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脑内靶点定位与术中电生理刺激射频结合确定丘脑腹外侧核(VL)、苍白球腹后外侧部(VPLP)在治疗帕金森病(PD)中的作用。方法:对58例PD患者共进行76次手术,先进行立体定向CT扫描,将扫描资料在专用的软件中确定靶点后,再于术中应用电生理刺激的方法验证和纠偏,根据调整后的结果进行射频毁损。结果:立体定向CT扫描计算机定位准确率达92.1%,电生理纠偏率为7.9%。显效66例次,有效10例次,无效0例次。结论:立体定向CT扫描计算机定位准确性高,疗效肯定,术中电生理刺激验证和纠偏仍有必要。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观察应用术中脑电图监测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9例患者术前以脑电生理、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表现为依据初步定位,手术均为全麻,术中再进行脑电图监测,直视下进一步确认癫痫灶的部位和范围,根据不同的监测情况,选择.不同的术式:单纯癫痫灶切除术3例,前颞叶切除+多软脑膜下横切术4例,单纯前颞叶切除术1例,一侧大脑半球切除术1例。癫痫灶切除后再进行脑电图检测,反复数次直至脑电图显示痫样放电全部或大部消失,背景明显好转为止。结果:9例术后病理检查为:胶质增生或变性6例,微血管畸形1例,纤维组织增生或疤痕形成2例。本组随访1~2年,手术后治疗结果按谭启福等提出的愈后标准分级,总有效率88.9%,满意率33.3%。结论:在术中脑电图定位系统的监测下,准确的定位癫痫灶,采用不同的术式切除是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并脑积水的治疗方案和疗效,为其临床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40例合并脑积水的颅内动脉瘤患者( Hunt-Hess分级在Ⅱ-Ⅳ级)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单纯动脉瘤夹闭术(非分流组)和一期行动脉瘤夹闭及脑室心房分流术(分流组)治疗的效果。其中分流组18例,非分流组22例,对2组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GOS分级评价,比较2组的疗效、预后良好率。结果①分流组的疗效优于非分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分流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非分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并脑积水的患者在动脉瘤夹闭的同时行脑室心房分流术,其预后明显优于单纯行动脉瘤夹闭而未行脑室心房分流的患者;对合并脑积水的动脉瘤患者,在夹闭动脉瘤的同时行脑室心房分流术,对改善动脉瘤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5.
目的:为探索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对52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在25ml-65ml。采用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与CT结合定位,局麻经颞部钻孔放置特制血肿螺旋抽吸针,在间断负压作用与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和螺旋针芯搅动下将血肿大部清除。术后立即复查CT确定残留血肿量,决定是否进行进一步的血肿腔尿激酶(UK)溶解治疗。结果:35例血肿手术清除达80%以上,术后不必进行血块溶解治疗,10例血肿清除在50%-80%之间,7例血肿清除小于50%,术后继续进行血肿腔血块溶解治疗。死亡8例,死亡率15.4%,优良36例,优良率70%。结论:计算机辅助、CT引导立体向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碎吸术是治疗中等出血量出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6.
本组报告56例,应用带蒂大网膜围巾式覆盖吻合口预防吻合口瘘,结果无一例吻合口瘘发生,2例轻度吻合口狭窄。根据大网膜的生理特性,能防止吻合口瘘发生,并能促进吻合口愈合。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DBS治疗的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方案.〔方法〕分析某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经DBS治疗12例帕金森患者的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措施.术前给予心理疏导、安全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常规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和康复训练,出院给予宣教.比较分析12例患者DBS治疗与个性化护理前后UPDRS评分、ADL评分,评价护理效果.〔结果〕DBS治疗与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后患者UPDRS、ADL评分明显优于DBS治疗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患者DBS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有1例患者出现电极意外脱落并发症,经及时处理,症状很快缓解;12例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对治疗效果也非常满意.〔结论〕帕金森病患者DBS治疗的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效果显著,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8.
背景:近年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过长时间体外培养后,可自然分化为神经干细胞,从而再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为帕金森病、脑梗死后遗症、小脑萎缩和脑发育不良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脑出血恢复期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18只)、脑出血组(21只)和移植组(21只),后2组大鼠采用Ⅶ型胶原酶诱导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造模21 d后移植组大鼠通过尾静脉注射神经干细胞,脑出血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移植后第7,14,21天进行改良黏附物移除试验(MST)评分,评分结束后处死各组大鼠,采用RT-PCR法测定大鼠出血周围脑组织促血管生成素1 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出血周围脑组织酪氨酸激酶受体2蛋白表达。 结果与结论:与正常组相比,脑出血组和移植组各时点MST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从移植后7 d开始移植组各时点的MST评分均明显高于脑出血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后7,14,21 d移植组和脑出血组促血管生成素1 mRNA和酪氨酸激酶受体2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且移植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 0.05)。结果表明神经干细胞移植能够有效促进脑出血恢复期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出血周围脑组织促血管生成素及酪氨酸激酶受体2的含量有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9.
何承  王建军  金家岩  史建敏 《医学争鸣》2002,23(23):2207-2208
1 临床资料 男 5 0例 ,女 18例 ,年龄 3~ 2 0 (平均 8)岁 .病因 :出生时窒息脑缺氧 6 1例 ,颅内感染后遗症 7例 .病程 2~ 18a ,6 3例全身大发作 ,5例肢体局灶性发作 .根据斯坦福 比奈智力量表[1 ] 评分 :白痴 19例 ,愚笨 34例 ,朦胧 15例 .CT显示双侧大脑发育不全 5 6例 ,单侧 12例 .EEG显示双侧弥漫性异常 6 3例 ,单侧弥漫性异常者 5例 .行双侧额、颞极切除 6 3例 ,单侧额、颞极切除 5例 ,切除组织均送病检 .与切除残腔内分别注入同种异体新鲜大脑灰质胚脑组织悬液 5~ 10mL ,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 0 .5a .术后随访 1a.手术切…  相似文献   
50.
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脑内靶点定位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脑内靶点定位与术中电生理刺激结合确定丘脑腹外侧核(VL)、苍白球腹后外侧部(VPLP)在治疗帕金森病(PD)中的作用。方法对58例PD病人共进行76次手术,先进行立体定向CT扫描,将扫描资料在专用的计算机中确定解剖学靶点后,术中进行电生理刺激的方法验证和纠偏,根据调整后的结果进行射频毁损。结果立体定向CT扫描计算机定位准确率达92.1%,电生理纠偏率为7.9%。结论立体定向CT扫描计算机定位准确性很高,但术中电生理刺激验证和纠偏仍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