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9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特点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并比较26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204例子宫良性疾病患者及100例健康女性血清中HE4的表达差异,分析血清HE4与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月经状态、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分期以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26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E4的表达水平为85.63(60.98~125.78)p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6.05(50.30~63.50)pmol/L(Z=-8.257,P<0.001)及对照组的59.52(50.11~71.09)pmol/L(Z=-8.865,P<0.001);而在正常对照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清HE4的表达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Z=-1.458,P>0.05)。研究组中,血清HE4水平在不同患者年龄、月经状态、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以及FIGO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3.849、-3.099、-5.279、-7.763、-5.704、-5.855,均P<0.01);而在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5.086,P>0.05)。有19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的血清HE4水平为87.24(62.65~129.95)pmol/L,显著高于术后血清HE4水平65.38(51.58~82.01)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833,P<0.001)。结论血清HE4水平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高表达,且与年龄、月经状态、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FIGO分期及疗效相关,提示血清HE4可以作为子宫内膜癌临床诊断、疗效评价、预后判断及随访监测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62.
本文80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年龄11 ̄16岁,术前摄片证实需延长肢体骨质无病变,骨骺未愈合或部分闭合。术后定期摄片观察肢体延长和骨痂形成情况。其结果全部达到所要求延长长度(2.5 ̄12.5cm),治愈率达100%,并对病例选择,拔针时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3.
目的 系统评价子宫内膜癌(EC)卵巢转移的危险因素,为EC手术方式的制订及卵巢转移风险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关于EC卵巢转移危险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间从1990年1月1日至2016年9月1日.应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文献质量评价表的评价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纳入13篇文献,6 140例EC患者,发生卵巢转移344例(5.60%).Meta分析结果显示,共有9个危险因素,分别是深肌层漫润(OR=0.28,95%CI:0.21~0.39)、侵犯宫颈(OR=0.27,95%CI:0.16~0.45)、淋巴结受累(OR=0.21,95%CI:0.15~0.27)、输卵管受累(OR=0.05,95%CI:0.02~0.10)、非子宫内膜样腺癌(OR=0.32,95%CI:0.24~0.43)、低分化(OR=0.39,95%CI:0.31~0.50)、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OR=0.14,95%CI:0.09~0.20)、CA125水平高(OR=0.12,95%CI:0.08~0.19)、脉管癌栓(OR=0.34,95%CI:0.23~0.50),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病灶部位、病灶直径大小、雌激素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肌层浸润、侵犯宫颈、淋巴结受累、输卵管受累、非子宫内膜样腺癌、低分化、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高CA125水平、脉管癌栓是EC卵巢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肥胖手术病人增加,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有增多趋势。术后切口脂肪液化,造成无感染性的非Ⅰ期愈合,浙江省肿瘤医院妇外科运用皮肤缝合器改进切口缝合技术,有利于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恢复.今总结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卵巢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48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SPSS16.0软件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其卵巢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48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39例卵巢转移,发生率为7.98%(39/48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盆腔其他部位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和脉管瘤栓是子宫内膜癌发生卵巢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子宫内膜癌保留卵巢存在一定风险,但是对于强烈要求保留卵巢功能的患者,在仔细评估卵巢转移高危因素后可保留卵巢。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研究子宫颈小细胞癌(SCCC)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6年20例早期SC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以Log—Ranktest检验统计学差异。[结果]20例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期37.1个月.平均总生存期45.0个月,3年生存率60%,5年生存率20%。肿瘤大小、深问质受侵、盆腔淋巴结阳性、脉管瘤栓是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Ⅰ期与ⅡA期患者3年生存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23)。早期SCCC患者10例发生远处转移.远处转移率50%。[结论]FIGO分期是影响SCCC早期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有复发转移高危因素的早期患者在手术及化疗的基础上联合放疗可以获得较好局控率.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单切口联合经尿道电切膀胱壁段输尿管的肾输尿管切除治疗上尿路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先经尿道切除膀胱壁段输尿管.再取腰部一个切口行肾及输尿管全长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未发生出血,尿瘘及感染等并发症.平均随访32个月(6~63个月)肿瘤复发6例(19.4%),其中4例发生在膀胱,2例发生在对侧输尿管末端.在切除的输尿管口部位无肿瘤复发.患侧盆腔、腹膜后来见肿瘤种植.结论:该手术方法简化了手术程序,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miR-664及其靶基因CREB1在肝癌细胞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664对CREB1的调控作用;生物数据库分析CREB1在肝组织的表达及患者的生存期;qRT-PCR检测肝癌细胞及组织标本miR-664和CREB1的表达,并分析miR-664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体外细胞实验:采用脂质体瞬时转染法将miR-644 mimic和mimic NC转染至肝癌细胞株HepG2。采用MTT法、癌细胞单克隆形成、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小室实验测定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Bax的表达水平。结果: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了miR-664对CREB1的靶向调控作用。生物数据库显示CREB1在肝组织中的表达越高,患者生存期越短(P<0.001)。肝癌组织miR-664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CREB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体外细胞实验:与miR-control组相比,miR-664组、DDP组、DDP+miR-...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预防和减少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术中出血的手术技巧和措施。方法2008年1月~2010年3月行LS 40例。脾动脉位于胰尾上缘者,先分离并结扎脾动脉主干,离断脾周韧带;脾动脉位于胰尾后方或胰尾内者,先离断脾周围韧带和剥离胰尾,显露和离断脾蒂血管,完成LS。结果完成LS 31例,LS联合LC 7例,LS联合胆囊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例。术中切除副脾3例。手术时间90~210 min,平均130 min;出血量50~800 ml,平均160 ml。术后12~24 h胃肠蠕动恢复,术后24 h拔胃管后进食。术后住院5~9 d,平均7.5 d。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术后效果不佳,血小板一直<50×109/L,口服泼尼松20 mg/d维持治疗;23例ITP随访4个月~2年,平均1年,无复发;2例门脉高压症随访1年,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结论围手术期改善凝血,提高血小板计数,术前行脾动脉CT血管造影,手术时在胰腺上缘结扎脾动脉,分离脾周围韧带时避免撕裂脾包膜,妥善处理脾蒂血管,谨慎对待门脉高压症患者,可减少LS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