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方法测量Tei指数评价兔扩张型心肌病(DCM)模型左室整体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取日本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为A(10只)、B(26只)两组,分别经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及阿霉素。于给药前及给药后3、6、9、12周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TDI检查,获取心腔大小、EF、FS等常规参数,TDI模式下获取各时间间期,计算TDI-Tei指数。结果 (1)B组兔,在给药后9、12周检查时左室腔扩大,EF、FS显著下降,显著变化最早出现于给药后9周;在6、9、12周检查时IRT、ICT延长,ET缩短,Tei指数显著增大,显著变化最早出现于第6周;(2)A组兔,各时间点所有参数均无明显变化;(3)病理显示B组兔随着药物累积用量的增加,心肌损害程度逐渐加重,至实验终点呈典型的DCM样改变,A组兔无明显病理学改变。结论 TDI-Tei指数可准确评价兔DCM模型左室整体功能,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更敏感,为DCM的临床观察、治疗提供实验依据;超声心动图表现与病理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UTMD)作为最新的物理性质靶向基因递送系统,其与病毒载体相比,更具有无毒性、安全性,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在血管、骨骼肌、心脏、肺、肝脏等多组织多脏器中,UTMD技术能够成功的介导基因的转染。本文从UTMD技术通过将指定基因转染到胰腺组织及相关受累靶器官中从而达到靶向治疗的效果,对其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治疗潜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s)是β-半乳糖苷结合性动物凝集素的家族成员之一,存在于从线虫到哺乳动物等各种活性有机体内,参与细胞黏附、增殖和免疫反应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作为该家族重要成员之一的galectin-7,与上皮组织的分化和成熟、损伤表皮的再生、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机体免疫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以及"一带一路"的进一步深入,选择来我国学习的医学留学生越来越多,医学留学生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重要教学任务,同时对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超声医学是医学影像学的主干学科,在临床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其发展迅速,已成为诊断和治疗兼备的现代医学影像学,对从事超声医学专业的人员和专业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临床实习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学习阶段,更是培养留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习惯及操作技能的关键阶段。本文就关于影响医学留学生超声医学实践教学质量的因素加以分析,初步探索可提高留学生超声医学实践教学质量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超声多普勒无创性估测肺动脉压力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动脉压力是判断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重要指标之一。准确估测肺动脉压力对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典法认为准确测量肺动脉压力的金标准为心导管检查 ,但该方法因其有创性 ,不能作为普查或筛选肺高压的检查手段而广泛应用。无创性诊断肺高压的方法通常包括查体、心电图、胸部X线片、心脏核素显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等。心动超声技术的完善与提高为临床无创而准确的估测肺动脉压力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自 1975年来 ,许多学者致力于此方面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 ,常用的多普勒超声估测肺动脉压力的方法可概括为以下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超声造影(CEUS)评估累及颈总动脉的多发性大动脉炎(TA)活动性的价值。方法 纳入30例TA累及颈总动脉患者,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标准将其分为活动期组(n=12)及非活动期组(n=18);对比观察2组常规超声参数,包括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阻力指数(RI),以及CEUS参数,包括颈总动脉壁血管化分级、增强程度(EI)、峰值强度(DPI)及达峰时间(TTP)和实验室指标[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血小板压积(PCT)],分析CEUS评估累及颈总动脉的TA活动性的价值。结果 活动期组患者年龄小于非活动期组(t=-2.37,P=0.02),而WBC计数、CRP、颈总动脉壁IMT、血管化分级、EI及DPI均高于非活动期组(P均>0.05)。EI、DPI均与CRP呈弱正相关(r=0.28、0.27,P=0.03、0.04),与IMT呈低度正相关(r=0.39、0.41,P均<0.01),而与动脉壁血管化分级呈中度正相关(r=0.63、0.76,P均<0.01)。根据CEUS参数(动脉壁血管化分级、EI、DPI)及联合参数(EI+IMT、EI+CRP)判断活动期TA的曲线下面积大于CRP、ESR及IMT等(P均<0.05)。结论 CEUS可用于评估累及颈总动脉的TA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皮祖细胞(EPC)移植治疗糖尿病兔模型下肢缺血的疗效。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3组:糖尿病PBS对照组(A组)、糖尿病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组(B组)、正常血糖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组(C组)。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经体外扩增培养7d后,通过肌内注射进行细胞移植。结果EPC移植后14d,彩超示B组兔缺血侧/正常侧下肢胫前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明显增加,动脉造影示该组缺血侧下肢动脉显影血管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EPC移植能有效治疗糖尿病兔模型下肢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应用QTVI获取30例正常人和30例DCM患者心尖左室壁长轴方向各节段的心肌多普勒速度和位移曲线,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Vs)及峰值位移(Ds),并计算二尖瓣环水平6个室壁平均收缩期峰值速度(mVs)及平均收缩期位移(mDs),应用ROC曲线检测mVs及mDs预测DCM组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显著减低的价值。结果DCM组左室壁各节段Vs及D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仍保持由基底至心尖逐渐减低的趋势;二尖瓣环水平mVs及mDs预测双平面Simpson法LVEF<25%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15、0.75±0.16。若以mVs<2.5cm/s或mDs<4.5mm为截断值,预测LVEF<25%的敏感性分别为0.889和0.778,特异性分别为0.556和0.667。结论QTVI可直观、无创、定量评价DCM患者左室收缩功能,二尖瓣环水平mVs及mDs可较好地评估左室整体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9.
QTVI位移图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利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位移图将冠心病患者和正常人作对照,以证实QTVI位移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重要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及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正常人各30例,分别作为冠心病组及对照组。在TVI状态下,采集左室各节段长轴方向的图像,并在QTVI状态下对18个节段进行位移峰值的测量。结果在正常状态下心肌节段位移由心底至心尖运动幅度逐渐减低,同一水平不同室壁心肌运动幅度也不同。而冠心病组梗死相关节段的位移峰值明显减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基底段各壁变化较小。结论QTVI位移图能准确判断心肌纵向收缩幅度,客观反映左室壁运动情况,为冠心病心肌缺血和梗死的定位、定量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自制的携E-选择素抗体的纳米级靶向超声造影剂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缺血心肌进行超声分子成像,评估其检测缺血心肌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生物素-链亲和素方法制备纳米级靶向微泡,应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微泡形态及抗体连接效率;将26只SD大鼠随机分为E-选择素靶向微泡组(MBE组,n=10)、IGg抗体微泡组(MBIGg组,n=10)、普通微泡组(MBC组,n=6),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15 min后恢复灌注,于再灌注后6 h经尾静脉分别注射3种微泡行CEUS。后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MBE组缺血区域声学强度(VI)显著高于非缺血区(P<0.05),也显著高于MBC组、MBIGg组缺血区域的VI(P<0.05);MBC组、MBIGg组缺血区域与非缺血区的V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米级E-选择素靶向超声微泡可以早期检测到缺血心肌,有望实现缺血心肌的"记忆"成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