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8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66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6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85篇
内科学   137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8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93篇
综合类   372篇
预防医学   215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153篇
  3篇
中国医学   120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回顾性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和甲状腺良性结节中人骨髓内皮细胞标记物(HBME-1)、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及高分子量角蛋白(34βE12)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其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比较189个PTMC病灶及106例甲状腺良性结节中HBME-1、Galectin-3及34βE12的表达水平,计算其对PTMC的诊断效能指标。结果 HBME-1、Galectin-3及34βE12在PTMC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疾病组(均P<0.001)。HBME-1、Galectin-3及34βE12诊断PTMC的敏感度分别为89.95%、95.23%、93.65%,特异度分别为83.02%、71.70%、81.13%,准确度分别为87.45%、86.78%、89.15%,ROC-AUC分别为0.891、0.914、0.932。结论 HBME-1、Galectin-3及34βE12在PTM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诊断PTMC的重要标记物。  相似文献   
42.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通过“活”的教学,激发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极浓的语文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体,把知识训练、技能培养、情感的熏陶,价值观的提升综合起来,达到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慢性鼻窦炎及腺样体肥大的相关性,探讨肺炎支原体在儿童慢性鼻窦炎和腺样体肥大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153例因慢性鼻窦炎及慢性鼻窦炎合并腺样体肥大的患儿血清学标本及鼻咽部抽吸物(NPA)进行肺炎支原体(MP)检测,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慢性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的关系。结果慢性鼻窦炎及慢性鼻窦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患儿肺炎支原体检出率均高于单纯慢性鼻窦炎患儿,腺样体重度增生儿童阳性率高于慢性鼻窦炎组及慢性鼻窦炎合并轻中度腺样体增生组儿童。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儿童慢性鼻窦炎及腺样体肥大的重要病原体,其长期蓄积于鼻咽部可能与腺样体增生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 3D-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复查评价的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实施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术前、后MSCT 3D-CTA资料。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原始采集数据进行后处理。结果复查的48例患者中,发现动脉瘤夹48个,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5例,后交通动脉瘤18例,大脑中动脉瘤15例。MSCT3D-CTA发现动脉瘤残留6例,载瘤动脉局限性狭窄12例,伴有血管痉挛9例,未见明显异常21例。所有病例未见载瘤动脉闭塞及动脉瘤夹滑脱、移位。VR成像中,36例清晰显示动脉瘤夹与载瘤动脉的三维空间关系,9例较清晰显示,3例动脉瘤近胼周者显示欠佳;在MIP和MPR成像中,动脉瘤夹形态及大小均能清晰显示,但三维空间感较VR略差。结论 MSCT 3D-CTA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经济、安全、有效的复查方法,VR和MIP、MPR等后处理技术的联合运用可以更好地显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改变。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对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的影响,针对危险因素,提供有效的、可操作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从而有效减少TIA的不良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部首诊为TIA患者125例,首诊为脑梗塞患者68例,详细记录入选患者基数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TIA和脑梗塞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结果TIA组患者在吸烟、饮酒、NIHSS评分、MRS评分与脑梗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组中低密度脂蛋白(LDL)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较TI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次发生TIA的患者,护士应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重点环节,各个击破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协助其戒烟戒酒,控制饮食,积极降低LDL和Hcy水平,从而减少不良预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焦虑心理的影响,为加强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抽取我院2011年4月份到2013年6月份收治的80例帕金森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在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方案不变的前提下,对照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个性化健康教育干预,选择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的抑郁焦虑情绪评估,对治疗前后的得分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经研究发现,两组治疗后的SDS、SA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治疗后的3周、3个月后,观察组的SDS分别为(49.1±3.2)分、(46.8±1.8)分,SAS分别为(47.1±3.3)分、(46.3±2.2)分,与对照组SDS的(53.5±3.1)分、(52.6±1.6)分和SAS的(49.7±3.6)分、(50.5±3.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帕金森病患者个性化健康教育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进行治疗,能够在保证临床整体治疗效果的同时,有效缓解和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7.
目的:评价双胎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5月在该院待产的双胎妊娠孕产妇100例,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剖宫产55例作为研究组,阴道分娩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孕产妇的分娩孕周、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 Apgar 评分、围生儿死亡情况。结果2组产妇的分娩孕周和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新生儿体质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新生儿第一胎 Apgar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新生儿第二胎 Apgar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第二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双胎妊娠采用剖宫产分娩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的窒息率和围生儿病死率,是双胎妊娠首选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48.
苦荞麦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8年苏州医学院、南通医学院、南通县人民医院及南通县中医院曾对食用苦荞麦的78例糖尿病作了初步观察,发现这些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空腹血糖及血脂均有明显降低。为进一步观察苦荞麦的确切疗效,我们又对57例糖尿病的疗效作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49.
我科门诊自1981~1991年诊治经血清PRL放免检测、X线摄片、CT扫描证实为垂体肿瘤208例,其中有生育要求者143例,经各种方法治疗妊娠106例。现将4种疗法的疗效及定期随访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