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23篇
  免费   725篇
  国内免费   621篇
耳鼻咽喉   100篇
儿科学   147篇
妇产科学   37篇
基础医学   557篇
口腔科学   86篇
临床医学   1145篇
内科学   863篇
皮肤病学   82篇
神经病学   106篇
特种医学   386篇
外科学   685篇
综合类   2206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822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884篇
  3篇
中国医学   723篇
肿瘤学   49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98篇
  2020年   252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209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375篇
  2013年   480篇
  2012年   776篇
  2011年   857篇
  2010年   810篇
  2009年   697篇
  2008年   716篇
  2007年   637篇
  2006年   594篇
  2005年   470篇
  2004年   342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不同人格类型对心脏电生理参数及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方法以Eysenck人格问卷(EPQ)对97例行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人格测试,区分为内向稳定、内向不稳定、外向稳定和外向不稳定4种人格类型。采用同步12导联ECG、24小时Holter以及心脏内程序刺激测量QT离散度(QTd)、心率变异性(HRV)、不同部位心肌有效不应期(ERP)、AH和HV间期等心脏电生理指标并评价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与稳定型人格者相比,不稳定型人格者心脏电生理参数改变为:①ERP及AH间期缩短,ERP-RA:(192.1±27.5)msvs(211.3±28.0)ms,ERP-RV:(196.4±30.9)msvs(220.9±37.8)ms,ERP-CS34:(193.7±27.0)msvs(217.3±30.2)ms;AH:(96.4±15.6)msvs(111.6±15.5)ms,均P<0.01;②QTd增加,(63.2±6.1)msvs(57.9±6.7)ms,P<0.01;③HRV时域分析指标中SDNN、HRV三角指数和RMSSD均明显下降,(115.3±17.8)msvs(137.9±21.6)ms、(42.1±5.5)msvs(48.9±6.2)ms、(24.4±3.6)msvs(30.9±4.9)ms,均P<0.01;SDANN显著增高,(125.4±18.9)msvs(102.3±15.1)ms,P<0.01;④房性、交界性和室性早搏明显增多,(5.9±1.4)个/hvs(4.5±1.1)个/h、(3.9±0.9)个/hvs(3.1±0.7)个/h、(2.3±0.7)个/hvs(1.7±0.5)个/h,均P<0.01。结论人格类型的不同可通过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导致心脏电生理参数的差异,从而产生不同的心律失常易感性。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窦性心律时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对病因不明的心悸患者诊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clia,AVRT)的价值。方法 97例疑为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心悸患者,其中心悸发作时无心电图记录者33例,有心电图记录但机制不明者64例。在窦性心律时静脉注射递增剂量ATP(5~40mg),全部受试者均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 95例完成了研究,其中ATP试验阳性67例(70.5%),包括出现房室结双径路(atrioventricular node dual pathway,AVNDP)征象者44例(46.3%)、出现隐匿性旁路(concealed accessory pathway)征象者23例(24.2%)。ATP试验对AVNRT或AVRT的阳性预测值为94%,敏感性为86.3%,阴性预测值为64.3%,特异性为81.8%。结论 窦性心律时静脉注射ATP对心悸患者AVNRT和AVRT的阳性预测值高,是判明心悸病因的一个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93.
高浓度葡萄糖可刺激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NF-κB的活化;洛伐他汀可抑制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NF-κB的活化。他汀类药物抑制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NF-κB的活化可能是其不依赖降脂抑制糖尿病肾病病变进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患者回到ICU后的抗凝血酶活性以及术后各种不良结果的联系。方法2005年3月至5月在我科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237例患者。分别测定术前、术后的抗凝血酶活性,并观察分析其与术后不良效应的相关性。结果术后抗凝血酶活性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分析发现术后抗凝血酶的低活性与胸引量增多,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以及ICU的天数,输血量增加,二次开胸,低心排,神经系统并发症,血栓栓塞,肾功能不全等明显相关。结论ICU内患者抗凝血酶的低活性与心脏术后的预后不良相关;并且可以预示患者在ICU的时间将会延长。  相似文献   
995.
