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对比早期手术治疗与延迟手术治疗对开放性手部损伤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483例开放性手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伤至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手术组(受伤距手术时间<6 h,n=251)和延迟手术组(受伤距手术时间6~24 h,n=232)。比较两组患者的损伤程度、伤口感染发生率、手术翻修发生率,以及通过腕关节自评量表(PRWE)评估的手部功能恢复情况。按照损伤程度不同,比较简单损伤与复杂损伤患者手部伤口感染、手术翻修发生率和PRWE腕关节自评量表评分。结果 早期手术组与延迟手术组损伤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发生手部伤口感染65例(13.5%)。简单损伤患者中,早期手术组与延迟手术组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7.1%和12.8%;复杂损伤患者中,两组感染率分别为14.3%和10.3%,早期手术组与延迟手术组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发生手术翻修95例(19.7%)。简单损伤患者中,早期和延迟手术组翻修发生率分别为8.1%和1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Bryan-Morrey入路垂直双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06采用Bryan-Morrey入路切开复位垂直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0例AO-C型肱骨髁间骨折,切口从肘关节上方8 cm处开始至尺骨鹰嘴尖外侧并延伸至尺骨干近端,适当游离尺神经远近端,松解内侧肌间隔,打开肱三头肌内外侧及间隙,显露肱骨干远端及髁上部分,对肱三头肌在尺骨鹰嘴的附丽点进行处理,形成厚3~5 mm、直径2 cm的翻转骨片,保留肱三头肌与翻转骨片的连续性,复位并临时固定髁间骨折块,垂直放置肱骨远端外侧钢板和内侧钢板,肱骨远端解剖重建后复位翻转骨片。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6(12~18)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满意,骨折愈合时间为2.5~3.5个月,平均3个月。1例术后出现肘关节僵硬,肘关节活动范围严重受限,于术后5个月行肘关节松解术,患者肘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满意。术后12个月上肢功能DASH评分为10~28分,平均18.5分。术后12个月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为82~94分,平均88.9分。结论 采用Bryan-Mor...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 探讨2.4mm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2.4 mm LCP治疗43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男3例,女40例;年龄50~78岁,平均60岁;骨折按AO分型:C1型13例,C2型18例,C3型12例.采用掌侧人路2.4mmLCP固定,术中若存在骨缺损,则予以植骨.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术前38例患者行骨密度检查,根据其结果分为3组:骨量正常组(14例),骨量降低组(18例)和骨质疏松组(6组),对3组患者术后的腕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3例患者术后获6~34个月(平均17个月)随访.1例患者关节面遗留台阶1 mm;其余42例患者骨折均解剖复位,骨折愈合时间为6~10周,平均8周.术后12个月根据Gartland-Werley评分系统评价腕关节功能:优8例,良32例,可3例,优良率为93.0%.本组患者术后即刻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无明显复位丢失,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正常组、骨量降低组、骨质疏松组患者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平均分别为(3.9±1.6)、(3.7±1.3)、(5.7±0.5)分,骨质疏松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mm掌侧LCP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可取得满意疗效,能够牢固固定并有效维持骨折复位.骨质疏松可能影响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4年6月547例接受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共499例符合条件纳入研究,男132例,女367例;年龄59~103岁,平均(78.3±7.3)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根据Evans分型:Ⅰ型84例、Ⅱ型67例、Ⅲ型187例、Ⅳ型161例。将术前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系统)结果和预测死亡率分别与年龄、手术时间、出血量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对APACHEⅡ评分的有效性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围手术期间合并症或新出现并发症共354例次,依次是肺炎、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心脏事件。死亡30例,死亡率为6.0%。死亡原因依次为感染中毒性休克、呼吸功能衰竭、心脏事件、肾功能衰竭、肝破裂导致失血性休克。存活组和死亡组的APACHEⅡ评分分别是(12.0±5.2)分和(22.0±5.3)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及预测死亡率与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呈正相关, 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938,最佳截断值为17.5(约登指数为0.767),此时的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90%。通过APACHEⅡ评分换算的死亡风险ROC曲线下面积为0.817,最佳截断值为16.765%(约登指数为0.483),此时的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55.0%。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并发症与合并症较多,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感染性休克。血红蛋白和手术时间与患者创伤的程度密切相关。APACHEⅡ评分系统被证实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评估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跟腱断裂行改良Kessler缝合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0例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行改良Kessler缝合手术治疗,观察疗效,分析并发症的原因。结果随访1.5年,采用Arner-Lindholm评定标准评估:优11例,良8例,差1例。1例伤口延迟愈合,二期手术愈合;1例术后8周发生跟腱再次断裂,二次手术后功能良好。结论跟腱断裂行改良Kessler缝合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仔细操作,采取积极措施,避免并发症,可以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使用T型锁定加压接骨板和远端万向锁定加压接骨板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5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分别采用T型锁定加压接骨板与远端万向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118例患者病例资料.T型锁定加压接骨板组60例;按AO/OTA分型,其中A3型3例,B2型5例,B3型7例,C1型10例,C2型20例,C3型15例.远端万向锁定加压双柱接骨板组58例;按AO/OTA分型,其中A3型1例,B2型2例,B3型4例,C1型15例,C2型18例,C3型18例.分析对比两组术后影像学参数、功能恢复情况.随访以门诊随访进行.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背伸、掌屈、尺偏、桡偏、旋前、旋后角度以及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行£检验.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T型锁定加压接骨板组平均随访时间26.5个月,远端万向锁定加压双柱接骨板组平均随访时间25.6个月.结果显示,在尺偏角、桡骨高度、桡偏角度以及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掌倾角、腕关节背伸、掌屈、尺偏、旋前、旋后角度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端万向锁定加压接骨板具有优势.结论 采用两种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均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远端万向锁定加压接骨板更具有优势,临床手术应用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尺桡骨骨干骨折的疗效,并分析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5—2015-12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97例闭合性尺桡骨骨干骨折。记录术中与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分析发生原因。骨折完全愈合时采用Anderson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9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2(8~24)个月。术中6例发生并发症,2例医源性骨折,1例进钉点劈裂,2例髓内钉置入困难,1例锁定螺钉置入困难。术后6例发生并发症,1例术后感染,3例桡骨髓内钉退钉,1例尺桡骨间骨桥连接,1例尺骨骨折不愈合。96例骨折一期愈合,骨折完全愈合时间平均3.6(2~9)个月。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Anderson评分标准评定:优69例,良24例,可4例。结论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尺桡骨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好、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术前详尽的治疗方案制定、细致的术中操作及合理的术后个体化功能锻炼是避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髓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61例,其中Gamma钉95例,PFN钉99例,Gamma3钉35例,PFN-A钉32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髋关节功能评定采用Harris评分.结果 本组随访6~24个月,平均9个月.发生并发症14例,其中Gamma钉组8例、PFN钉组6例,Gamma3钉组和PFN-A钉组无并发症.统计学分析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PFN-A组手术时间最短(77.0±11.8)min,PFN组手术时间最长(82.5±10.3)min.PFN组手术时间与Gamma3、PFN-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髓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应根据患者骨折类型、骨质情况选择内固定物,严格规范术中操作,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