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1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218篇
预防医学   8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3篇
  2篇
中国医学   112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刘珍  梁思思  彭澄 《江西医药》2023,(2):150-152+155
目的 观察耳穴疗法联合足三里针刺对开腹肝脏手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开腹肝脏手术的患者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30~65岁,体重40~80 kg,ASA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患者于术前24 h耳穴贴压双耳神门、交感及皮质下3个穴位,术前每2 h用拇、食指按压耳廓内外侧1次,术前总共按压6次,术后则每30 min按压1次,每个穴位每次按压3 min,术后总共按压16次;然后在术后12 h开始给予足三里针刺穴位疗法,每侧注射维生素B1 50 mg,共100 mg,1次/d,总共注射5次。C组患者则肌注维生素B1 100 mg,1次/d,总共注射5次。术后镇痛采用舒芬太尼100μg加昂丹司琼24 mg稀释成100 mL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VAS评分以及镇静Ramsay评分;测定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及术后6 d患者血清中CD3+、CD4+、CD8+和CD4+/CD8+水平;记录术后2...  相似文献   
842.
目的了解麻醉机内部管路污染情况,为规范麻醉机管路的消毒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手术室使用的35台麻醉机使用后消毒前后采样,进行菌落计数并鉴定细菌种类。结果使用麻醉消毒机消毒后采样部位的总细菌杀灭率为99.89%;微生物种类消毒后比消毒前少了不动杆菌属、产碱杆菌属;麻醉机消毒后总合格率、呼气口合格率及活瓣口合格率高于消毒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麻醉消毒机经过一个灭菌周期后,能有效清除麻醉机内管路细菌,能使麻醉机内管路合格率显著提高。结论麻醉机内部管路存在污染,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对麻醉机内外部管路进行清洁消毒。  相似文献   
843.
蓝吉如临床工作40余年,对中医内、外、儿、妇各科疾病临床经验丰富,特别在诊治皮肤病、性病方面颇有建树。现将其运用中医内外合治皮肤恶性肿瘤的验案3则介绍如下。鳞状细胞癌火毒湿阻证治宜化湿解毒、行气散结,采用蛇莲抗癌汤内服合牛黄生肌散外用;基底细胞癌湿毒聚结证治宜化湿解毒、行气散结,采用蛇莲抗癌汤内服合牛黄生肌散外用;恶性淋巴肉瘤阴虚血热证治宜养血润燥、疏风解毒,予以秦艽鳖甲汤合知柏地黄丸加减内服合独角莲外用。  相似文献   
844.
目的 探讨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恐动症现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恐动症评分表、术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78例肺癌根治术患者,恐动症得分为(42.75±9.68)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个人月收入、文化程度、是否有外科手术史、疼痛程度、疼痛自我管理、社会支持、医学应对方式与患者术后恐动症情绪水平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疼痛程度、疼痛自我管理及面对应对方式为肺癌根治术患者恐动症的影响因素。结论 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恐动症的发生率较高,建议医护人员在患者围术期重视对患者恐动症水平的评估,开展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患者恐动症情绪的产生,积极参与术后康复训练,促进术后机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45.
中风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居我国致死疾病之首,缺血性中风(IS)占70%以上。因时间窗窄、适应证严格等原因,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临床实际受益人群极为有限,寻求特异性有效药物仍是临床迫切需求,深入探索相关机制、发掘治疗新靶点是创新药物研发的关键。近年来,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通过非谷氨酸机制调控中风后钙离子稳态,并参与中风后多种复杂机制,有望成为中风后神经保护作用的新兴靶点。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已有临床研究证实在中风不同阶段应用中药治疗均有良好疗效,目前已在许多中药如吴茱萸、生姜、天然冰片中发现TRPV1激动剂/抑制剂。现从TRPV1参与调控钙超载、兴奋性毒性、神经炎症等病理机制出发,厘清其具体作用,并归纳可能作用于TRPV1治疗中风的中药成分,以期为中风研究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46.
目的 建立引入密集连接、高效通道注意力机制的高分辨率网络(DE-HR-Net)模型,观察其自动测量Miniaci角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6例膝内翻患者全下肢X线片,通过数据扩增获得900幅单侧全下肢图像;基于髋关节中心点、Fujisawa点、合页点及踝关节中心点4个特征点制作数据集标签并计算Miniaci角。以DE-HR-Net构建检测特征点模型,随机选取60幅全下肢图像,观察模型自动测量与医师手动测量Miniaci角结果的差异,评价该模型测量Miniaci角的价值。结果 DE-HR-Net模型检测髋关节中心点、Fujisawa点、合页点及踝关节中心点的均方误差(MSE)分别为1.34、1.49、1.91及1.44。模型自动测量与医师所测Miniaci角分别为(12.10±3.83)°和(12.08±3.83)°,二者高度相关(r=0.991,P<0.05)且一致性较好(ICC=0.995),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22°。结论 成功建立的DE-HR-Net网络模型可用于自动测量Miniaci角。  相似文献   
847.
目的 对中医药与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的国内研究进展及前沿热点进行分析,预测未来研究热点,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万方以及维普数据库为资料来源,收集建库至2022年9月6日中医药与TRP通道相关的中文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并运用CiteSpace 6.1. R2及VOSviewer 1.6. 16软件进行可视化。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30篇,自2007年首次发文至今,中医药与TRP通道相关的文献在经历阶段性的快速上升后,目前处于稳定趋势,其中《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为发表相关文献最多的杂志。核心作者共24人,发文量最高作者为杨桢,核心研究机构8家,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代表。关键词可视化分析提示,中医药与TRP通道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医药基础研究、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骨关节疾病及肾病。其中慢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气道高反应性、神经源性炎症、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骨质疏松、足细胞等是中医药与TRP通道相关研究的前沿热点。结论 国内中医药与TRP通道结合的研究起步较...  相似文献   
848.
目的分析调脏运气汤加减+耳针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7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单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实施调脏运气汤加减+耳针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泌素水平,并统计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腹痛胀满、食欲不振、嗳腐吞酸、大便性状或频率改变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泌素水平为(74.22±19.75)ng/ml,低于对照组的(96.27±31.6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慢性胃炎患者调脏运气汤加减+耳针联合奥美拉唑,可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胃泌素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49.
例1 男, 41岁, 因左拇指反复甲下溢脓2年余就诊。患者2年前开始左拇指反复出现甲下溢脓, 且甲板近端逐渐出现分层样改变, 疼痛不明显。否认外伤及家族疾病史。体检各系统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甲板中央见一宽约3 mm的粉色条带, 甲周组织正常(图1)。左手正、斜位X线检查未见骨受累。B超在左手拇指外侧缘远端真皮层内探及一个低回声区, 内部血流不明显。病理检查显示中央上皮样细胞瘤团, 其内可见角化及表皮样囊肿结构, 囊肿未见颗粒层;周围见成纤维细胞及间质增生, 并可见局灶性黏液样物质沉积, 部分见肉芽肿结构(图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