本文报告了湖北省郧阳地区地甲病、地克病病区与非病区粮食、蔬菜和饮水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分析结果。病区环境锌、铜含量显著低于非病区,这与病区人群头发分析结果相一致,表明病区人群锌、铜摄入不足。对微量元素与地甲病、地克病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认为锌、铜等微量元素在该病的发生上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6.
以本实验室制备的两种抗兔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单克隆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此种受体在兔各种组织中的分布。结果显示,肝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的特异性免疫荧光最强;卵泡细胞、黄体细胞、肠道及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表皮基底细胞等都显示较强的免疫荧光;心肌、骨骼肌、肾上腺髓质及结缔组织的荧光很弱,而脑实质几乎无荧光反应。提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可能与组织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索NUSS手术对改善漏斗胸患者肺功能的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于我科行NUSS手术并行肺功能检查的28漏斗胸患者,患者术前、术后3月、术后1年行肺功能检测。检查项目包括残气容积(RV)、肺总量(TLC)、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MEF50)。结果 (所有数据均与术前相比),术后3月患者RV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MVV、MEF50术后3月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年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TLC、FEV1术后3月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VC术后3月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较术前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漏斗胸患者NUSS术后早期肺功能虽有下降,术后1年可恢复到术前水平甚至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及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3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肝癌诊断及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3年10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住院患者及体检中心健康者174例,其中初诊肝癌患者86例,肝硬化患者39例,肝炎患者29例,健康对照20例,并对初诊肝癌的37例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的复诊。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电化学发光法、亲和吸附层析法检测血清GP73、AFP、AFP-L3的水平。各组血清标本检测数据呈偏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总体比较检验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配对秩和检验采用Wilcoxon Signed Ranks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肝癌组GP73、AFP、AFP-L3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值均<0.05);肝癌组中GP73和AFP-L3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值均<0.05),而肝癌患者中GP73和AFP-L3阳性率显著高于AFP(P值均<0.05);初诊肝癌的37例患者进行术后3个月复查,AFP-L3复发组术前显著高于未复发组术前(P<0.05)。结论血清GP73、AFP、AFP-L3在肝癌诊断中有重要价值,AFP-L3可以作为鉴别肝病良恶性以及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999.
【】 目的 总结Stanford B型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腔内治疗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共3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性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4例,合并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术。结果 除1例(3%)患者术后3月死亡外;1例(3%)患者支架远端出现假性动脉瘤二次行支架植入术,所有患者术后1、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均行CTA复查效果好。结论 对于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单发型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我院均早期采取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效果佳;伴发主动脉内壁间血肿的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患者应控制血压、心率,治疗2周,复查CTA血肿吸收后,再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研究大鼠不同性别、血清样本放置条件及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80只大鼠编号后一次性取静脉血,放置30min后离心,每只鼠血清分成8份.首次(1h)检测后,所有血清至于-80℃冰箱保存,一份于1、2、4、7、11、23、40d时间点重复解冻、检测后复存于-80℃冰箱;其余七份分别于以上时间点单次解冻、检测后丢弃;检测项目均为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尿素(UREA)、肌酐(CREA)、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血糖(GLU)、总蛋白(TP)、白蛋白(ALB).结果 雄性、雌性大鼠血清样本-80℃冰箱保存至40d 9个生化指标均与1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雌性大鼠血清样本保存-80℃在1d、2d、4d、7d4个时间点重复解冻,部分生化指标逐步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解冻次数及保存时间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生化指标项数增加,第4次(7d)解冻后ALT、TP指标结果与1h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5次(11d)解冻ALT、TG、TP指标结果与1h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6次(23d)解冻ALT、CREA、TG、TP指标结果与1h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7次(40d)解冻ALT、AST、UREA、CREA、TG、GLU、TP、ALB指标结果与1h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指标与1h测定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雄性大鼠血清样本保存-80℃重复解冻1~5次9个生化指标均与1h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6次(23d)解冻TP指标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次(40d)解冻TG、TP指标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指标与1h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性别大鼠血清-80℃条件下保存40d以内单次解冻后测定以及在大鼠血清解冻3次以内对生化指标测定值无影响;但重复解冻4次以上部分生化指标有显著差异,且不同性别大鼠血清指标差异情况不同,血清样本放置条件及时间及解冻次数会对大鼠生化检测指标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