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27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正>牙髓坏死是牙体牙髓科常见病,其有效治疗手段是根管治疗术,根管治疗是治疗牙髓病、根尖周病的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根管预备是根管治疗中最重要的一步,其目的是清除坏死的牙髓组织、感染的牙本质以及部分致病菌及其毒素,并使根管扩大成一定锥度便于冲洗、消毒和充填,以保证根管治疗的成功。但根管预备后疼痛是口腔内科医生较为关注的并发症。笔者比较了手用ProTaper镍钛器  相似文献   
82.
患者 男,45岁。以咳血痰、发热、左胸背痛4天入院。查体:T38.4℃,R18次/分,P102次/分,BP16/10kPa(120/75mmHg)。贫血貌,口唇紫绀,气管左偏,左胸第3肋间以下叩浊,呼吸音减弱。胸部X线示左肺上叶大片密度均匀致密影,与侧胸壁粘连;侧位片示左肺上叶扇形密度增高影,与胸壁呈钝角;诊断:肺癌,不排除胸膜疾病。CT示第3~17层见13.7cm×7.9cm块状高密度影,CT值15.88Hu,双肺云絮状高密度影,诊断:尘肺及间皮瘤。左腋前线第3肋间诊断性穿刺抽出血性混浊胸水1…  相似文献   
83.
患者男,79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6年,活动后喘息15年,加重1个月"于2009年6月23日收入院.人院后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抗感染治疗.7月7日患者嗜睡行经口气管插管,接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7月8-29日患者黄色稀便或水样便,每日3-8次,每次约50-200g.  相似文献   
84.
室性过早收缩(PVC)又称室性早搏(室早),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临床上无症状、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多不予抗心律失常治疗。然而对于有些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拒绝长期服药的顽固性、频发性室早患者,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RFCA)是可取的选择。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对18例严重症状性PVC患者实施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复杂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治疗的最佳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3年1月至2014年1月共46例复杂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行覆膜支架腔内植入术患者,其中男性41例,女性5例,年龄33~64岁,平均45岁.16例采用2枚支架植入术,30例应用长直筒支架.术后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均行CTA复查,比较两组内漏发生率、围手术期有无脊髓缺血、假腔血栓化及支架远端有无并发症.结果 46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急性脊髓缺血导致截瘫,远端支架贴附不良1例,支架远端相关并发症4例均为放置长直筒支架患者,无支架内漏及移位,无脑梗死及脏器缺血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无死亡.结论 采用2枚支架植入术避免了现有支架长度及直径的限制,可根据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不同特点制订腔内修复治疗方案.此方法适用、可行,避免支架与主动脉远端直径不匹配引起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左侧肋间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单支、多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9年10月左胸前外侧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3例资料。单支病变17例,多支病变16例。左胸前外侧小切口6cm-10cm,直视下获取左乳内动脉(LIMA),完成LIMA-左前降支(LAD)吻合,升主动脉(Ao)-大隐静脉(SVG)序贯-对角支(D)或中间支(ICA)-钝缘支(OM)-后降支(PDA)或左室后支(PLV)共2~4支旁路移植血管吻合。结果 全组LIMA-LAD桥32例,Ao-SVG-LAD 1例。Ao-SVG-D 2例,Ao-SVG-OM 2例、Ao-SVG-OM-PDA 2例,Ao-SVG-ICA-PDA 3例,Ao-SVG-D-OM-PDA 4例,Ao-SVG-D-OM-PLV 3例。3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围术期无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呼吸机时间7h~18 h(9.14±3.82)h;ICU时间6h~20 h(12±8)h。术后住院5d~11d(8±3)d。出院时复查冠状动脉CT,33例均提示左乳内动脉桥、大隐静脉序贯桥通畅性良好。随访3个月~3年,平均8个月,无死亡、心绞痛和心肌梗死。30例复查冠状动脉, LIMA桥、SVG序贯桥通畅性良好。结论 左侧肋间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7.
目的定量分析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因胸痛而就诊的患者120例,最后将确诊AMI患者69例作为AMI组,非AMI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按胸痛发作距就诊时间分为小于3h、3~6h、6h以上3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各组H-FABP的水平,同时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比较各指标在诊断AMI早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AMI组入院后不同胸痛发作时间段的H-FA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CK-MB和hs-cTnT在胸痛发作3h内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6h和6h以上组的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的敏感度在发病3h内和3~6h分别为74.1%与87.5%,高于CK-MB(18.5%、54.1%)和hs-cTnT(14.8%、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6h后H-FABP的敏感度为83.3%,低于CK-MB(88.9%)和hs-cTnT(9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ABP定量检测在AMI早期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度,与其他高特异度指标联合检查可提高AMI的早期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SIRT6通过调节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抑制苯肾上腺素(PE)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在PE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模型中采用si-RNA干扰或腺病毒过表达的方法改变心肌细胞中SIRT6表达水平,并通过实时定量RT-PCR(real time PCR)、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心肌肥大基因心钠素(ANF)、脑尿钠肽(BNP)的表达、心肌细胞表面积,以及eNOS的表达及NO的生成。【结果】与PE刺激组相比,腺病毒过表达SIRT6能显著抑制PE诱导的心肌细胞ANF、BNP mRNA水平及心肌细胞表面积的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基因沉默SIRT6诱导心肌细胞ANF、BNP mRNA水平显著上调(P<0.05),说明SIRT6对心肌细胞肥大的抑制作用。SIRT6过表达能明显逆转PE引起的NO生成水平下降(P<0.05),并部分抑制PE诱导的eNOS蛋白水平下调;SIRT6 si RNA干扰明显降低eNOS蛋白表达及NO生成水平(P<0.05)。eNOS抑制剂Nω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能阻断SIRT6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P<0.05),表明SIRT6对eNOS的表达和酶活性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结论】SIRT6可能通过调节eNOS而发挥抗心肌肥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疗效。方法2003年11月-2008年12月,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夹层32例。男31例,女1例:年龄15-73岁,平均(52.31±13.81)岁。Stanford B型32例。术后随访1449个月,平均(12.92±9.82)个月,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近端内漏1例,术后8个月复查内漏消失;术后30d内死亡1例,死于脑出血(3.1%)。其余病例恢复良好。结论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具有微创,失血量小,严重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