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65篇
  免费   1202篇
  国内免费   716篇
耳鼻咽喉   169篇
儿科学   162篇
妇产科学   88篇
基础医学   1069篇
口腔科学   345篇
临床医学   2975篇
内科学   1904篇
皮肤病学   200篇
神经病学   506篇
特种医学   8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1篇
外科学   1616篇
综合类   6853篇
预防医学   3134篇
眼科学   183篇
药学   2540篇
  29篇
中国医学   2610篇
肿瘤学   682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516篇
  2022年   500篇
  2021年   432篇
  2020年   523篇
  2019年   580篇
  2018年   577篇
  2017年   385篇
  2016年   455篇
  2015年   529篇
  2014年   1331篇
  2013年   1019篇
  2012年   1210篇
  2011年   1264篇
  2010年   1358篇
  2009年   1230篇
  2008年   1206篇
  2007年   1258篇
  2006年   1254篇
  2005年   1307篇
  2004年   1143篇
  2003年   980篇
  2002年   801篇
  2001年   770篇
  2000年   736篇
  1999年   651篇
  1998年   516篇
  1997年   517篇
  1996年   436篇
  1995年   417篇
  1994年   369篇
  1993年   255篇
  1992年   247篇
  1991年   246篇
  1990年   259篇
  1989年   159篇
  1988年   93篇
  1987年   95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74年   6篇
  1965年   6篇
  196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联合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在预防前置胎盘并发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北京煤炭总医院行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并发产后出血的10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产妇应用子宫压迫缝合进行止血,研究组产妇应用子宫压迫缝合术联合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进行止血,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止血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产妇术中及术后2、12、24 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止血总有效率94.4%高于对照组的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7.4%低于对照组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压迫缝合术联合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能有效预防高危产妇前置胎盘并发产后出血,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止血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对经伤椎椎弓根钉置入与跨节段置钉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脱位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 2013年8月~2015年12月,我院共收入胸腰椎椎体骨折脱位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记为Ⅰ、Ⅱ组,每组各31例。Ⅰ组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钉置入治疗,Ⅱ组患者采用跨节段置钉治疗,比较复位成功率,术后可进行影像学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比值和Cobbs角,比较随访期间内固定失效、丢失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均升高,第Ⅰ组升高的程度较第Ⅱ组大,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积极治疗后,第Ⅰ组患者Cobbs角普遍较第Ⅱ组患者小,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经伤椎椎弓根钉置入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疗效更显著。经术后随访观察发现,第Ⅰ组31例患者中固定无失效,第Ⅱ组患者中有4例失效,出现椎弓根钉松动、断裂等情况,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Ⅰ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内固定丢失的情况,第Ⅱ组患者中有7例内固定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椎椎体骨折脱位患者行经伤椎椎弓根钉置入治疗的疗效较行跨节段置钉治疗的疗效好,且持续时间长,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分析部队干休所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部队干休所离退休老干部的资料,分析老干部的心理特点,针对老干部的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以提高老干部的自我管理水平和健康意识,规范疾病治疗方案。结果:部队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13例,其中伴抑郁4例,孤独/空虚10例,恐惧4例,怀疑/猜疑10例,压抑11例,急躁5例,不良心理发生率为86.67%。结论:部队干休所离退休老干部多存在恐惧、焦虑、孤独、抑郁、恐惧等心理健康问题,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更有助于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疾病治疗和护理配合度。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分析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8月相关期刊文献中治疗脑小血管病的内服方剂,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明确治疗脑小血管病的内服方剂95首,处方中使用频次大于等于10的中药有32味,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到4个新方。结论 脑小血管病的中医药治疗应攻补兼施,以活血化瘀通络治标的同时,还应重视益气、补肾等扶正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995.
