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54篇
内科学   78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11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37篇
  3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7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术中磁共振成像(intraoperative MRI,iMRI)中的液体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在低级别神经胶质瘤(WHOⅠ~Ⅱ级)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对是否存在残留肿瘤的诊断提供帮助。方法选取18例低级别神经胶质瘤(low-grade gliomas,LGGs)患者的术中MRI,查看FLAIR图像中手术腔周围是否存在高信号,并对术前或术后复查过MRI患者的图像进行分析,比较术区周边FLAIR信号的变化情况。结果低级别神经胶质瘤切除术中手术区域边缘iMRI的FLAIR表现:1)没有FLAIR异常信号7例;2)线状FLAIR高信号(linear FLAIR hyperintensity,LFH)7例;3)结节或片状FLAIR高信号(nodular or patchy FLAIR hyperintensity,NPFH)4例。接受iMRI分析的患者的手术切缘上无FLARI异常信号中的4例术后3个月复查MRI术区周围未见异常改变;出现LFH中有4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后复查MRI,异常信号强度减低或消失。而2例NPFH随即进行了第二次手术切除,并再次行术中MRI扫描,最终组织病理学为肿瘤残留,1例NPFH未进行二次手术,半年后复查,异常信号范围增大。结论经iMRI分析的手术区域切缘可能出现FLAIR高信号,出现线状FLAIR高信号时不应误认为是残余肿瘤,而出现结节或片状FLAIR高信号时可能是残余肿瘤。iMRI FLAIR在初步判断低级别神经胶质瘤切除术术区边缘是否存在残留肿瘤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AILD)主要是指由自身免疫介导的肝脏炎症性病变,传统临床上将其分为三种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兼具以上任意两种疾病特征的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OS)和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4相关性肝胆疾病亦可归为AILD的范畴。不同类型的肝病其相应的治疗药物方案存在一定差异,大量关于AILD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工作也取得了新进展。本文就AILD五种类型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综述,为AILD的临床治疗提供建议,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彭靖  单艺  齐志刚  卢洁 《放射学实践》2021,36(11):1351-1355
【摘要】目的:探讨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伴H3 K27M突变的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37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伴H3 K27M突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肿瘤的部位、形态、囊变坏死、出血、瘤周水肿、扩散受限、强化程度及脑脊液播散等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5例位于脑干,7例位于丘脑,1例位于第三脑室,6例中线部位多发病灶并累及一个或多个脑叶,8例位于脊髓。18例形态较为规则,边界较清楚;19例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18例可见不同程度囊变或坏死,6例内部可见出血。3例可见轻度瘤周水肿。12例行DWI检查,3例无明显扩散受限,9例轻度不均匀扩散受限。增强后强化方式不一,9例无强化,15例呈斑点、斑片状轻度强化,9例呈花环状明显强化,4例呈条片状明显强化。8例髓内肿瘤,5例存在脑脊液播散。结论: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伴H3 K27M突变的MRI表现具有一定共性特征,肿瘤多位于中线结构,囊变或坏死多见,瘤周水肿少见,增强后多无强化或点片状轻度强化,坏死可见环形强化。这些磁共振征象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脊液淀粉样蛋白和总tau(t-tau)蛋白、磷酸tau(p-tau)蛋白等生物标志物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和非痴呆神经疾病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12例AD患者和22例非痴呆神经疾病患者脑脊液标本中淀粉样蛋白Aβ(1-40)、Aβ(1-42)、t-tau蛋白、p-tau蛋白的浓度水平。结果与AD患者相比,非痴呆神经疾病患者Aβ(1-42)、t-tau水平增高,Aβ(1-40)、p-tau水平降低。在诊断效果上,Aβ(1-40)、总tau蛋白曲线下面积较大,特异性、灵敏度均大于80%。与另一实验室结果比较,p-tau在两个实验室的检测结果相关性较好(R2=0.950)。结论 Aβ(1-40)和t-tau在AD组与非痴呆神经疾病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用于两组间的鉴别诊断。P-tau检测方法稳定,实验室间重复性良好,适于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碘代谢检测指标在甲状腺疾病手术治疗患者碘营养状况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1名健康志愿者和30例甲状腺疾病手术患者术前、术后血清、晨尿和24 h尿标本,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样本中的碘浓度,比较健康者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碘、晨尿碘、晨尿碘/晨尿肌酐、24 h尿碘和24 h尿碘排泄量的差异,并分析健康者碘代谢检测指标的测定值对世界卫生组织、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和奎斯特诊断公司提供的参考范围的验证率。结果甲状腺疾病术前组的晨尿碘/晨尿肌酐比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血清碘、晨尿碘和24 h尿碘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健康对照组各项碘代谢指标的中位数均在3个实验室提供的参考范围内,但仅有血清碘、晨尿碘及41~70岁人群的晨尿碘/晨尿肌酐比值与美国梅奥医学中心提供的参考范围的验证率大于90%;晨尿碘/晨尿肌酐比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37。结论晨尿碘/晨尿肌酐比值可能用于甲状腺疾病手术治疗患者碘营养状况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正>神经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多种功能成像不仅能显示形态学变化,而且能提供脑血流、代谢等方面的信息,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1-2]。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是挽救缺血半暗带的有效手段,临床主要应用"缺血时间窗"作为溶栓治疗的选择标准,缺乏客观的影像学依据,具有严重局限性,因此利用影像学方法诊断急性期脑梗死,从而指导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评价预后,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传统MRI技术对急性期脑缺血的范围和严重程度的评价非常有限,而MRI新技术为急性脑梗死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男,19岁。因"面部麻木,四肢麻木无力进行性加重1年余"入院。入院15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无发热,后逐渐出现双侧面部及双足底麻木、后颈部及腰部不适、双手指尖麻木,约4月后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当地医院脑脊液常规显示蛋白-细胞分离:白细胞(-),蛋白152 mg/dl(正常值15~45mg/dl);肌电图检查神经源性损害不除外。给予丙种球蛋白静滴、甲强龙口服治疗,患者面部及双手指尖麻木好转,但仍感双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基于体素形态学方法(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研究单侧丘脑梗死患者脑灰质结构动态改变,探讨丘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脑结构重塑机制。方法选取13例单侧丘脑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7天,14天、30天、90天、180天进行MRI三维高分辨全脑容积扫描。同时对患者进行Fugl-Meyer(FM)运动量表评分。选择性别及年龄匹配的1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运用SPM12软件对所有受试者的全脑高分辨图像进行VBM分析,显示丘脑梗死组组内各时间点间存在灰质体积差异的脑区。从基于VBM分析结果中选取与运动相关的脑区—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SMA)作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提取丘脑梗死患者各时间点的SMA灰质体积及正常受试者SMA灰质体积,观察SMA脑区灰质体积动态变化,将其与临床FM评分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丘脑梗死组组内各时间点VBM比较结果显示脑内既存在脑灰质体积减少脑区,也存在脑灰质体积增加脑区(P0.00001,FDR校正)。其中与运动相关SMA脑区灰质体积变化趋势显示,发病后14天与发病后7天内SMA区灰质体积明显增加。随之,30天、90天及180天较14天SMA区灰质体积略有下降,且各时间点SMA区灰质体积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丘脑梗死组SMA脑区灰质体积变化绝对值与FM评分变化绝对值呈正相关(r30~7天=0.76,P0.05;r90~7天=0.59,P0.05)。结论单侧丘脑梗死患者SMA区脑结构重塑对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