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71.
目的: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及皮质醇的变化,提出ARDS患者糖皮质激素(GC)的合理使用方案及其受体机制。方法:研究综合性ICU内ARDS患者,采用放射配体结合测定法测定外周血白细胞GR特异结合位点,并结合临床监测指标将患者分为轻、中、重3型,提出的GC使用方案在临床反复得到验证。结果:根据ARDS患者的GR及内源性GC(皮质醇)水平使用GC是合理的。结论:个体化的GC使用方案有利于提高ARDS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72.
目的 研究供肝冷缺血时间延长对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30只健康纯系清洁级BN大鼠和30只Lewis大鼠.分别作为纯系移植和同种异体移植的供者,受者均为健康纯系清洁级BN大鼠60只,建立纯系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根据纯系移植和同种异体移植供肝冷缺血时间的不同,将供、受者分为A、B、C和D组,每组15对.A组:供肝冷缺血1 h后进行纯系移植;B组:供肝冷缺血18 h后进行纯系移植;C组:供肝冷缺血1 h后进行同种异体移植;D组:供肝冷缺血18 h后进行同种异体移植.术后观察受者的2周存活率、移植肝组织病理学及肝功能的改变,检测受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类分子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 肝移植术后2周,A、B、C和D组的存活率分别为83.3%、66.7%、16.7%和0%,不管是纯系移植组还是同种异体移植组中供肝的冷保存时间越短,受者的存活率越高,且经肝功能检查发现冷保存时间短的受者移植肝功能恢复较好,移植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和急性排斥反应也明显较轻.B组受者术后移植肝大量表达MHC-Ⅱ类分子,明显高于A组(P<0.05);两同种异体移植组MHC-Ⅱ类分子的表达量较两纯系移植组增加明显,D组增加最多.A组几乎不表达NF-κB,而B组NF-κB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两同种异体移植组受者NF-κB的表达峰值提前.结论 冷缺血时间的延长可以诱导发生和加重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降低术后2周存活率.  相似文献   
73.
重型肝炎病人向肝移植过渡的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钧  陈小松  付志仁  丁国善 《肝脏》2004,9(1):39-39,57
重型肝炎占病毒性肝炎的0.1%~0.5%,病人病情重,发展快,病死率在50%~70%,晚期可超过90%。肝移植术的发展为重型肝炎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但有相当数量的重型肝炎合并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疾病的病人因等不到供肝而死亡。最近半年多我们就有13例重型肝炎病人因等不到供肝而死亡。如  相似文献   
74.
重型乙型肝炎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乙型肝炎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3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移植前后给予抗病毒药物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拉米夫定 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71例,阿德夫韦 拉米夫定 乙肝免疫球蛋白2例,观察临床表现、血清HBSAg、血清HBeAg、血清HBV DNA及肝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等指标。结果应用拉米夫定 HBIG预防的71例中,有2例再感染,血清HBSAg为阳性,肝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HBSAg表达,其中1例血清HBV DNA阳性,另1例经治疗后HBSAg又转阴。用阿德夫韦 拉米夫定 HBIG预防的2例中,血清学和肝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无HBSAg表达。结论拉米夫定 HBIG或拉米夫定 阿德夫韦 HBIG联合应用以及合理的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预防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的再感染。  相似文献   
75.
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测定及其临床意义宋萌,郭洁之,马钧,龚武明唾液酸(sialicacid,SA)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份。它参与细胞表面的多种生理功能,其含量和成份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细胞膜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它在恶性肿瘤的生物行为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6.
马钧  曲素丽  宋建军 《首都医药》2007,14(16):18-18
目的保存原本要拔除的完全性纵裂磨牙,并有效恢复有效功能和形态。方法通过钢丝环扎、根管治疗,自攻自断螺纹钉固位、粘接,冠修复等一系列处置保留完全性纵裂磨牙。结果176颗患牙,成功164颗(93%),失败12颗(7%)。结论通过上述方法及时治疗,可最大限度地保留天然牙齿,有效恢复咀嚼功能,维持牙列完整。  相似文献   
77.
