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3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目的探讨更有效的带状疱疹治疗方法;方法将诊断确切的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配合蓝科肤宁与微波热疗,对照组仅作抗病毒治疗,从止疱时间、结痂时间、止痛时间及疗效四方面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止痛时间及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1.5±0.5)d、(3.1±2.8)d、(2.6±0.9)d、(7.2±2.3)d,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止痛时间及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4.6±2.8)d、(6.3±3.5)d、(7.2±6.1)d、(12.1±3.4)d,总有效率97.06%;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止疱、结痂、止痛时间及疗效上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配合蓝科肤宁与微波热疗,可明显改善皮损局部微循环障碍、提高局部免疫力,与对照组相比,治愈率高,治愈时间短,是比较理想的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伊可尔治疗儿童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扁平疣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先用洁尔消毒,再外用伊可尔,2次/d(每次之间间隔4h),每次3遍,连续(5~7)天;停药后用沙棘油涂抹修复创面,15天为一疗程。对照组48例,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早晚各1次。观察每个疗程后的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第1疗程有效率达34%,经过(2~3)个疗程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第三个疗程后有效率为86.0%,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外用伊可尔治疗儿童扁平疣为一种快速、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40例烧伤后出现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强脉冲光治疗,分析治疗情况。结果 40例患者行强脉冲光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整体治疗效果较好(P0.05)。结论强脉冲光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4.
患儿男,出生后18h。系第1胎第1产,其母孕37周,产前B超提示羊水量少,实施剖宫产。体检:早产新生儿貌,口腔黏膜大部分缺损,颈软,心、肺、腹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双小腿伸侧自膝关节至足背可见皮肤缺损,面积分别为6%和8%,皮肤缺损界限清楚,呈淡红色肉芽肿样外观,伴有浆液渗出,创面边界清楚,在口角、颈部、双腋下、前臂远端、指(趾)端、双侧腹股沟、生殖器及膝关节内侧、踝关节等处有大小不一、多少不等的水疱,尼氏征均(+),指甲端有血疱,水疱大部分已破裂,露出糜烂面,少量渗出,未见脓痂。毛发及指、趾甲发育良好。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诊断:皮肤再生不良合并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相似文献   
35.
临床上治疗皮肤扁平疣的方法很多,但效果不甚满意。有研究结果显示:皮肤疣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自体疣植入治疗后能明显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有利于疣体消除或显著降低复发率,绝大多数能一次性治愈;但在诊疗过程中,患者惧怕疼痛及瘢痕的发生而拒绝该方法的实施。为此,2003年8月以来,笔者利用小针刀行无创性自体疣植入疗法,已治疗27例扁平疣患者,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曲靖地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总IgE及特异性IgE,寻找本地区的变应原分类,为防病治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assay)对524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总IgE及变应原特异性IgE水平进行检测。结果80.34%血清总IgE水平增高,慢性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紫癜、异位性皮炎分别为79.53%、71.72%、71.43%和90.63%,变应原特异性IgE吸入组以户尘螨/粉尘螨阳性率最高;食物组以牛羊肉为最高,其后依次是牛奶。结论通过检测患者血清总IgE特异性IgE,能够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本病,同时可以通过改变接触的环境和生活习惯来减少发病率。  相似文献   
37.
患者男,65岁。阴囊皮肤反复发生红斑、丘疹、糜烂30年。皮肤科情况左侧阴囊及腹股沟区皮肤浸润性红色斑块,中央潮红、表面增生、糜烂、渗液,边界清楚,触之微痛。结合组织病理诊断为乳房外Paget病。  相似文献   
38.
患者,女,47岁。全身环状红斑伴下肢疼痛4天。皮肤科查体:四肢及躯干皮肤见泛发环状、回状红斑,环状边缘隆起,压之不褪色,局部见环状色素沉着。皮肤组织病理示:网蓝状角化,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血管附属器周围见大量红细胞外溢,中等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见核尘,部分血管壁可见血管纤维素样坏死。诊断:匍行性回状红斑。  相似文献   
39.
雷公藤在皮肤科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又名断肠草、黄藤根、南蛇根、菜虫药等,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祖国医学早有记载。由于其毒性颇大,过去临床应用受限。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发现该药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良好的疗效,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一些研究人员尚对其药理药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揭示了其作用机制的奥秘,推动了临床应用向前发展。现将其在皮肤科临床应用及实验室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0.
AIDS并发皮肤隐球菌感染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临床资料患者,女,29岁,农民。因全身长皮疹伴头痛、发热、消瘦半月余,5月12日来我院门诊就诊。2004年5月患者开始发热,波动38~39℃之间,全身皮肤出现丘疹、脓疱,并逐渐增多,无明显自觉症状,院外予多种抗生素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平素抵抗力差,常患感冒及口腔溃疡,有间歇性腹泻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