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胃巨大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我中心2008年3月~2010年12月常规胃镜检查中发现的6例胃巨大结石患者行内镜下胃石切割器碎石治疗,对病例资料及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碎石成功,术后给予抑酸、预防感染及促胃动力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内镜下治疗胃石方便、安全、有效,避免了外科手术的巨大创伤,是胃石症治疗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共聚焦内镜对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治疗范围确定的可行性及准确度。方法选择经普通胃镜检查加组织活检确诊为胃癌,并经超声胃镜检查病变局限于黏膜层的患者25例。用共聚焦内镜对病灶黏膜进行多部位扫描,找到正常黏膜与癌变黏膜的分界线,并对分界线用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进行标记,沿APC标记界限行ESD治疗,将剥离黏膜送病理科,对病灶组织由浅至深逐层切片,对所有组织切片进行逐层观察,并检查病灶切除的完整性。结果经共聚焦内镜标记的早期胃癌黏膜切除完整,癌灶边缘有一圈少许正常黏膜组织,深层癌灶剥离完全。结论共聚焦内镜能清晰地区分癌变胃黏膜和正常黏膜结构,为早期胃癌的ESD提供有效的治疗界限,为早期胃癌的完整切除提供安全保障,避免了单纯在普通胃镜下靠经验估计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我中心2008年6月~2011年2月对26例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病变进行了ESD,术后3个月行胃镜检查随访.结果 病变位于黏膜层11例,平均直径为14.8 mm(11~32 mm),其中Barrett食管伴急、慢性炎症4例,黏膜组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辅助经鼻胃镜检查的效果。方法将行经鼻胃镜检查的患者5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98例)和对照组(290例)。观察组在检查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和芬太尼,行警觉/镇静评分(OAA/S),至OAA/S达Ⅲ级后检查;对照组直接按常规行经鼻胃镜检查。比较检查前、中、后两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SpO2)及检查操作时间、患者感受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检查中的血压、心率及检查操作时间、患者感受和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辅助经鼻胃镜检查,能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有效抑制咽部反应和胃肠道反应引起的不良反应,且操作简便,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内镜粘膜切除术(EMR)在消化道平坦型病变诊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102例消化道平坦型病变行EMR,术前均常规行内镜超声检查筛选病灶,术后所有病例均留标本行病理检查,并内镜随访.结果:102例中除3例恶性肿瘤病检提示病灶切除不完整转外科手术治疗外,其余99例均一次性完全切除,无一例出现大出血、穿孔等不良并发症,1年内复查未见复发征象.结论:EMR是一安全、有效、实用的内镜技术,不仅达到治疗的目的,同时可提高病检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何俊堂  李政文 《西南军医》2009,11(1):168-168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41岁。因吞服长条形汤匙7天入院。入院时患者一般情况差,体质消瘦,痛苦面容。自述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呼吸费力。查体:神志清楚,口角流涎,轻度呼吸困难,咽部粘膜光滑,元明显充血,颈部压痛明显。胸部正侧位片提示胸段食管内见一长条形不规则金属异物影,入院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内胆碱能 (AchE)神经及氮能 (NOS)神经的变化 ,探讨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 ,利用铺片技术制作结肠肌间神经丛标本 ,采用组织化学技术行结肠肌间神经丛内AchE神经及NOS神经染色。结果 与正常大鼠比较 ,模型组结肠肌间神经丛内AchE阳性神经分布较稀疏 ,神经元数量较少 ,但胞体增大 ,染色加深 (阳性细胞数、核浆比例分别为 14 34± 4 5 6vs2 7 5 6± 6 6 4 ;0 5 7± 0 2 0vs 0 76± 0 18,P <0 0 1) ;NOS阳性神经元分布较稀疏 ,数量较少 ,染色较淡 ,节间束纤维减少 (阳性细胞数、弱阳性细胞数分别为 7 10± 2 0 4vs 11 16± 2 81;2 2 1± 1 38vs 0 84±0 6 7,P <0 0 1)。结论 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肠神经系统存在明显的病理改变 ,结肠传输功能障碍与肠壁内胆碱能和氮能神经的病理改变和 (或 )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研究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肌电变化 ,探讨结肠传输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 ,并测定其结肠的肌电生理活动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大鼠比较 ,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肌电慢波出现双向改变 ,一部分大鼠结肠肌电慢波频率减慢 (5 5 5± 1 2 0次 /min ,P <0 0 1) ,幅值增大(0 4 3± 0 0 5mV ,P <0 0 1) ,另一部分大鼠则出现结肠慢波频率增快 (30 85± 3 86次/min ,P <0 0 1) ,幅值强弱不等(0 2 1± 0 0 3mV ,P <0 0 1)。结论 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肌电慢波节律及振幅的异常改变可能是导致结肠传输减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研究慢性结肠无力型大鼠结肠肌电变化 ,探讨结肠传输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 32只 ,体重在 10 0~12 0g之间 ,雌雄各半。按照随机化原则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 ,每组 16只。模型组通过服用复方苯乙哌啶制作慢性结肠无力型模型 ,对照组饲以普通饲料。饲养 12 0天后进行结肠肌电测定。结果 将每组的记录结果 3min作为一个时间段计算频率和振幅 ,共计 6 0个时间段。正常大鼠结肠慢波表现为不规则的近似正弦波样曲线 ,频率 13± 4 2c min ,振幅 0 19± 0 0 5 3mV。与对照组相比 ,模型组 9只大鼠结肠慢波频率明…  相似文献   
20.
经鼻胃镜在高龄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无痛”技术消除了患者在胃镜检查过程中的恶心不适等反应,因此被越来越多的患者和医生所接受并喜爱,但麻醉药物本身的风险限制了其在高龄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本院白2007年开始应用经鼻胃镜对352例患者进行了检查,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