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5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P物质(substance P,SP)是1931年由Von Euler和Caddum从动物的脑、肠中提取,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作为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在周围神经系统中作为诱导神经源性炎症的物质起作用[1].P物质参与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发病机制[2~4].本文进一步观察鼻黏膜的P物质.  相似文献   
82.
修正性鼻内窥镜手术面临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吉晓滨  梁赐芳  吴晓钟  谢景华 《广东医学》2004,25(10):1183-1184
目的 探讨修正性鼻内窥镜手术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治疗对策。方法 对 10 4例复发的鼻息肉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修正性鼻内窥镜手术。结果 手术后 6个月进行评定 ,有效率为 82 7%。结论 复发的鼻息肉慢性鼻窦炎患者可进行修正性鼻内窥镜手术 ,通过麻醉、新解剖标志的确定、粘连、瘢痕骨质增生、出血等问题的正确处理 ,可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83.
对68例鼻恶性肿瘤病人进行血小板聚集试验,并以100例正常人和10例鼻良性肿瘤病人为对照。结果发现恶性肿瘤疗前组、复发组、远隔转移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均数高于正常组、良性肿瘤组和疗后组(P<0.05);疗前组中MAR均数则随肿瘤的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增高;有效治疗后降低或恢复正常。表明恶性肿瘤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增强。研究提示血小板聚集功能可作为观察、判断肿瘤性质、发展、疗效、预后的参考指标。本文对恶性肿瘤病人血小板聚集增强的机制、血小板在肿瘤生长、转移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展望了血小板抑制剂抗肿瘤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4.
纤溶酶原激活物(PA)的肿瘤学意义自70年代始受到关注,国外深入研究认为:恶性肿瘤组织中PA升高,其直接参与肿瘤的转化、发生、浸润及转移;肿瘤细胞PA的合成和分泌可被许多生物活性物质调节;测定PA在肿瘤组织和体液中的含量有助于诊断、病情观察和预后判断。本对此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对中耳声导抗参数的影响。方法对53例慢性鼻窦炎病人、10例健康成人做声导抗检查,采用多状态Logistic回归模型,对慢性鼻窦炎可能影响鼓室导抗图的因素进行评价。结果(1)53例中,鼓室导抗图A型33例(62-26%),As型4例(7.55%),B型2例(3.77%),C型14例(26.42%)。(2)As、B、C型异常鼓室导抗图、鼓室峰压值、同侧镫骨肌反射、坡度在各型鼻窦炎与对照组、各型之间比较多有统计学差异。静态声顺值无差异。(3)经过对自变量逐步剔除,有2项因素,即筛窦CT分型呈硬化型和鼻窦炎分型分期较重时,影响鼓室导抗图。结论(1)随慢性鼻窦炎分型分期加重,异常鼓室导抗图、镫骨肌反射消失增多,鼓室峰压值越偏向负压,坡度值增加;静态声顺值无或稍有变化。(2)慢性鼻窦炎呈硬化型筛窦、分型分期重时,对鼓室导抗图影响更重。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处理乳突根治术后遗留的外耳道后壁缺损及开放的乳突腔的方法。方法:应用骨性外耳道后壁重建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58例(58耳),清除病变的同时以颞骨皮质骨行骨性外耳道后壁重建并Ⅰ期行鼓室成形术。结果:随访1~3年,仅有1例胆脂瘤复发(复发率1.72%)。外耳道接近正常形态,保留含气乳突腔。纯音听阈提高30dBHL以上者(极效)5耳,提高20~29dBHL者(显效)11耳,提高10~19dBHL者(有效)30耳,总有效率为79.31%(46/58),〈10dBHL者(基本无效)8耳,无听力提高者(无效)4耳。术后平均气导听阈明显减少。结论:乳突根治术后以颞骨皮质骨行骨性外耳道后壁重建并Ⅰ期行鼓室成形术,有助于修复乳突根治术后遗留的外耳道后壁缺损及开放的乳突腔,改善听力,降低胆脂瘤复发率,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对中耳功能的影响。 方法 对53例慢性鼻窦炎患者、10例健康成人做声阻抗和纯音测听。结果 (1)53例患者中,声阻抗鼓室导抗图A 型33例(62.26%),As型4例(7.55%),B型2例(3.77%),C型14(26.42%);正常听阈35例(66.04%),轻度聋16例(30.19%),中度聋2例(3.77%);(2)As、B、C型异常导抗图、峰压值、同侧对侧镫骨肌反射、坡度在鼻窦炎各分型与对照组、各分型之间比较,30组比较中9组有统计学差异。静态声顺值无统计学差异;(3)听阈各频率中鼻窦炎各分型与对照组、各分型之间 进行比较,60组比较中47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随慢性鼻窦炎分型分期加重,异常导抗图、镫骨肌反射消失增多,峰压值偏向负压,坡度值增加;静态声顺值无或少变化;同时听力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鼻黏膜表面活性物质板层体的超微结构。方法取正常豚鼠鼻中隔黏膜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鼻中隔黏膜内存在板层体,为圆形、层状或线圈状小体,致密,散在。结论鼻黏膜存在板层体,其分泌的表面活性物质在鼻功能和病理生理学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2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咽部表面活性物质成分磷脂酰胆碱的变化,以反映对中耳和咽鼓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本院耳鼻喉科慢性鼻窦炎患者和健康人鼻咽部灌洗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表面活性物质的成分磷脂酰胆碱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①两组鼻咽部均可测出磷脂酰胆碱.②慢性鼻窦炎组与对照组磷脂酰胆碱含量分别是(82.97±35.70)μg和(114.86±33.64)μg(P<0.05).③慢性鼻窦炎各分型分期与对照组、各分型分期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分型分期进展,磷脂酰胆碱含量有降低的趋势.结论:①鼻咽部存在表面活性物质,可测出磷脂酰胆碱.②慢性鼻窦炎可引起鼻咽部磷脂酰胆碱含量减少,引起中耳、咽鼓管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观察鼻黏膜表面活性物质板层体的超微结构。方法 取正常豚鼠鼻中隔黏膜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鼻中隔黏膜内存在板层体,为圆形、层状或线圈 状小体,致密,散在。结论 鼻黏膜存在板层体,其分泌的表面活性物质在鼻功能和病理生理学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