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研究nm23H1基因5'端非转录区微卫星位点的微卫星不稳定(MSI)和杂合性缺失(LOH)对肺鳞癌(SLC)nm23H1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肺鳞癌进展的关系,为肺鳞癌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新鲜组织标本抽提DNA,应用荧光PCR-单链构象多态性(FPCR-SSCP)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Leica-Qwin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方法,进行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的研究.结果 在能提供信息(杂合子)的44例肺鳞癌患者中,MSI、LOH检出率和nm23H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36%、25.00%和50.00%.在TNM Ⅰ、Ⅱ、Ⅲ期中,MSI的检出率分别为8.70%、10.00%和18.18%,而LOH分别为30.43%、20.00%和18.18%;MSI和LOH在淋巴结转移组的检出率为10.00%和20.00%,而无淋巴结转移组则为12.50%和29.17%.然而,以上各组在统计学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中所有MSI(共5例)全部发生在分化良好(G1为2例和G2为3例)的存活患者(1年生存率)中,但MSI的检出率与肺鳞癌分化程度及患者生存状态并无统计学上的相关性(P>0.05).nm23H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TNM Ⅰ期(65.22%)、无淋巴结转移组(66.67%)显著高于TNM Ⅲ期(18.18%)、淋巴结转移组(30.00%)(P<0.05).另外,统计学分析表明,MSI和LOH的检出率与nm23H1蛋白表达无关(P>0.05).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显示,在各临床病理参数影响下,各组nm23H1蛋白的表达强度也没有差异(P>0.05).结论 nm23H1蛋白可能对抑制肺鳞癌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作用.nm23H1基因5'端非转录区微卫星的MSI和LOH对nm23H1蛋白的表达无影响,也未发现其与肺鳞癌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氨甲环酸两种药物作用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体外循环(CPB)中血浆D-二聚体(D-D)的变化,以了解两者在CPB中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在53例心脏手术患者CPB中,随机分别加入乌司他丁、氨甲环酸以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在全身肝素化前、转流15min、转流45~60min、转流结束肝素被中和后10min分别测D-D的含量.结果3组患者在同一时间测定的D-D值比较,除了全身肝素化前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时间段,用药组与对照组均有差异;两用药组数据,相邻组间比较没有差异.乌司他丁组与氨甲环酸组测定的D-D值进行组内比较,相邻组内统计学上比较均没有差异,对照组相邻组内比较有显著差异.尽管在血液保护剂作用下,血浆D-D的延长时间有所缩短,但仍与转流时间成正比.结论D-D的检测可作为CPB导致继发性纤溶程度的指标.在体外循环中乌司他丁与氨甲环酸均有一定的血液保护作用,保护作用两者无明显差异,但氨甲环酸的价格便宜,值得推广使用.体外循环中为了更好地血液保护,仍应尽可能缩短CPB时间.  相似文献   
83.
目的调查分析舟山群岛居民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舟山群岛2002年12月至2004年12月间266例肺癌患者和280名健康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作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癌的发病与下列3个因素关系密切:吸烟指数OR=31.25,95%CI=28.66—156.16;腌制食品OR=18.56,95%CI=1.86~198.63;淀粉类食物OR=12.34,95%CI=1.98~174.51;而下列4个因素是避免肺癌发生的保护因素:油烟机OR=0.81,95%CI=0.68—0.97;螺贝类食物OR=0.268,95%CI=0.133~0.540;蛋类食物OR=0.023,95%CI=0.002—0.317;蔬菜OR=0.03,95%CI=0.003~0.311。结论吸烟、食用腌制食品和淀粉类食物为引发肺癌的危险因素,而使用油烟机和食用螺贝类、蛋类食物及蔬菜则为避免肺癌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84.
1997-08~1999-03期间我院胸外科对80例(胸部伤或手术后)患者实施了经皮环甲膜穿刺置管术,旨在预防和治疗肺部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69例,女11例,年龄15~72岁。病情参见附表。  相似文献   
85.
时间-强度曲线分析结合造影能量多普勒有助于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超声造影表现,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进行比较,观察分析病灶的增强方式和增强时相,探讨超声造影在PTMC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抑肽酶及氨甲环酸的抗纤溶效果。方法兔体外循环,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A:对照组,B:氨甲环酸组,C:抑肽酶组。观察体外循环2小时前后血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的改变。结果三组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变化相似(P>0.05)。体外循环2小时后,血液中D-二聚体(D-D)含量在抑肽酶组明显低于A、B组(P=0.019及P=0.005)。结论抑肽酶的抗纤溶作用明显优于氨甲环酸。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恩格菲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方法:23例恶性胸水患者,男15例,女8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12例,对照组11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5.00%,对照组有效率为45.45%,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恩格菲与顺铂联合治疗恶性胸水,提高了化疗药的疗效,降低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8.
陈志军  乐涵波  张永奎  钱立勇 《浙江医学》2010,32(10):1495-1497,1500
目的 检测肺耐药蛋白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术前未经化疗、术后病理诊断明确的92例肺癌组织标本并以20常肺组织作为对照进行了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肺耐药蛋白(LRP)表达的检测.并对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预后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2例肺癌组织中MRP、LRP及其两者共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3%、52%和45%,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5).(2)MRP、LRP蛋白表达在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分化程度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不同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均无明显差异.另外,MRP、LRP蛋白的表达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且随着耐药蛋白表达种类的增加,生存曲线水平下降.结论 NSCLC中MRP、LRP的表达可能在肺癌的原发性多药耐药中起不同程度的作用,检测NSCLC中MRP、LRP在判断患者预后.指导肿瘤化疗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9.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9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对自发性气胸(SP)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方法对1995年10月至2004年6月93例SP进行VATS治疗,其中85例为特发性气胸(PSP),8例为继发性气胸(SSP),首次发作17例(18·3%),发作1次以上的76例(71·7%),无双侧同时气胸。结果按照Vanderschueren分类,内镜下发现无病灶的9例(9·7%),胸膜粘连13例(14·0%),有肺大疱者71例(76·30%)。肺大疱切除和缝扎43例(60·6%),Endo-cutter内镜下切割吻合21例(29·6%),消化道残闭器吻合7例(9·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3%,包括术后出血、肺漏气、复张性肺水肿。结论VATS治疗SP手术创伤小、时间短、痛苦轻、疗效可靠、恢复快,内镜下分型对术中处理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胸腔循环灌注热化疗治疗癌性胸水的治疗效果,分析治疗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方法:对72例癌性胸水患者在全麻下于胸腔内置二根胸管,出胸水管连接水封瓶,经过人工心肺机的灌注泵,接上铝制螺纹管(变温用),连接进胸水管入胸腔,向胸水中加入化疗药物顺铂200~250mg/m2,保持胸水温度42~45℃,持续灌注45~60min。结果:全组胸水控制有效率95.8%,平均胸水持续消失时间11.3个月,中位存活期14.2个月。结论:胸腔循环灌注热化疗具有化疗药物局部浓度高、作用均匀、全身毒副反应小、安全、疗效确切等优点,是治疗癌性胸水的好方法,在治疗过程中的许多细节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