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篇
  免费   1793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8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157篇
综合类   141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68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386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术后行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5月45例术后行FOLFOX4方案化疗联合CIK治疗的直肠癌患者(CIK+化疗组)临床资料,以同期术后仅接受相同方案的45例直肠癌患者(单纯化疗组)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近期疗效、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并分析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单纯化疗组比较,CIK+化疗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率明显升高(82.2%vs.33.3%,P0.05);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31.1%vs.22.2%,P0.05),但疾病控制率明显增加(77.8%vs.51.1%,P0.05);1、2年总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100.0%vs.97.8%;93.3%vs.80%,均P0.05),但1、2年无进展生存率明显升高(86.7%vs.62.2%;62.2%vs.40%,均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46.7%vs.53.3%,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直肠癌术后患者的预后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及手术方式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分化程度和病理分期是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术后行化疗联合CIK免疫治疗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总体疗效,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肿瘤的分化程度和病理分期是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局部切除胰体尾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手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2012年收治的58例胰腺体部及体尾部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局部切除胰体尾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手术治疗后配合化疗,对照组仅接受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生存情况并分析预后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客观有效率(44.9%vs.6.9%)、疾病控制率(82.8%vs.55.2%)明显升高(均P0.05);半年生存率(79.3%vs.48.3%)、1年生存率(55.2%vs.17.2%)、平均生存时间(17.6个月vs.10.3个月)、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均明显增加(均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有无淋巴/血管转移是胰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可以采取手术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而言,采用局部切除胰体尾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手术疗效良好,可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评估纳米刀消融术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5年9月—2016年3月18例局部晚期不可手术切除胰腺癌患者行纳米刀消融术治疗,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患者术后第1天血清淀粉酶浓度明显升高(P0.05),随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术后CA19-9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且各时间点均低于术前水平(均P0.05);心肌酶指标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均P0.05)。术后3个月内发生胰腺炎2例(11%)、低血糖、高血糖、胃排空障碍各1例(5%),对症治疗后均较快恢复,无胰瘘、出血、胆瘘等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及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按EORTC标准,术后完全代谢缓解2例(11%),部分代谢缓解10例(55%),代谢无变化3例(17%),代谢恶化3例(17%),客观有效率为67%,疾病控制率为83%。结论:纳米刀消融术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安全性高,疗效显著,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信号通路蛋白SHH在胰腺癌组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胰腺癌组织与30例胰腺良性病变组织中SHH的表达,并分析SHH表达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中的SHH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胰腺良性病变组织(66.67%vs.0.00%,P0.05)。胰腺癌组织中的SHH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是否患者的淋巴节转移、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明显有关(均P0.05)。SHH表达阳性表达胰腺癌患者与SHH表达阴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6.67%vs.20.00%;18.4个月vs.15.6个月,均P0.05)。结论:SHH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增高,其阳性表达可能与患者的疾病进展有关,但与患者的远期预后关系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120例,依据手术方式的选择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十二指肠镜切开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60.74 m L vs.98.42 m L)、住院时间(10.8 d vs.12.3 d)明显减少,但手术时间(3.12 h vs.2.06 h)、住院费用(18 047.53元vs.12 054.88元)明显增加(均P0.05);疼痛评分(3.8 vs.4.9)明显降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1.8 d vs.3.5 d)与腹腔引流时间(1.7 d vs.3.3 d)明显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10.0%vs.25.0%)明显降低(均P0.05);总并发症的发生率(20.0%vs.41.7%)明显降低,但急性胰腺炎(16.7%vs.3.3%)的发生率增高(均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13.3%vs.1.7%)高于对照组,但术后满意率(93.5%vs.78.2%)、恢复正常生活时间(25.8 d vs.48.7 d)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结石复发率(3.3%vs.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中具有恢复快、并发症低、住院时间短及远期疗效好的优点,充分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经皮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LPEC)治疗小儿单侧腹股沟疝的疗效,及术中腹腔镜探查有无对侧鞘状突未闭(CPPV)对预防对侧异时性疝(MCH)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161例行LPEC的单侧腹股沟疝患儿临床资料(观察组),并以2010年1月—2012年12月252例行开放疝囊修补术的单侧腹股沟疝患儿为历史对照(对照组),观察组同时行对侧腹股沟区探查,如诊断CPPV,均行结扎术,对照组不行对侧腹股沟内环口区探查。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复发疝及MCH情况,并分析MCH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与复发疝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共发生MCH 13例,其中观察组1例,对照组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vs.4.8%,P0.05),且对照组9例(3.6%)发生在术后24个月内。观察组术中共发现CPPV 62例(38.5%),且在0.5~2岁组发生率达59.0%(23/39),随年龄增长发生率逐渐下降。对照组中早产儿MCH发生率高于足月儿(3.6%vs.1.2%,P0.05)。总体分析显示,MCH主要发生于4岁以内的行开放手术的男性右侧腹股沟疝患儿。结论:LPEC治疗小儿单侧腹股沟疝的疗效确切,且腹腔镜下探查CPPV可明显降低MCH的发生率,尤其对于有早产和年龄4岁的患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截瘫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5年5月593例行TEVAR手术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分析术后截瘫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总结处理方法。结果:593例患者中,9例(1.5%)发生TEVAR术后截瘫。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围术期低血压和左锁骨下动脉封堵可能与TEVAR术后截瘫有关(均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围术期低血压是TEVAR术后截瘫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所有截瘫患者经脑脊液引流、激素冲击、适当升压、抗凝、扩血管、营养神经、降颅压联合治疗后,神经系统功能均完全恢复。结论:围术期低血压是TEVAR后截瘫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截瘫发生后早期采取相应保守治疗手段提高脊髓灌注可以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8.
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在随访期内进行动态风险评估是密切结合疾病特点而提出的新理念,是向疾病个体化、精确化诊治管理方向迈出的关键、坚实一步。笔者全面阐述DTC动态风险评估的发展历程、指南立场、根据评估结果的后续管理建议,以及现有风险分层的局限性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多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6年4月297例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PTM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97例PTMC患者中,多灶PTMC 70例(23.6%)。与单灶PTMC患者比较,多灶PTMC患者肿瘤直径小(0.54 cm vs.0.69 cm)、包膜侵犯率高(18.6%vs.8.8%)、行甲状腺全切比例高(87.1%vs.4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癌灶数≥3多灶PTMC患者与癌灶数=2的PTMC患者比较,前者合并双侧癌的比例增高(88.2%vs.44.4%)、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比例增高(47.1%vs.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灶PTMC的病灶更为微小且更易出现包膜侵犯;多灶PTMC的病灶数越多合并双侧癌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就越大;多灶PTMC应常规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Cockett综合征(CS)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腔内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6年4月收治的27例CS诱发DVT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下肢静脉造影;18例置入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并行髂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及深静脉置管溶栓,其中6例植入支架;7例患者行下肢深静脉造影及置管溶栓;2例患者行浅静脉溶栓。结果:23例术后恢复良好,复查造影发现深静脉通畅,血栓基本消失,4例出院时肢体有轻-中度肿胀;术后2例因滤器内血栓而转为永久性滤器;围手术期无肺栓塞及严重出血事件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至3年(平均18个月),3例活动后仍有下肢肿胀,余24例下肢无肿胀,缓解率达88.9%;彩超发现4例髂静脉闭塞,23例髂静脉通畅,通畅率达85.2%。结论:腔内治疗作为一种安全、微创的方式,可有效治疗CS合并DV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