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3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1.
目的:比较衰弱表型(Frailty Phenotype,FP)、衰弱量表(Frail scale,FS)、埃德蒙特衰弱量表(The Edmonton Frail Scale,EFS)3种衰弱评估工具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效能,以期为衰弱评估工具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年龄≥60岁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184例,采用FP、FS、EFS评估患者的衰弱状态,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类型、手术方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资料。应用?字2检验,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 曲线分析FP、FS和EFS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作用。结果:184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FP、FS、EFS衰弱的检出率分别为22.3%、16.8%、22.2%, 3种评估工具的衰弱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P预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ROC面积为0.798,高于FS、EFS的0.681和0.670(P<0.05)。结论:3种衰弱评估工具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的衰弱检出率具有一致性。与FS、EFS相比较,FP更能够有效预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2.
目的 KLK1基因对高血压具有保护作用,KLK1在心脏中也有所表达,但目前对KLK1基因在心肌中的作用所知甚少。本研究通过建立KLK1基因转基因小鼠,在压力负荷的条件下,研究KLK1对心室重构的作用。方法把人KLK1基因插入鸡β-肌动蛋白启动子下游,构建转基因表达载体,显微注射法建立C57BL/6JKLK1转基因小鼠,PCR鉴定转基因小鼠基因型。采用Western Blot鉴定KLK1在心脏、大血管和肾脏中的表达筛选高表达转基因品系。用无创血压仪测量血压,利用超声影像分析技术和病理学观察转基因小鼠心脏结构与功能改变。结果建立了在心脏、肾脏和大血管壁高表达KLK1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在正常情况下,与同窝转基因阴性小鼠相比,转基因小鼠心脏结构和功能无显著变化。主动脉缩窄术后1个月,由于压力负荷的存在,同窝阴性小鼠左心室壁厚病理性肥厚,而转基因表达的KLK1可明显地抑制左心室壁肥厚的进程;主动脉缩窄术后2个月,同窝阴性小鼠心脏进入到病理性扩张阶段,KLK1也表现出对心肌病理性扩张的抑制,同时,组织学染色显示KLK1转基因小鼠心肌肥厚与纤维化程度减弱。结论转基因表达KLK1可抵抗压力负荷引起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层粘连蛋白及其特异性抗血清对胚泡着床的影响。方法:在小鼠子宫角内注射层粘连蛋白及其特异性抗血清,并对胚胎着床率与子宫内膜变化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提示外源性层粘连蛋白在小鼠体内有促进胚泡粘附、植入子宫内膜的趋势,但作用不明显;而层粘连蛋白抗血清则有显著抑制小鼠胚泡着床的效应。结论:小鼠体内的层粘连蛋白对胚胎粘附、着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4.
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在医院分级管理中抓质量管理,其主要做法是:从提高诊疗技术水平入手,认真落实并达到《医院分级管理标准》附件中有关临床、医技和护理的技术标准;抓好诊疗环节的现场控制,强化基础质量,夯实医院长远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45.
46.
心室晚电位与室性早搏形态之间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丹  徐南图 《心功能杂志》1991,3(3):120-121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在一个中国汉族并多指(趾)畸形家系中检测HOXD13基因致病突变.方法 通过PCR扩增HOXD13基因外显子序列,对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及TA克隆测序寻找致病突变.结果 在患者中发现HOXD13基因外显子1的5'末端丙氨酸重复区内,具有27bp的不完全三核苷酸重复的插入突变,使其多聚丙氨酸链延长了9个丙氨酸残基.结论 HOXD13基因内9个丙氨酸残基的延展突变为该家系的致病突变.  相似文献   
48.
介绍吉林省以医院评审为契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做法。在评审中通过全员参与,强化意识;健全组织,形成网络,对重点部门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为复审抽查中的重点等措施,使该省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医院评审中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49.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分为无颈动脉硬化组2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组2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3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连续监测72 h血糖,计算平均血糖水平(MBG)及标准差(SD)、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变异系数(CV),并记录年龄、性别、病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一般生化指标.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两组与无颈动脉硬化组比较,病程、收缩压、脉压差、TC、LDL-C、HbA1c有显著差异(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组比较,病程有显著差异(P<0.05),MBG、SD、MAGE、CV随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逐渐增高(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需重视动态血糖监测.  相似文献   
50.
邵红  史美龙  吕丹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4):3258-3259
糖调节受损、糖尿病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好的相关性[1].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颈动脉斑块和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因此利用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rterial atherosclerosis,CAAs)程度的研究较多,但针对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研究不多.本研究旨在了解血糖的异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相关性,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