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8 毫秒
71.
腓骨上端测量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主要为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治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测量100例(左侧50例,右侧 50例)干燥完整成人排骨的用E骨头和腓骨颈的矢状经和冠状径、周长、排骨头和腓骨颈之间的夹角。结果用腓骨头矢状径、冠状径和周长分别为 1. 92± 0 31 cm、 1. 99± 0 30 cm、 7 57± 107 cm,腓骨颈矢状径、冠状径和周长分别为136±024cm、128±0.28cm、4.12±029cm,腓骨头和腓骨颈之间的夹角为 163± 6.8°。结论腓总神经在腓管内与腓骨上端骨膜紧密相贴,因此腓骨上端异常可能导致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  相似文献   
72.
小鼠回肠集合淋巴小结在粘膜免疫应答中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回肠集合淋巴小结 (Peyer’spatches ,PP)在抗原诱导下的粘膜免疫应答中的形态特征。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方法 ,观察BALB/c小鼠灌服伤寒杆菌后PP和淋巴细胞的组织学特征。结果 光镜下可见灌服伤寒杆菌后PP和淋巴小结数目明显增多 (P <0 .0 1,P <0 .0 1) ,生发中心增生活跃。电镜下生发中心和旁小结区可见许多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群和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群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周围的淋巴细胞多为CD4 和CD8细胞 ,以CD4 细胞为多。结论 伤寒杆菌可诱导小鼠回肠集合淋巴小结的免疫应答 ,且PP为粘膜免疫应答的诱导部位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观察改进急救护理流程联合心理干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4例AI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改进急救护理流程联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抢救时间和预后。结果 观察组的分诊、入院至CT检查、 CT检查结束至开始溶栓、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后的GCS评分、 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改进急救护理流程联合心理干预可缩短AIS患者的救治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74.
正作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肝右动脉来源于肠系膜上动脉变异,以及腹腔干分出膈下动脉和胰背动脉变异,现报道如下。本例中,肝右动脉(图中箭头标注走形),外径0.3cm,在胰体后方、于肠系膜上动脉起始处下方约3cm自右壁处发出,与肠系膜上动脉成45°向右上走行,经过肠系膜上静脉末端后方,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结合蛋白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2 binding protein2 IGF2BP2)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状况。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47例不同病理级别(9例Ⅱ级,21例Ⅲ级,17例Ⅳ级)胶质瘤组织IGF2BP2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7例肿瘤组织中IGF2BP2的表达情况。结果Ⅱ级胶质瘤IGF2BP2蛋白阳性表达率阳性率(100%)明显高于胶质瘤Ⅲ级(52.38%)(P=0.013)和Ⅳ级(11.76%)(P=0.000)胶质瘤Ⅲ级高于Ⅳ级(P=0.015);Ⅱ级胶质瘤IGF2BP2的基因表达量(0.075±0.020)高于Ⅲ级(0.047±0.011)(P=0.016)和Ⅳ级胶质瘤(0.026±0.004)(P=0.000),Ⅲ级胶质瘤IGF2BP2的基因表达量高于Ⅳ级胶质瘤(P=0.000)。结论在Ⅱ级胶质瘤组织中IGF2BP2的表达水平高,并且随着病理级别的增高表达减弱,推测IGF2BP2可能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辅助蛋白(interleukin 1 receptor accessory protein,IL-1RAP)在成人与儿童低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高通量全基因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法、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20例低级别胶质瘤(成人10例,儿童10例)标本中IL-1RAP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经高通量全基因分析、免疫组织化学、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证明IL-1RAP与成人比较,儿童低级别胶质瘤总阳性表达率较低,有统计学意义(100%>30%,Chi-Square=12.439,P<0.05)。结论 IL-1RAP可能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IL-1RAP可能成为评价低级别胶质瘤预后差异的重要参考指标及潜在的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77.
78.
作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肝总动脉起始部分出一粗大动脉,进而分出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和左结肠动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9.
左侧甲状腺下动脉缺如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中国人体质调查报道,甲状腺下动脉缺如占3.6%.作者在局部解剖一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左侧甲状腺下动脉缺如,而右侧正常.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小脑延髓裂入路相关四脑室周围解剖关系及暴露范围。方法 10例20侧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模拟经小脑延髓裂入路逐层解剖。对相关结构进行显微解剖,测量此入路所暴露第四脑室底宽度、小脑后下动脉(PICA)及分支距椎动脉硬膜穿行处平均直线距离。结果经小脑延髓裂入路,纵向可显露从闩至导水管下口,侧向可显露从闩至外侧孔的四脑室底及桥脑背外侧区域。四脑室底长为:(38.6±0.52)mm,导水管下口至闩部距离宽为(17.5±0.49)mm,高为(26.7±0.5)mm。小脑后下动脉的扁桃体延髓段是该入路所涉及的重要血管,扁桃体延髓段走行于小脑扁桃体的下极与延髓之间的裂隙内,本组中上袢未发现变异,其下袢位置变异度较大。PICA及分支距椎动脉硬膜穿行处平均直线距离:延髓支起源:左侧(11.70±1.07)mm,右侧(6.00±0.66)mm。脊髓后动脉起源左侧(5.90±0.38)mm,右侧(10.20±0.86)mm。椎动脉起源左侧(11.00±1.0)mm,右侧(12.80±0.74)mm。结论四脑室周围解剖结构极为重要,小脑延髓裂入路利用小脑自然间隙操作,在不需切开下蚓部的情况下,可充分暴露四脑室的任何部位,通过外侧隐窝可到达脑桥和延髓的背外侧,可减少颅神经及脑干损伤,为第四脑室肿瘤手术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