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俞家贤 《大家健康》2014,(8):261-261
目的:探讨并研究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7月-2013年9月所收治的30例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病患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病发的相关因素以及抢救措施等。结果:30例病患中,有20例病患在取出了动脉鞘管后的25分钟内出现血管迷走现象;有6例病患手术结束后于病房中出现血管迷走现象,有4例病患在术后的2个小时内出现血管迷走现象,通过抢救措施的实施,5例病患思想意识在10分钟内开始清醒,其余25例病患心脏功能均在30分钟内基本恢复至正常。结论: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为防止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意外,应在手术过程中,合理且准确地对病患基本资料进行分析以及判断,以此为抢救工作的实施奠定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倍他乐克与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安全性与疗效 ,同时比较倍他乐克与稳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后的心功能及超声心动图有关指标的改变 ,评价两种药的疗效。方法 :88例心力衰竭病人 ,男 5 8例 ,女 3 0例 ,年龄 ( 5 8.2 7± 12 .5 2 )岁 ,心功能Ⅱ级~Ⅲ级 ,随机分成倍他乐克组与稳心颗粒组 ,从极少剂量开始 ,逐周或隔周递增 ,治疗中严密监测各项相关指标。结果 :随访2 0例 ,随访期间死亡 4例 ,其中猝死 2例 ,心力衰竭加重死亡 2例 ,10例因心力衰竭加重而再次入院。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有所下降(P <0 .0 1) ,但都在正常范围内 ,心率有明显下降 (P <0 .0 1) ,但病人可以耐受 ,血肌酐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两组心功能、6min步行距离、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 (LVESD)、左室射血分数 (LVEF)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但倍他乐克组与稳心颗粒组治疗后相比以上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倍他乐克、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 ,但两药相比疗效相当 ,且能提高病人的活动耐量 ,改善心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可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抗高血压方案(常规降压药/小剂量常规降压药加硝酸酯类药)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76例轻、中度老年ISH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给予卡托普利(25 mg),氢氯噻嗪(12.5 mg),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 mg),晨顿服;常规组:给予卡托普利(25 mg,2次/d),氢氯噻嗪(25 mg,1次/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8 w末)的降压疗效及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联合组能显著降低收缩压与脉压,降压疗效联合组、常规组分别为93.18%、74.7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两组心率及生化指标与基线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联合组小剂量三药联用晨服一次,能有效降低轻中度老年ISH患者的血压,降压效果大于双倍剂量常规二药联用,对代谢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脉压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影响的机制。方法选取住院高血压患者264例,随机分成高血压组(EH组)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EH+T2DM组),测量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计算血管阻力(RI)、颈内动脉的最大血流速度(ICA-PSV)、颈总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CCA-DV)、颈内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ICA-DV)、颈总动脉阻力指数(CCA-RI)、颈内动脉阻力指数(ICA-RI),并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测量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测定其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EH+T2DM组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数值均高于EH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FPG、HbA1c方面,EH+T2DM组高于EH组(P<0.05)。EH+T2DM组的颈动脉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高于EH组(P<0.05)。线性分析显示脉压(PP)与IMT的正相关关系强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而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的IMT明显比单纯高血压组厚,前者的脉压值也高于后者。结论 PP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会加速颈动脉的硬化进程,积极有效控制脉压的增大,尽早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以便更早的干预动脉硬化的发展进程,减少心血管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导致脑卒中的发生率是其他病因的 2倍〔1〕。长期预防其发作、控制其心室率仍然是一困难问题。本研究主要观察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快速房颤与维拉帕米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入选标准 :年龄 1 8~ 75岁 ,性别不限 ,病史 1周~ 1 2年 ,房颤发作时心室率均在 1 2 0次 /min以上。基础病因包括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风心病、原因不明等。除外条件 :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缩窄性心包炎、病窦综合征、严重肝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2组常规应用硝酸异山梨酯、肠溶阿司匹林,根据病情选用!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及灯盏花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67.5%,2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均显著降低(P<0.01 ̄0.05);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P<0.01);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显著(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用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慢性心力衰竭(CHF)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临床综合征.CHF不仅是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而且还存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其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为心肌重塑.数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肯定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 )、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拮抗剂等能够逆转心肌重塑,改善CHF患者预后[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三联小剂量单次给药对老年不同类型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56例,分为A、B两组,其中A组84例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B组72例为收缩期舒张期高血压(SDH)。均给予卡托普利25mg/d,氢氯噻嗪12.5mg/d,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mg/d,晨顿服,共治疗8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脉压、血生化指标并评价降压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8周末,A组收缩压下降非常显著(P〈0.01),而对舒张压影响不大(P〉0.05),B组收缩压、舒张压非常显著下降(P〈0.01)。脉压差A组降低非常显著(P〈0.01),与B组治疗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卡托普利三联小剂量单次给药治疗老年ISH及SDH均安全有效,而对老年ISH降压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卡托普利和氢氯噻嗪加用或不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两种降压方案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42例轻、中度老年ISH患者,随机分为A组(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组)72例,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 mg)、卡托普利(25 mg)、氢氯噻嗪(12.5 mg),晨顿服;B组(不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组)70例,给予卡托普利(25 mg,2次/d),氢氯噻嗪(25mg/d),均治疗8周。治疗前后测定动态血压、诊室血压、心率及生化指标。结果 A组总有效率在诊室血压为91.67%,在动态血压为86.12%;B组分别为80.01%和74.29%。24 h、白昼和夜间平均收缩压下降A组大于B组;收缩压谷/峰比及平滑指数A组高于B组(谷/峰比:0.73、0.58;平滑指数:0.87、0.62)。两组结果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心率及生化指标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硝酸酯三药联用晨服1次,能24 h平稳降低轻中度老年ISH患者的血压,降压效果大于常规二药联用,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并研究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7月-2013年9月所收治的30例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病患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病发的相关因素以及抢救措施等。结果:30例病患中,有20例病患在取出了动脉鞘管后的25分钟内出现血管迷走现象;有6例病患手术结束后于病房中出现血管迷走现象,有4例病患在术后的2个小时内出现血管迷走现象,通过抢救措施的实施,5例病患思想意识在10分钟内开始清醒,其余25例病患心脏功能均在30分钟内基本恢复至正常。结论: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为防止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意外,应在手术过程中,合理且准确地对病患基本资料进行分析以及判断,以此为抢救工作的实施奠定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