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3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岳鹏飞  许俊男  谢元彪  刘阳  伍振峰  郑琴  杨明 《中草药》2016,47(11):1825-1829
丸剂干燥品质研究(如假干燥、表面结壳、裂纹等)是中药药剂学研究的难点。目前中药丸剂在干燥和储存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机制、干燥及储存条件与品质的关系仍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尚无较合适的理论能加以解释和研究。尝试运用玻璃化转变理论来探讨中药丸剂在干燥和储存过程中干燥特性和物理状态变化的过程、品质变化的机制以及控制品质变化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32.
中药减压提取应用现状与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目前减压提取工艺及装备研究现状,为减压提取工艺及装备升级提供新思路。通过文献查阅及分析统计,对比减压提取工艺与其他提取工艺,分析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为减压提取装备的应用与研制提供改进思路。减压提取能够在降低温度的同时保证动态提取,提高热敏性药物的提取率,减少大类杂质的溶出。减压提取在中药复方的运用及减压提取药物的药效需进一步研究。根据药物不同的作用,采取不同的后续研究,对药物的工艺、药效等各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从根本上提高中药产品的科技含量,使得传统中药领域向现代化、科学化、产业化、精细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减压提取在中药提取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根据药物自身特性,选择适宜的减压提取工艺,并广泛运用到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33.
提取是中药制药过程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药品的质量,提取新技术的发展是中药制造工业技术转型升级的关键,关系着中药现代化的进程。该文首先简述了国内研究报道较多的超声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半仿生提取法、酶法提取、动态逆流提取、减压沸腾提取等提取新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与发展现状。在提取新技术的转化应用方面,统计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提取新技术的资助情况及其研究成果概况,国家知识产权局上公布的提取新技术的专利,综合分析五大制药机械行业网站上提取新技术相关设备的供应情况。结果表明,当前的提取新技术在中药行业内还存在基础研究薄弱、转化困难、基础研究与应用脱节的问题,探讨加速基础研究转化可能的途径与方法,为中药提取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目的:筛选乳糖微粉研磨改性降低白芷提取物吸湿性的工艺条件,分析乳糖微粉的抗吸湿机制。方法:以吸湿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乳糖种类、药辅比、研磨时间对乳糖微粉研磨改性以降低白芷提取物吸湿性的工艺条件,通过粒径分布、微观结构等物理指标对改性物加以佐证。结果:乳糖微粉研磨改性最佳工艺条件为白芷提取物与乳糖超微粉(粉碎1 min)等比例研磨3 min。改性物的粒径d0.1,d0.5,d0.9分别为3.477,15.078,54.501μm,接触角(7.7±0.66)度,乳糖颗粒包覆在白芷提取物表面。结论:乳糖适度微粉化能明显降低白芷提取物的吸湿初速度与吸湿加速度的绝对值,能显著降低白芷提取物的吸湿性。抗吸湿作用可能与研磨改性使得乳糖粒子附于白芷提取物表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5.
