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评价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患儿的神经损伤。方法2001年5月42006年5月对105例TCS患儿行胫神经体感诱发电位(posterior tibial nerve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tudy,PTN—SEP)和胫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motor conductive velocity,MCV)检测,以及盆底肌肌电图检查。结果TCS患儿皮层电位以及马尾电位潜伏期延长,腘窝处周围电位潜伏期无延长。胫神经MCV异常率34%,58%波幅降低,腓总神经MCV异常率24%,33%波幅降低。盆底肌肌电随着神经损伤程度的加重,由静息状态无自发电位,可见持续收缩电位,小力收缩运动单位电位波幅、时限、多相波升高,大力收缩募集相基本正常.发展到静息状态有自发电位,无或有极少量持续收缩动作电位,小力、大力收缩无动作电位。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对判断TCS患儿的神经损害程度及范围,了解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2.
国产乙酰毒毛旋花子甙,具有洋地黄类药物相似的强心作用,而且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暂,毒性消失快,与哇巴因有累加作用,适合于作“洋地黄耐量试验”。本药对心脏作用明显,实验动物死亡前均曾有严重心律紊乱产生,死亡主要原因与逾量给药有关。并推荐在“洋地黄耐量试验”时,以连续灌注法为佳。  相似文献   
23.
小儿神经源性大便失禁主要由先天性腰骶部脊膜膨出、骶骨发育不良和脊髓纵裂等引起。在治疗上颇为棘手。我院1997年 1月~ 2 0 0 0年 3月采用双侧髂腰肌盆底悬吊术治疗神经源性大便失禁 60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 60例中男 34例 ,女 2 6例 ,年龄 4~ 14岁 ,平均 8.6岁。腰骶部脊膜膨出术后 47例 ,骶骨发育不良术后 8例 ,脊髓纵裂术后 2例 ,椎管内皮样囊肿和椎管内血管瘤术后各 1例 ,骶尾部畸胎瘤术后 1例。二、术前检查1.会阴部检查 :会阴体低于双侧坐骨结节连线 ,腹压增加时 ,会阴体进一步下凸。肛门口松弛 ,…  相似文献   
24.
脊髓栓系综合征常导致患儿神经源性大小便失禁,常规灌肠必须由医护人员或患儿家人施行,操作非常不方便。自1998年以来,我们对16例神经源性大小便失禁患儿在手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同时附加阑尾造瘘术,术后实施结肠顺行灌洗以治疗大便失禁,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经肛电刺激结合生物反馈治疗损伤性控便障碍的疗效。 方法对82例损伤性控便障碍患者应用电刺激结合生物反馈进行康复治疗,其中女44例,男38例,平均年龄34.2岁。应用加拿大Laborie公司产UR0STYMTM型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频率为50 Hz,强度为0~50 mA,行经肛电刺激治疗,并结合肌力、感觉和协调性反馈训练。治疗计划包括3个疗程医院治疗和3个疗程家庭训练。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临床评分、肛直肠测压及肌电评定。 结果治疗前,临床评分为较好者9例,治疗后增至61例;临床评分中等和差劣者所占比例由治疗前的89%下降至26%。治疗后肛直肠收缩压和收缩肌电振幅显著提高(P<0.05),直肠感觉阈显著降低(P<0.05),76%的患者肛直肠反射恢复。在2年的随访中,68%的患者治疗效果得以维持。 结论经肛电刺激结合生物反馈是治疗损伤性控便障碍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6.
