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99篇
  免费   1911篇
  国内免费   972篇
耳鼻咽喉   290篇
儿科学   390篇
妇产科学   92篇
基础医学   1176篇
口腔科学   415篇
临床医学   2525篇
内科学   1621篇
皮肤病学   216篇
神经病学   288篇
特种医学   674篇
外科学   1622篇
综合类   5695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2366篇
眼科学   216篇
药学   2456篇
  31篇
中国医学   1776篇
肿瘤学   826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532篇
  2021年   738篇
  2020年   667篇
  2019年   291篇
  2018年   384篇
  2017年   521篇
  2016年   418篇
  2015年   740篇
  2014年   968篇
  2013年   1298篇
  2012年   1796篇
  2011年   1909篇
  2010年   1758篇
  2009年   1579篇
  2008年   1538篇
  2007年   1626篇
  2006年   1476篇
  2005年   1184篇
  2004年   782篇
  2003年   651篇
  2002年   467篇
  2001年   447篇
  2000年   305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妊娠中晚期合并输尿管结石的急诊腔内技术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合并输尿管结石急诊腔内技术处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998年6月至2005年3月,对17例妊娠中晚期合并输尿管结石急症的患者行急诊腔内技术治疗。患者年龄21~35岁,平均27岁,孕周20~36周,平均29周。表现为肾绞痛反复发作11例,发热4例,急性梗阻性无尿2例。结石位于左侧5例、右侧10例、双侧2例;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8例、中段5例、下段2例,双侧下段2例。结石大小6mm×7mm~13mm×21mm。患侧轻度肾积水6例,中度11例。行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14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推至肾盂1例;因无法进镜而单纯留置双J管2例。结果17例患者的肾绞痛、发热等症状经治疗后完全消失。结石一次取净者14例(82.4%)。残留结石者3例,留置双J管至分娩后,其中1例每3个月更换双J管。未发生先兆流产或早产等情况,无输尿管穿孔及其他并发症。留置双J管后出现排尿后腰部不适1例,3d后缓解;术后肉眼血尿1例,6d后自行消失。17例均顺利生产,婴儿健康。结论经尿道输尿管镜腔内技术治疗妊娠中晚期合并输尿管结石急性发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2.
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精子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精子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38例输精管吻合术者分3组(B组结扎后<2年,C组结扎后2~5年,D组结扎后>5年),13例输精管结扎为对照组(A组).在手术时取出近睪端输精管液和附睾液,光镜和电镜对精子形态学进行观察分析.结果A组左右侧附睾精子正常形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和光镜观察结果显示A组与输精管结扎术后3组的精子正常形态(a)、头部畸形(b)、颈部畸形(c)和尾部畸形(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扫描电镜分别是(a)(40.28±11.53)%比(16.80±7.93)%,(6.29±4.57)%,(4.63±5.06)%;(b)(35.00±14.18)%比(59.05±14.44)%,(63.43±15.23)%,(82.05±16.71)%;(c)(20.83±6.40)%比(13.60±6.78)%,(14.71±6.82)%,(9.00±7.18)%;(d)(3.89±4.44)%比(10.55±11.73)%,(15.57±9.81)%,(4.32±7.65)%.光镜分别是(a)(49.12±20.55)%比(19.95±15.42)%,(10.00±9.50)%,(5.84±9.63)%;(b)(35.00±14.55)%比(22.55±16.24)%,(14.71±15.78)%,(10.68±18.65)%;(d)(15.80±9.55)%比(57.50±24.74)%,(75.29±23.90)%,(78.21±30.33)%.透射电镜可见精子头、颈、尾等各个部位各种细胞器均有结构异常.结论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精子的退变是全方位的,包括头、颈、尾部和多个细胞器的异常.输精管结扎术后时间越长,异常情况越严重,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83.
微囊化吲哚美辛片剂的研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明胶-CAP 为囊材,经复凝聚法制备吲哚美辛微囊,再按所筛选的最佳处方制备微囊化片剂。该片与市售片相比,体外 T_(50)延长约5.6倍,家兔体内达峰时间滞后,能明显减轻对大鼠胃的刺激性。  相似文献   
84.