探索白术在热风干燥过程中的动力学及其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获得干燥效率和干燥品质等多目标下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白术在不同热风干燥温度30、40、50、60、70℃下的干基含水率及干燥速率随干燥时间的变化曲线的关系。利用经验模型Midilli模型、Page模型、Overhults模型、Modified Page模型、Logaritmic模型、Two terms Exponential模型、Newton模型对白术干燥过程中水分比与时间的关系进行模型拟合与验证;确定不同热风干燥温度白术的水分有效扩散系数(D_(eff))及活化能(E_(a));并运用GC-MS测定鲜白术及不同温度干燥后的白术挥发性成分及含量变化。白术的干基含水率及干燥速率与干燥介质的温度密切相关,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白术的水分不断减少;由干燥速率曲线可知,随着热风温度的升高,干燥速率增加,加速水分的迁移。通过比较各模型的相关系数(R^(2))、卡方(χ^(2))和标准误差(RMSE),可知Midilli模型参数平均值的拟合度最高,其R^(2)=0.9992,χ^(2)=8.78×10^(-5)及RMSE=8.20×10^(-3);30~70℃干燥的D_(eff)在1.04×10^(-9)~6.28×10^(-9)m^(2)·s^(-1),E_(a)为37.47 kJ·mol^(-1);鲜白术及不同温度干燥的白术经GC-MS测定挥发油,分别鉴定出18、18、18、17、17、18个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84.76%以上。该研究结果表明白术的热风干燥过程可以进行模型拟合并得到了验证,得出了白术水分和挥发性成分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该研究为探索芳香性中药的干燥特性和品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八角茴香干燥前后挥发油的成份差异,阐明八角茴香产地加工干燥过程中的质量变化。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干燥前后的八角茴香挥发油进行提取,用GC-MS法对提取的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定分析,并进行谱库检索。结果:鲜八角茴香、干八角茴香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8.72±0.25%、8.38±0.31%;GC-MS法分别鉴定出19和20个成分,其中2-甲氧基苯甲酸甲酯只在干品的挥发油中出现,双戊烯和茴香脑在干品和鲜品挥发油中含量均有差别。结论:八角茴香干燥前后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含量均发生显著变化,需对八角茴香产地加工中干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7.
挥发油广泛分布于中药材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促透皮吸收、镇痛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有关含挥发油类中药的研究日益增加,现今在临床医疗、保健、日用产品的开发等方面均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中药挥发油溶解性差、易挥发,性质不稳定。品种、采收季节、提取方法、炮制工艺、贮存条件等因素均会影响挥发油的成分与含量,进而直接影响其疗效、安全性和质量稳定性,因此控制挥发油含量显得尤为必要。现行2015年版《中国药典》在含挥发油类中药的质量控制方面做了许多规定,但却普遍未对挥发油的含量进行限度要求。鉴于中药挥发油良好的生物活性及质量标准尚不完善,本研究以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为数据来源,通过文献研究与药典描述确定含挥发油类中药的种类;结合中药学知识,对196种含挥发油类中药的功能与主治、来源进行分类统计,辨析易混淆品种;综合分析挥发油的质量影响因素,总结其含量测定方法,为开发利用含挥发油类中药提供参考,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含挥发油类中药的质量标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8.
近年来新药研究开发风险和难度逐渐增大,研发的成功率不增反降。我国新药研发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正逐渐显露出来,在现行新药审批制度正趋于公正、科学、合理的大背景下,研发体系面临着巨大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现就新药研发过程中涉及的临床、市场及生产过程进行探讨,提出构建三维导向下的新药研发模式的重要性,并强调临床试验设计、市场需求以及生产过程的适应性问题是影响新药研发的关键因素,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以期提高新药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为相关新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确定当归原生粉乙醇灭菌的最优工艺条件并对其品质进行研究。方法以灭菌率为考察指标,乙醇用量、乙醇体积分数、灭菌温度、灭菌时间为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灭菌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菌含量、挥发油提取率及阿魏酸含量为指标,评价优化的乙醇灭菌工艺,以及湿热灭菌法及干热灭菌法对当归原生粉灭菌前后品质的影响。结果最优的乙醇灭菌工艺为乙醇用量34%、乙醇体积分数80%、灭菌温度78℃,灭菌率达99.59%;3种不同灭菌方式的灭菌率为乙醇灭菌法湿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乙醇灭菌的当归原生粉挥发油提取率相比未处理组提高了94.44%,且所含的阿魏酸仅减少8%,而湿热灭菌及干热灭菌处理后挥发油提取率分别下降了55.56%及100%,且阿魏酸完全被破坏。结论响应面法优化的乙醇灭菌工艺能保证当归原生粉微生物含量达要求,并且品质较常规灭菌法优,有望替代当归原生粉的常规灭菌技术。  相似文献   
40.
目的 优选肿节风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异嗪皮啶含量,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条件.结果 优选得到的工艺条件为:50%(体积分数)乙醇,7倍量,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 优选工艺条件提取率高,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