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电话调查,结果显示:药学专业2007届(52人)、2008届(49人)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1%、92%。毕业生在医药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多样化,就业的主方向集中在医院药房和企业的药品营销部门,特别是医药营销部门,每年吸纳约1/3的毕业生。如图1所示。图1 2006~2007年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专业本科生就业分布1.2 2008年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2007年12月对我校2008年毕业生就业意向做统计调查,结果显示:59名应届毕业生中,报考研究生的17人(29...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实炎方治疗活动期轻、中度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UC患者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予实炎方口服,每日1剂。对照组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口服,每日4 g。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主要症状、疾病活动度、结肠镜指数、C反应蛋白等方面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腹泻、脓血便、腹痛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Mayo活动指数变化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结肠镜指数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组降低C反应蛋白数量方面较对照组起效显著(P<0.05)。结论实炎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优于美沙拉嗪缓释颗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