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1999-03/2006-11采用STAR非限制活动负重型假体对35例患者行全踝关节置换.年龄27~68岁,平均50.5岁.其中左侧20例,右侧15例;创伤性关节炎12例,骨性关节炎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5例.患者均有踝关节疼痛,不同程度的肿胀及关节活动受限.术中出现内踝骨折2例,踝关节内翻不稳定2例,踝关节背伸范围不足1例,均对症处理.术后足背中部及3~5趾相对缘皮肤感觉减退1例,无明显运动功能障碍,未作特殊处理.术后2例切口感染经换药后延迟愈合,33例切口I期愈合.28例获随访3~80个月,平均43.5个月.28例患者踝关节Kofoed总评分58~95分,平均85.5分;疼痛评分35~50分,平均48.3分;功能评分18~30分,平均20.7分;活动度评分16~20分,平均17.2分,均高于术前(P < 0.01).X射线片检查均未见假体松动或下沉.提示标准化、规范化操作技术,采用与假体紧密配套的手术工具防治术后感染、脱位、假体松动等材料与宿主的组织相容性反应是提高假体置换成功率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2.
网状深筋膜切开减压术对筋膜室综合征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骨科创伤中一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非手术治疗可能因本症发展迅速.导致肢体不可逆损害。因此本症的处理贵在早期诊断。通常筋膜室切开减压术切口范围大、易感染、需二期手术消灭创面。并常致骨折处理延迟、复杂化、感染率高。我院自1999年1月以来.采用网状切开减压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患者21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3.
目的为胫骨下段骨折治疗探索一种新的内固定技术。方法运用生物学钢板内固定技术内固定治疗15例胫骨骨折。结果所有病例得到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0~5.0个月,平均3.5个月。未见骨不连及钢板断裂,松动和皮肤坏死及感染,关节功能障碍。结论生物学钢板内固定铜板接骨术能减少对骨折处血运的干扰,提高骨折愈合率,防止皮肤坏死和感染,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4.
1病例资料 患者,男,18岁。患者4岁时自2m高处摔下,伤后左膝肿痛,活动受限,当时家长未予重视,休息数天后局部肿痛减轻,患者能行走,无明显异常。约2年后家长发现患儿行走跛行,逐渐加重,并出现左膝内翻畸形,在当地医院行石膏矫形,治疗无效并进行性加重。患者10岁时曾到一市级医院诊治,也未提出合理的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75.
螺旋CT对颈椎前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扫描在下颈椎前路经椎弓根螺钉安全植入中的意义。 方法 取福尔马林浸泡尸体颈椎6具,16层螺旋CT扫描颈椎(C3~7),三维重建测量前路经椎弓根固定相关解剖学参数,根据扫描参数结果选择植入螺钉椎弓根,C形臂X线机透视定位下经前路植入椎弓根钉,CT扫描三维重建分析螺钉位置(根据Tomasino 法评价植钉安全性)。 结果 测量6具尸体颈椎(C3~7),共60个椎弓根,其中有4个椎弓根宽度小于4.0 mm及1个椎弓根的进钉点太靠近椎体上终板而不能植入螺钉,经前路共植入椎弓根钉55枚。根据Tomasino 法评价:在横断位Grade1:52枚, Grade2:2枚, Grade3:1枚;在斜矢状位Grade1:52枚, Grade2:3枚。 结论 术前个体化的CT扫描重建分析颈椎椎弓根形态为经前路颈椎椎弓根钉的安全植入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Aurora-B、Ki-67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与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2年1月-2009年3月手术切除的60例骨肉瘤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urora-B和Ki-67的表达,以同期21例骨软骨瘤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Aurora-B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的阳性率(53.3%)明显高于骨软骨...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分析急性脊髓损伤(ASCI)早期出现的并发症种类和分布情况,为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650例ASCI病例,包括骨折或脱位致SCI和无骨折脱位型颈SCI,统计颈髓、胸髓和腰髓以下损伤的发病率和相应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并发症发病率较高的依次为:肺部感染(18.3%)、低钠血症(12%)、泌尿系统感染(11.2%)、压疮(10.6%).完全性SCI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结论 ASCI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与SCI平面和程度密切相关,应在ASCI早期积极防治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分析急性脊髓损伤(ASCI)早期出现的并发症种类和分布情况,为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650例ASCI病例,包括骨折或脱位致SCI和无骨折脱位型颈SCI,统计颈髓、胸髓和腰髓以下损伤的发病率和相应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并发症发病率较高的依次为:肺部感染(18.3%)、低钠血症(12%)、泌尿系统感染(11.2%)、压疮(10.6%)。完全性SCI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 结论ASCI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与SCI平面和程度密切相关,应在ASCI早期积极防治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FASN和p97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骨肉瘤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60例骨肉瘤组织中FASN和p97蛋白表达情况,以21例骨软骨瘤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FASN在骨肉瘤和骨软骨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36/60)和28.6%(6/21),有统计学差异。p97蛋白在骨肉瘤与骨软骨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41/60)和8.1%(4/21),有统计学差异。发生远处转移的骨肉瘤组织中FASN和p9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92.9%,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骨肉瘤组织中FASN(52.2%,24/46)和p97(60.9%,28/46)阳性表达率,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FASN和p97蛋白表达在骨肉瘤组织中呈显著正相关(γ=0.7)。FASN和p97蛋白阳性表达与骨肉瘤病理组织学分型无关,而与骨肉瘤的远处转移呈正相关。结论 FASN和p97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且两者间显著相关,与骨肉瘤的发生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0.
目的 通过测量正常人群颈椎解剖学参数,为设计新型双螺纹椎弓根螺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纳入100名健康人群,完善颈椎CT扫描,在CT片上分别测量C3~7的双侧椎弓根螺钉进钉路径长度(包括椎体内长度、椎弓根长度、椎板长度,作为椎弓根螺钉长度设计参考)、进钉外展角和椎弓根峡部的宽度和高度(作为椎弓根螺钉直径设计参考)。计算各测量结果的均值及四分位数。结果 纳入成年健康志愿者100人的基本信息,包括身高、年龄,体重,合并疾病,其中男54例,女46例,平均年龄35.95岁。从C3~7,各参数左右两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颈椎椎弓根螺钉进钉路径椎体平均长度(15.85±1.20)~(19.40±1.50)mm;椎弓根平均长度(5.42±1.06)~(6.03±0.84)mm;椎板平均长度(9.52±1.15)~(10.33±1.58)mm。进钉外展角平均值范围(39.82±2.53)°~(42.56±2.50)°;椎弓根峡部宽度平均值(5.84±0.87)~(7.10±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