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正>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内分泌性疾病,但小儿时期其发病率却远较成人为低,约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1—5%。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病程中,文献记载可于患者肢体近位端肌肉出现肌力低下,肌萎缩的变化,即甲状腺亢进性肌病的并发症,但小儿时期甚为罕见。现将观察的一例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2.
过敏性紫癜是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系统性的小血管炎。免疫异常是以体液免疫为主,细胞免疫为辅,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有遗传因素参与。血管壁的免疫损伤,导致了临床上出现的皮肤、黏膜改变和多脏器的病变。  相似文献   
23.
本文对结节性硬化症一家系进行调查研究,并探讨本病的遗传方式、临床表现和诊断。  相似文献   
24.
五种病毒感染症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单克隆抗体 OKT_3、OKT_4、OKT_8方法探讨了腮腺炎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患儿的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情况。结果表明主要为 TH/T_S 比值的改变。此种比值改变可能与病毒感染种类及侵袭力有关。DNA 病毒感染时 T 细胞变化显著,伴有 T_S 明显升高,RNA 病毒则否;全身感染病毒往往均有 TH 的下降,而局部感染则否。并且我们发现 T_S 细胞明显升高的病毒感染往往总 T 细胞下降不明显,并且外周血中出现了 OKT_4~++OKT_8~+双抗原 T 细胞,其出现的意义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5.
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B细胞和T细胞及其亚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B细胞和T细胞及其亚群研究马永威,高玉兴,池永学,尹永杰,李亚荣,王玉霞,刘禹仁(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儿科,长春130041)关于HSP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国内外已有报道,但结论不一致。直接检测外周血B细胞的资料尚...  相似文献   
26.
作者于1986年1,3,5月份调查长春市城区5所中小学生(11~16岁)2326人,患佝偻病(下称青佝病)者334人(14.4%)。随机抽样93例进行血清1,25—(OH)_2D_3(下称活性D)测定,另选同期健康青春期儿童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诊断标准:①主要症状、体征有腓肠肌痉挛,下肢呈“O“或“X”等畸形;②一般症状有膝关节痛,多汗,小腿或足跟痛;③主要化验示活性D<60pg/ml,碱性磷酸酶>30金氏单位(下称高酶),④一般化验,血清钙<2.25mmol/L,磷<1.1mmol/L,钙磷乘积<30;⑤骨X线片有改变。凡青春期儿童,多在冬春季患病,排除肝、肾、  相似文献   
27.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elerosing pane cephalitis)简称ssPE。是小儿时期尤其是学龄儿童期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缓慢起病,有智能、精神以及运动的障碍;以痉挛,锥体路和锥体外路症状为主要表现,最终陷于昏迷。多数于发  相似文献   
28.
文章介绍应用OKT单克隆抗体检测17例HSP和13例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HSPN患儿的OKT_4/OKT_8比值明显下降,与HSP和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但HSP患儿T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变化不明显(P>0.01)。认为HSPN患儿存在T细胞亚群失调,Ts功能亢进。另外,还检测了64例HSP和HSPN患儿的血清IgA、IgM、IgG、C_3值及60例患儿的CIC,结果,IgA、IgM值明显高于对照组,CIC阳性率为46.34%。  相似文献   
29.
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血清IL-6、TNF-α、IL-10水平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敏性紫癜是儿科常见的无菌性毛细血管炎症。几年来的研究表明,过敏性紫癜存在免疫功能紊乱,体现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体液免疫处于高反应状态。为进一步探讨过敏性紫癜免疫功能异常状态变化,我们对30例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患儿进行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0(IL-10)水平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检测了37例过敏性紫癜病人的血浆因子Ⅷ相关抗原及其促凝成分。结果表明,过敏性紫癜时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因子Ⅷ相关抗原及其促凝成分随病情变化而相应变化。作者认为上述指标可作为过敏性紫癜预后判定的一项指标,并建议以此做为治疗凝血障碍的一项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