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正>黑色素性神经鞘瘤(melanotic schwannoma,MS)临床罕见,仅占所有黑色素瘤的1%,多数为良性或潜在恶性,青壮年多见,好发于脊神经后根和交感神经节,我们收治1例胸椎髓外硬膜下黑色素性神经鞘瘤,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患者男,47岁。胸背部疼痛1年,双下肢麻木无力20d,加重伴大小便潴留4d于2012年1月3日入院。患者1年前出现胸背部疼痛,以胆囊炎治疗,胸背部疼痛略有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2岁.自幼发现皮肤出现褐色斑点并随着生长发育不断增大,之后胸背部渐进性出现米粒大小结节,增长不明显.5年前右额部出现拇指大小头皮肿物并逐渐增大,在当地医院行肿物切除,术后病理诊断神经纤维瘤.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 患儿,男,2岁,以“发现左枕颈部肿物2a,颈部活动受限1个月,加重l周”为主诉于2011年2月8日入院。患行出生时即发现左枕颈部无痛囊性肿物,花牛大小,随生长发育肿物逐渐增大,并向周边扩张,占据整个左颈部并向外凸,人院前1个月出现颈部活动受限,加重1周。病程中患儿无发热,否认局部外伤史、感染史。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54岁。主因头痛、头晕1年,加重2 d于2013年6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就诊。体检:神志清楚,左侧指鼻试验(+),双侧跟-膝-胫试验(+),闭目难立征(+)。头部MRI:左侧小脑半球见大小约2.5 cm×2.0 cm×2.0 cm边缘清晰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其内可见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图1)。术前诊断:左侧小脑半球占位性  相似文献   
15.
病历摘要:患者女,45岁.因左额部包块5年,间歇性头痛2个月来诊.查体:神清,语明,神经系统查体阴性.左额部见3.0 cm×2.5cm圆形包块,边界清楚,质硬,无活动,局部头皮无红肿,轻度压痛.头颅CT见左额骨限局性向外突出稍低密度影,骨窗扫描见病灶呈类圆形混合密度,内板完整,外板扩张有破坏,病灶有完整边界,其内有斑点状高密度影(图1,2).临床诊断:左额骨海绵状血管瘤.在全身麻醉下行左额瓣开颅颅骨海绵状血管瘤切除、一期钛网修补术.术中见左额骨暗红色肿物直径约2.5 cm,凸出颅骨表面约0.5 cm,边界清楚,血供丰富.围绕病灶周边1.0 cm完整切除肿物.术中见肿物未侵袭颅骨内板,未见肉芽肿样组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nm2 3 H2和PTTG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上述两基因蛋白在 6 2例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 nm2 3 H2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侵袭性垂体腺瘤组 (P <0 0 5 ) ,腺瘤侵袭海绵窦、包绕颈内动脉组、蝶窦斜坡骨质破坏组、腺瘤囊变卒中组、复发组的nm2 3 H2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PTTG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强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功能性腺瘤组、海绵窦侵袭组、蝶窦斜坡骨质破坏组的强阳性表达率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或P <0 0 5 )。nm2 3 H2基因蛋白阴性表达和PTTG基因蛋白阳性表达代表了两基因突变 ,两者之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它们在垂体腺瘤发生及生物学行为改变过程中可能不是同时或伴随发生。结论 nm2 3 H2和PTTG基因蛋白的异常表达可作为客观评价垂体腺瘤的生物学行为、预后复发的判断、指导术后个体化治疗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5例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病常短期内出现高颅压症状且病情进展较快, MRI T1加权像肿瘤呈等或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均一或握拳状强化.5例肿瘤中全切3例,近全切除、大部分切除各1例,术后均无新的脑局灶损害症状 .3例术后给予大剂量MTX(3.5g/m2)为主的化疗+全脑放疗(30-40Gy),1例行化疗,随访4例15个月,3例现存活.结论:对脑非重要功能区的单发病灶、高颅压症状、肿瘤占位效应明显者应积极切除肿瘤,术后结合放化疗可有效控制肿瘤的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患者 男性.51岁,因右侧肢体麻木、无力45 d入院.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四肢软组织及全身皮下未触及肿块,神清,语明,右侧肢体肌力Ⅲ级,肌张力高,腱反射活跃,病理反射阴性.患者既往体健,无手术病史,无肿瘤家族病史.头部MRI扫描:左顶叶可见团块状异常信号,边界欠清,大小约2.6 cm×2.4 cm×2.8 cm.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周围可见片状稍长T1、T2异常信号,边缘模糊,静脉注入钆喷酸葡胺(GD-DTPA)后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图1A,1B).术前诊断:左顶叶胶质瘤.手术所见:肿瘤与硬脑膜无黏连,呈灰白色,结节状,血供丰富,质地较韧,与周围脑组织境界清楚,肿瘤基底硬韧且与矢状窦黏连紧密,显微镜下首先离断肿瘤的基底,然后沿肿瘤的边界分离全切肿瘤.  相似文献   
19.
老年颅内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老年颅内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告我科收治的5例颅内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结合文献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在老年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0例老年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行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结果:术后步态障碍、尿失禁改善明显,智能障碍有不同程度改善,随访6~12个月,影像学检查见脑室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是治疗老年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的有效方法,手术侵袭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