1999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应用显微支撑喉镜术、电视喉内窥镜术及间接喉镜术治疗声带良性病变108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评估改良的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RLR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5例为在减压前完整游离囊肿壁后减压的传统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12例为术中先行囊肿减压的改良去顶术,两相比较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结果 用改良的手术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但出血量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改良后的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使操作更简单、便捷,并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滤过 (HDF)治疗高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16例高钠血症患者行HDF治疗 ,动态观察血清钠以调整置换液成分。结果  16例患者经 2~ 8h连续性静脉 -静脉血液滤过后血钠开始下降 ,6~ 2 8h可降至正常。结论 血液滤过透析治疗高钠血症效果确切 ,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带有HSV -tk基因的重组腺病毒 (Ad -tk)结合GCV对人膀胱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模型 2 1只 ,采用肿瘤原位注射Ad -tk结合GCV治疗。结果  5× 10 8PFU的Ad -tk肿瘤原位注射结合GCV治疗 ,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 ,肿瘤平均重量为 0 .2 1g ,病理检查表明肿瘤组织坏死、出血伴纤维组织增生 ;而 3个对照组Ad -tk/PBS组、PBS/GCV组、PBS组肿瘤平均重量分别为 1.6 0、1.5 2、1.71g。与对照组比较 ,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 86 .9%、86 .2 %、87.7% ,有显著性差异 (均P <0 .0 1)。结论 Ad -tk/GCV系统对人膀胱癌的敏感性较高 ,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平卧位经皮肾穿刺结肠损伤的机制和几率,为临床经皮肾镜手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对406例平卧位腹部CT进行回顾分析,模拟一条自腰椎前切缘分别经过肾上极、肾门、肾下极的穿刺线,将升、降结肠位置分为穿刺线前、线后或线上,前者定义为无潜在损伤风险,后两者定义为有潜在损伤风险,从影像学分析平卧位经皮肾穿刺结肠损伤的机制和概率.结果 经左侧肾上极、肾门、肾下极的穿刺中结肠有潜在损伤风险的分别为0例、0例、3例(0.74%);右侧肾上极、肾门、肾下极的穿刺中无一例有潜在损伤风险.结论 国人行平卧位行经皮肾穿刺结肠损伤发生几率低,但经皮肾镜术前最好常规行CT检查了解解剖变异,以避免结肠损伤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9.
目的:评价低剂量容积数据高分辨率CT重组图像在肺部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肺部疾病患者进行低剂量多层螺旋CT(MSCT)、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及容积数据HRCT重组,比较所得到的低剂量容积数据HRCT重组图像和HRCT扫描图像质量并进行分级评分。结果:50例肺部疾病患者的低剂量容积数据HRCT重组图像和HRCT扫描图像质量相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8)。所见征象评分P值均>0.05,肺实变、网状影、蜂窝影、肺气肿、肺大泡得分趋向一致。低剂量MSCT扫描降低80%辐射量,缩短扫描时间。结论:低剂量容积数据HRCT重组图像评价肺部疾病的价值与HRCT扫描图像相同。低剂量容积数据HRCT重组大大降低辐射量,明显缩短检查时间,复检患者尤其适用,可以替代HRCT扫描。  相似文献   
90.
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误诊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纪泉  申剑  张良  文良元 《中国骨伤》2007,20(2):102-102
患者,女性,53岁,发现左外踝无痛性肿物2年余,无外伤史。发病1个月后曾在外院诊断为“血管瘤”,建议观察随诊。近期肿物逐渐增大,查体发现肿物位于外踝尖的前后侧分为两部分,轻度压痛,有揉面感,踝关节活动无受限。超声示外踝附近两个不规则低回声影,边界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内可见血流信号,为实性肿物。踝关节X线片未见明显骨质破坏,关节面光滑,关节间隙较对侧稍增宽。病理报告见图1。图1滑膜上皮呈乳头状增生,间质大量纤维组织细胞增生,淋巴细胞、多核巨细胞浸润,并伴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HE染色,×20)2005年1月12日行肿瘤切除术,由外踝沿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