肾移植术后难治性发热病原菌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感染所致发热的临床和病原学特点与规律。方法 :收集 2 0例肾移植术后因难治性发热住入综合 ICU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发热时间、热型、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 :肾移植术后1~ 6个月患者发热发生率最高 (15例 ) ,高热 (10例 )与不规则发热 (7例 )居多。肺部感染发生率 (2 4例 )最高(革兰阴性杆菌 15例 ,真菌 7例 ,结核菌 1例 ,巨细胞病毒 1例 ) ,泌尿系感染 (11例 ,其中真菌感染 8例 ,革兰阴性杆菌 3例 )次之。革兰阴性杆菌与真菌性败血症也有发生 (各 3例 ) ,其中 2例同时存在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 ,单纯绿脓杆菌败血症 1例。 1例深静脉导管培养发现阴沟杆菌 ;1例有真菌性心肌炎伴脓肿形成和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 ,尸检肺部检出巨细胞病毒合胞体 ;1例全身系统性 (肺、泌尿系统、血液 )真菌感染合并肺外结核感染。结论 :肾移植术后感染所致发热最容易出现在术后 1~ 6个月内 ;肺部细菌与真菌混合感染最多见 ,泌尿系统真菌感染次之 ,结核感染 (肺内或肺外 )也不能忽视 ,抗感染和抗真菌疗效不佳时应考虑到结核感染。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随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在糖尿病及高血压肾损伤患者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共62例(糖尿病30例,高血压32例),并按1989年Mogensen标准,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三组:正常白蛋白尿组(UAER<30mg/24h)2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30~300mg/24h)20例,大量白蛋白尿组 (UAER>300mg/24h)22例,均经内科正规治疗;留取24小时尿液计算UAER,治疗前后均留取随机尿测定尿微量白蛋白 (UmAlb)及尿肌酐进行比较.结果 随机尿ACR与UAER呈现明显的正相关(r=0.78,P<0.01),与UmAlb也呈明显正相关(r=0.77,P<0.01);肾损伤各组ACR及UmAlb检测结果比较中,UmAlb在对照组和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无意义(P> 0.05),ACR则有显著差异(P<0.01);在评价肾损伤的敏感性比较中,ACR在正常白蛋白尿组阳性率达35.0%,UmAlb阳性率仅5.0%,两者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χ2=3.91,P<0.05);治疗前后各组ACR及UmAlb检测结果比较中,正常白蛋白尿组的UmAlb治疗前后检测结果比较P<0.05,ACR治疗前后检测结果比较P<0.01.结论 随机尿ACR与UAER及UmAlb有着极好的相关性,在肾功能早期损伤的诊断及治疗后的疗效观察中均优于UmAlb,可以作为替代UAER及UmAlb作为肾病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中门静脉血栓的几种处理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73例次肝移植临床资料.773例中,107例病人有门静脉血栓,其中59例Ⅰ级;33例Ⅱ级;12例Ⅲ级;3例Ⅳ级.Ⅰ、Ⅱ级组行血栓切除或取栓术;Ⅲ级采用取栓术或肠系膜上静脉架桥的方式重建供肝门静脉;对Ⅳ级采用改良门腔静脉半转位术和门静脉胃冠状静脉吻合重建供肝门静脉.结果 Ⅰ、Ⅱ级组移植肝功能恢复良好,围手术期病死率为4.3%.Ⅲ级取栓组5例肝功能恢复良好,围手术期无死亡.静脉架桥组7例中有2例肝功能恢复不佳,围手术期病死率为28.6%.Ⅳ级组肝功能恢复良好,围手术期无死亡.结论 门静脉血栓已非肝移植禁忌证,根据血栓的不同情况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重建门脉系统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不含肝中静脉(middle hepatic vein,MHV)的成人间右半肝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静脉流出道重建技术的改进方法.方法 通过长征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2007年6月至2008年1月完成的11例次成人间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肝活体肝移植病例的回顾性分析,对成人间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肝活体肝移植静脉流出道重建技术的改进进行总结.主要技术改进包括:采用供肝右肝静脉、受体腔静脉联合扩大成形吻合技术重建流出道;采用在4℃UW液中保存7 d以内的尸体同种异体静脉移植血管重建供肝Ⅴ、Ⅷ段肝静脉粗大属支以及右肝下静脉.结果 11例次成人间不含肝中静脉右半肝活体肝移植中10例次采用了右肝静脉、腔静脉联合扩大成形吻合技术;利用尸体同种异体静脉移植血管架桥重建肝Ⅴ、Ⅷ段肝静脉以及右肝下静脉流出道的例数占同期实施的成人间活体肝移植总例数的81.8%(9/11),其中架桥重建1支肝静脉7例,架桥重建2支肝静脉1例,架桥重建3支肝静脉1例,11例病人中,1例病人术后14 d死于肾功能衰竭和肺部感染,超声检查血流通畅,未发现架桥静脉血栓,余10例病人术后随访9~15个月,右肝静脉均通畅,未发现静脉血栓,架桥肝静脉累计通畅率为:1个月100%(11/11)、3个月72.7%(8/11)、6个月54.5%(6/11)和9个月36.5%(4/11),移植肝脏再生均衡,右肝端面Ⅴ或Ⅷ段无明显充血和肝萎缩坏死,肝功能正常.超声检查未发现血栓,血流通畅,移植肝脏再生均衡,右肝端面Ⅴ或Ⅷ段无明显充血和肝萎缩坏死,肝功能正常.结论 采用右肝静脉、腔静脉联合扩大成形吻合技术和在4℃UW液中保存7 d以内的尸体同种异体静脉移植血管重建肝Ⅴ、Ⅷ段肝静脉粗大属支以及右肝下静脉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成人间不含肝中静脉右半肝活体肝移植肝静脉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