摘要:目的 探讨circ_0000745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及转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13年3月 ~2016年7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确诊的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65例,采用实时定量 PCR(qRT-PCR)法检测结直肠癌组 织、癌旁组织中circ_0000745与 miR-296-5p表达,分析circ_0000745与 miR-296-5p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将人结直肠癌细胞 HCT-116分为si-NC组、si-circ_0000745组、miR-NC组、miR-296-5p过表达组、si-circ_0000745+anti-miR-NC组、si-circ_0000745+anti-miR-296-5p组;采用 CCK-8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 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侵袭;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circ_0000745与 miR-296-5p的靶向关系;采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结直肠癌组 织中circ_0000745的表达升高(P<0.05),miR-296-5p的表达降低(P<0.05);随访5年,65例患者中死亡9例,存活56 例,与存活患者相比,死亡患者的circ_0000745明显增高(P<0.05),miR-296-5p明显降低(P<0.05)。与 HT-29细胞 相比,HCT-116细胞的circ_0000745mRNA 表达升高(P<0.05),miR-296-5p的表达降低(P<0.05),选择 HCT-116细 胞进行下一步研究。与si-NC组比较,si-circ_0000745组细胞存活率、MMP-2、MMP-9蛋白、细胞克隆形成数、迁移及侵 袭细胞数减少(均P<0.05);circ_0000745可靶向调控 miR-296-5p的表达;与 miR-NC组比较,miR-296-5p过表达组细 胞存活率、MMP-2、MMP-9蛋白、细胞克隆形成数、迁移及侵袭细胞数减少(均 P<0.05);与si-circ_0000745+anti-miRNC组比较,si-circ_0000745+anti-miR-296-5p组细胞存活率、MMP-2、MMP-9蛋白水平、细胞克隆形成数、迁移及侵袭 细胞数增多(均P<0.05)。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circ_0000745呈高表达,miR-296-5p呈低表达,高表达circ_0000745 及低表达 miR-296-5p可用于评估结直肠癌患者预后,circ_0000745通过靶向 miR-296-5p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及转 移,沉默circ_0000745可为结直肠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6.
硫氧还蛋白5(thioredoxin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5,TXNDC5)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位于内质网中的蛋白质,是一种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是蛋白质二硫键形成、异构及还原的关键限速酶,属于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PDI)。研究发现,在肿瘤领域对其研究较多。近年来研究显示,TXNDC5在代谢性疾病和纤维化相关疾病等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其与最新相关疾病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997.
998.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双侧足三里穴(ST36)、脾俞穴(BL20)及大陵穴(PC7)对预防无痛胃肠镜检查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方法 选择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159例,男72例,女87例,年龄25~64岁,BMI 18~28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TEAS组(T组,n=80)和对照组(C组,n=79)。麻醉诱导前T组给予TEAS双侧ST36、BL20及PC7 20 min;C组仅在相应穴位予电极片贴敷不行电刺激。两组麻醉诱导均采用丙泊酚1.5 mg/kg复合舒芬太尼0.1 μg/kg,并根据检查中患者情况追加丙泊酚0.5 mg/kg。记录患者苏醒后30 min头晕、恶心呕吐发生情况。记录检查中最低HR、SBP、DBP和苏醒后30 min的SBP、DBP。记录患者、麻醉科医师满意情况及患者留观时间。
结果 与C组比较,T组检查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检查中最低SBP明显升高(P<0.05),患者和麻醉科医师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留观时间明显缩短(P<0.05)。
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双侧足三里穴、脾俞穴及大陵穴可有效预防无痛胃肠镜患者检查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青年人腹腔积液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为进一步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年龄35岁以下腹腔积液待查患者46例,均进行腹腔积液常规生化、病理及超声、CT、血肿瘤系列等多项检查,部分患者行胃肠镜及剖腹探查术.结果 46例患者中结核性腹膜炎21例(45.6%),结肠癌2例(4.3%),肝硬化2例(4.3%),恶性腹膜间皮瘤2例(4.3%),Budd-chiari综合征2例(4.3%),肝豆状核变性2例(4.3%),卵巢癌1例(2.1%),腹膜假性粘液瘤2例(4.3%),恶性淋巴瘤2例(4.3%,其中1例合并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4.3%),胃平滑肌肉瘤1例(2.1%),产后低蛋白血症1例(2.1%).特发性门静脉高压1例(2.1%),嗜酸细胞性胃肠炎l例(2.1%),病因未明4例(8.7%).结论 以腹腔积液待查就诊的青年患者,病因学分析最多为结核性腹膜炎,占45.6%,其次为与门静脉高压有关的腹腔积液、恶性肿瘤及结缔组织病,还有一些少见病因如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腹膜假性粘液瘤等.  相似文献   
1000.
改良Lichtenstein法前路修补治疗腹股沟复发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Lichtenstein法前路修补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疗效.[方法]对Lichtenstein法进行改进,术中分离或离断部分提睾肌,清楚显露内环,分别于腹膜外及精索后放置修整后网片,缩小内环.[结果]本组术后恢复良好,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无一例复发.[结论]改良Lichtenstein法前路修补是治疗复发疝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