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71.
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成人脑外伤后下肢痉挛16例,并对47例术后6年病人进行随访。16例患者术前3天进行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测定,将痉挛下肢的L2-S1的脊神经后根进行分束,以电刺激仪测定阈值,将阈值较低的神经束切除。结合肌张力、肌力、体重及肌群功能对神经根切断比例进行量比,均小于30%。16例随访4年,痉挛解除率为90%,功能改善率为805。术后步态明显改善(P<0.01)。手术前后诱发电位测定支持肌张力调节的“大、小环路”理论,47例术后6年随访结果疗效满意。提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较有效的治疗成人脑外伤后肢体痉挛。  相似文献   
72.
目的总结全脊椎多平面截骨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结果。方法自1985年以来,采用全脊椎一次性截骨术矫正脊柱后凸畸形780例,其中男642例,女138例,发病时间平均11.6年,年龄15 ̄52岁。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620例;脊柱压缩骨折46例;脊柱结核12例;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59例;休门氏病43例。结果术前后凸角度50 ̄120,°平均68,°手术矫正30 ̄100,°平均58.5,°平均矫正率82%,截骨部位最多三个平面,全脊柱截骨部分最高达胸10。结论该手术优于传统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3.
1994~ 1997年 ,我们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 ,SPR) +局部矫形手术治疗脊髓损伤后重度肢体痉挛 39例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39例中 ,男 2 3例 ,女 16例 ;年龄2 3~ 4 7岁 ,平均 2 9 5岁。其中 ,胸椎骨折 2 8例。伤后均行减压固定术 ,脊柱结核后期出现肢体痉挛11例 ,病史均 3年以上。肢体痉挛和肌张力增高(按照Ashworth 5级法 )均 3级以上 ,痉挛均累及双下肢呈尖足交叉畸形 ,合并骶尾部褥疮 11例 ,泌尿系感染 7例。1 2 手术方法 全麻后行腰2 ~…  相似文献   
74.
目的 研究USS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应用于脊柱后凸畸形截骨矫治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根据后凸角度采用一次性多平面全脊椎截骨 ,应用USS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 ,对后凸角度矫正率 ,截骨融合率 ,内固定结构稳定性进行随访统计。结果  31例得到术后平均 12个月随访 ,术前脊柱后凸角平均 73°,术后后凸角平均 12° ,截骨融合率 96 77% ;后凸角矫正率为 83 5 6 % ;无一例发生断钉、断棒及联接结构松脱。结论 采用USS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 ,增加了脊椎融合率 ,提高了后凸角矫正率 ,脊柱基本呈流线型恢复生理曲度 ;可早期离床活动 ,无须外固定。  相似文献   
75.
目的 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治疗成人脑外伤后下肢痉挛 16例 ,对术前术后进行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研究。方法 术前 3d进行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测定 ,将痉挛下肢的L2 ~S1的脊神经后根进行分束 ,电刺激仪测阈值将阈值较低神经束切断。神经根切断比例结合肌张力、肌力、体重及肌群功能进行量化 ,均 <30 %。结果 本组 16例随访 4年 ,痉挛解除率 90 % ,功能改善率 80 %。术后步态明显改善 ,有显著差异P <0 0 1。手术前后诱发电位测定支持肌张力调节的“大、小环路”理论 ,支持成人脑外伤后肢体痉挛的机制。结论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较有效的治疗成人脑外伤后肢体痉挛  相似文献   
76.
FromJanuary1993toJanuary1999,wehaveobserved79casesaftertheoperationformonosegmentallumberintervertebraldischer-niationcontinuously,andthepatientsweredividedintoearlyactivetraininggroupandroutinecontrolgrouprandomly,aswellasacceptedtrainingandfollow-upof1~6yearsrespectively.Theresultsshowedthattheearlyactivetraininggrouphadbetterrecentanddistantob-jectiveeffectandmorepatientsweresatisfiedwiththeoperationalef-fects.Sowewillreportitasfollowing.1ObjectsandMethod1.1Obje…  相似文献   
77.
背景:站立侧屈、仰卧侧屈、侧方按压、俯卧推压和牵引下摄X射线片对预测哈氏法和卢氏法手术的矫正效果确实有效,但均不能更好地预测目前应用的三维椎弓根钉棒矫形系统的矫正效果。目的:评估术前支点弯曲位、重力悬吊牵引位和仰卧侧屈位X射线平片在预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矫形融合术效果的价值。设计:对比观察。单位: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骨科(全军骨科中心)。对象:选择2003-01/2005-12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骨科就诊的63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男18例,女45例,年龄10 ̄21岁。均经临床检查及X射线平片诊断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角≥40°;患者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术前对63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79个结构性侧凸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支点弯曲位片、重力悬吊牵引位片和仰卧侧屈位片,术后1周时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主要观察指标: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前支点弯曲位Cobb角与术后实际Cobb角。结果:患者63例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前支点弯曲位Cobb角与术后站立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术前重力悬吊牵引位和仰卧侧屈位Cobb角与术后站立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支点弯曲位X射线平片比重力悬吊牵引位和仰卧侧屈位X射线平片能更准确地预测术后矫正效果,而重力悬吊牵引位与仰卧侧屈位摄片的预测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应用电子计算机建立医学影像管理系统,存储并分类管理骨科疾病的病例资料,为临床、科研和教学提供重要的数据资料.方法 基于中文Windows XP系统,应用Excel表格和Word对骨科疾病的病例文本、影像学资料、图片和音像资料进行分类及全程管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通过管理系统,可以利用临床诊断或姓名随意调阅病例文本,查找相应病例影像学资料,并可对相同疾病的病例进行分类、对比和统计学分析,为临床治疗方法、护理技术的改进提供重要的数据.结论 医学影像管理系统的建立为骨科疾病的临床治疗、科研和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平台,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79.
80.
半侧下腰痛是由臀上内侧皮神经受卡压所致,临床上不多见。1988~1998年,我们采用手术方法治疗1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就其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作一初步探讨。1 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5例;年龄33~61岁。左侧11例,右侧5例。病史3个月~2年。临床表现为半侧下腰部疼痛,并放射至臀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