肝左静脉搭桥术治疗门静脉海绵状变性所致的肝前性门脉高压--2例报告和文献复习 *李金良,陈维秀,徐长宪,王若义,陈雨历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 山东省济南市北园大街247号 250033 近来,我院成功对2例门静脉海绵状血管瘤导致的肝前行门脉高压患者实施了自体颈内静脉移植肝左静脉搭桥术和胃食管静脉断流术。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成像、三维或二维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3-D/2-D CTA)和经髂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间接门静脉造影评估门脉系统和颈静脉、大隐静脉的适用性。术前肝功能和肝组织活体检查结果正常。手术中首先完成胃食管静脉断流术。然后,在肝的脏面显露肝圆韧带裂(Rex or umbilical recess)并分离肝圆韧带周围的肝实质,暴露和识别肝内门静脉左枝。然后,解剖出远段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取一段自体左颈内静脉(保留左颈外静脉),用7-0 Prolene无创伤线分别与解剖出的左肝静脉和远段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行端侧吻合和恢复门静脉向肝血流。手术中门静脉系统淤血立即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手术后3个月3-D CTA和3个月、6个月彩色多普勒评价证明自体移植的颈内静脉通畅。本文讨论了自体颈内静脉肝左静脉搭桥术和相关的治疗方法治疗门静脉血栓和海绵状变性导致的肝前性门脉高压的优缺点、可行性以及临床应用技术等,并系统复习了相关文献。就我们所知,这是我国此手术应用的第一个病例报告#。 关键词:肝前性门脉高压,门脉海绵状血管瘤,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左支搭桥术 *通讯作者。电话:0086-0531-85875406;传真:0086-0531-88962544;E-mail: lijinliangsdh@163.com.  相似文献   
27.
肥胖-呼吸困难-嗜睡综合征是一少见疾病,在一个家系中祖孙三代均患此病者更少见,笔者遇到一家系三代3例患者,报告如下。先证者,郑某,男,56岁,已婚。因呼吸困难、嗜睡8年,加重2月于1993年4月23日入院。患者8年前开始饮食量大增,体重迅速增加,并出现嗜睡,吃饭、打电话、办公、甚至在行走时也能入睡。仅数分钟后自行醒来,清醒十几分钟后再次入睡。夜间睡眠也是如此并伴有夜游症。有时在睡眠中出现呼吸暂停,最长时间达20秒。近2月来上述症状明显加重,烦躁不安,记忆力减退,呼吸困难,有时神志恍惚。查体:体温…  相似文献   
28.
29.
1998至 2 0 0 0年我们采用经肛途径治疗小儿复发性直肠尿道瘘 2 1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肛肛门成形术后 16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 4例、外伤后 1例。 10例曾行 1次手术、8例 2次手术、3例 3次手术。术前均行尿道及肛门直肠造影。术前对有大便失禁的患儿采用肛门评分法进行评分[1] 。硬膜外麻醉满意后置尿管 ,置尿管困难者可于术中修补瘘口时再置。先行直肠黏膜下游离直达Douglas窝 ,从前方切开直肠肌层进入盆腔后再环行切开直肠肌层 ,仔细切断和结扎直肠血管和乙状结肠血管。由于直肠黏膜不易游离 ,此时应紧贴直肠壁肌层分离 ,一旦…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评估改良股薄肌转移代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术治疗肛门闭锁术后大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8月至2012年8月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31名行改良股薄肌代肛门外括约肌治疗大便失禁患儿的病例资料,围绕术前及术后大便临床表现进行病历分析.并依据术前倒立位腹部平片显示的闭锁程度将入选病例分为三组.所有入选病例的手术前、后临床表现均采用克利夫兰大便失禁程度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分级.按照其资料的分布及性质,手术前后的比较依据正态性分布情况选用配对t检验或者非参数检验,组间的比较采用依据正态性分布情况和方差齐性选用成组设计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方法.结果 入选病例术后随访6~87个月,平均33.9个月,22例患儿获得大便排放的自主性控制,大便失禁评分明显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肛门直肠测压结果显示肛管最大收缩压及肛管静息压明显增加,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直肠静息压手术前后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股薄肌转移代肛门外扩约肌通过提高肛管收缩压及肛管静息压以维持肛管的严密闭合达到大便排放的自主控制,是治疗肛门闭锁术后大便失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