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骶管封闭并手法治疗腰椎间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田  刘思杰 《现代康复》2000,4(4):618-618
  相似文献   
22.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附5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给予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镇痛的作用效果。方法ASAⅠ-Ⅱ级行LC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A组,术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 mg;B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 mg。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情况、观察术后24 h内镇痛药需求数、咽喉疼痛发生率以及恶心、呕吐、出血等副作用。结果B组在完全清醒时、清醒后0.5、1、2 h VAS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12 h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咽喉疼痛的发生率7例(28%)明显低于A组14例(56%)(P〈0.05)。镇痛期间无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不同时机使用氟比洛芬酯均能有效缓解LC术后疼痛,但麻醉诱导前用药效果更佳,提示氟比洛芬酯具有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3.
我院于1993年5月~1998年4月采用无痛系列手法选择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6例.取效满意,总有效率达95%以上.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4.
外固定器伴自体骨及骨髓植入治疗肱骨干骨折不愈合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1996年 11月~ 2 0 0 0年 2月 ,我院采用单侧纵轴动力外固定器 (unilateralaxialdynamicfixator,UADF) +植骨固定、自体骨髓注入治疗肱骨骨折不愈合17例 ,获得满意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 17例 ,男 12例 ,女 5例 ,年龄 2 4~ 5 2岁。左侧 10例 ,右侧 7例。不愈合发生部位 :上段 3例 ,中下段 14例。髓内针 4例 ,钢板 6例 ,钢丝捆扎 1例 ,开放性骨折造成骨缺损 2例 ,手法复位外固定 4例。伤后至就诊时间最短 5个月 ,最长 3年 ,平均 10个月。1.2 手术方法 采用颈丛或臂丛麻醉。骨折端前外…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浮膝损伤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8例浮膝损伤患者进行手术解剖复位,术后注意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结果:经1~4年随访,8例浮膝损伤患者功能恢复达到优4例、良3例,优良率为87.5%。结论:浮膝损伤行手术解剖复位治疗效果好,具有固定牢固、卧床时间短、功能锻炼开始早等特点。  相似文献   
26.
自1997年6月~2000年11月,我们采用单根矩形钉内固定配合折断钉钢丝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31例,临床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14岁,平均41.5岁.开放性骨折14例,闭合型骨折伴有血管神经症状者11例,手法复位对位不良6例.粉碎性骨折15例,横断形13例,螺旋形3例.住院时间5~15天.  相似文献   
27.
脓毒症是指感染引起宿主反应失控,从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此种器官功能障碍早期可能是隐匿的。尽管当今生物技术和医学监护手段飞速发展,但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仍十分困难,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早期诊断对于脓毒症的意义非凡,本文旨在回顾与总结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进展,期望对脓毒症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8.
目的:以反映大脑皮质功能状态的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和评估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意识消失所需的异丙酚效应室的浓度,以及两药对大脑皮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01/1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择期手术患者30例作为观察对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估计分级I~III级,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及对照组,每组10例。术前开放静脉,芬太尼组2.5μg/(kg·h)持续输注,瑞芬太尼组4μg/L血浆药物浓度靶控输注,对照组给予90g/L氯化钠液。达到平衡10min后开始异丙酚靶控输注,目标浓度逐步升高(1.0mg/L,2.0mg/L,3.0mg/L,4.0mg/L),每一效应室浓度达平衡2min后调节靶控浓度至下一目标值,并同时记录脑电双频指数值,进行镇静评分(当镇静评分<3时,每30秒记录各项指标,直到意识消失。对口头指令有反应视为清醒,镇静评分5~3分,无反应视为意识消失,镇静评分0分),记录脑电双频指数,效应室浓度。异丙酚浓度达4.0mg/L2min后结束实验,进行脑电双频指数值监测。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所有病例均完成测试且进入结果分析。①脑电双频谱指数值与异丙酚效应室浓度间的关系:对照组、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脑电双频谱指数值与异丙酚效应室浓度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98,0.97,0.92。各组间无显著差别。②镇静评分与异丙酚效应室浓度间的关系:两个阿片药物组在异丙酚1.0mg/L及2.0mg/L时镇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犤(4.5,5),(1.5,3),P<0.05犦。各组患者在异丙酚4.0mg/L时均出现意识消失。③意识消失时脑电双频谱指数均值与异丙酚效应室浓度平均值的关系:在意识消失时点瑞芬太尼组、芬太尼组脑电双频谱指数值均高于对照组(69.0±9.0;64.5±6.9;63.5±7.2;P<0.05),瑞芬太尼组高于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芬太尼组意识消失时异丙酚效应室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1.6±0.5;1.9±0.7;2.3±0.2mg/L,P<0.01)。结论: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均能够显著降低意识消失所需异丙酚的效应室浓度,并出现较低的镇静评分,说明两种药物间相互加强中枢抑制均具有作用,加速诱导期意识消失出现及提高镇静程度。但并未证实两药对脑电双频指数值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9.
自 1994年起我们用尼莫地平治疗17例脊髓损伤病人 ,取得较好的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7例中 ,男 10例 ,女 7例 ;年龄 18~ 2 5岁。下颈椎损伤 2例 ,胸椎11例 ,上腰椎 4例。 17例中 10例在本院入院后 2 4小时之内手术减压固定。 4例为术后 2~ 4周后转入我院住院治疗 ,3例为T11及L1损伤数年后因尿失禁在门诊治疗 ,其中 5、8、10年各 1例。2 治疗方法在脊髓损伤手术减压固定术后第 4天起使用尼莫地平 6mg加在葡萄糖水或糖盐水 5 0 0ml中静脉滴注。开始时30滴 /分 ,2 0分钟无特殊不适应改 6 0滴/分。若首次无反应 ,次日取药 …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手术体会。方法总结我院自2008年11月~2011年1月共开展的电视胸腔镜手术30例手术体会。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住院4~37天,术中出血少(10~100ml),无输血病例。结论胸腔镜手术具有微创、出血少、住院时间短、视野清楚、更容易被患者接受等特点,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