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103篇
临床医学   107篇
内科学   85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228篇
预防医学   11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5篇
  3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持续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黏膜的作用及其转归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长期感染对胃黏膜的作用及其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随访 114例 10年前诊断Hp感染的患者 ,分析对比 10年前后其Hp感染情况、胃镜和病理组织学变化。并检测了其中 80例Hp持续感染者血清抗HpCagA IgG和抗HpIgE ,分析它们与Hp长期感染不同转归的关系。结果  114例患者中 34例 (2 9 8% )Hp转阴 ,80例 (70 2 % )Hp持续阳性。Hp感染持续 10年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胃黏膜慢性炎症程度、肠上皮化生 (IM )和糜烂的发生率均显著增加 ,其IM严重程度显著加剧。而Hp转阴者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胃黏膜慢性炎症程度均显著低于 10年前 ,并显著低于Hp持续阳性者。Hp长期感染后发展为消化性溃疡 (PU)者血清抗HpCagA IgG和抗HpIgE阳性率显著高于持续保持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不变者 ,发生黏膜糜烂和IM者血清抗HpCagA IgG阳性率显著高于不发生黏膜糜烂和IM者 ,均P <0 0 0 5 ,而胃黏膜的慢性炎症程度是否加剧与CagA无关。结论 Hp持续感染可增加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 ,加剧胃黏膜的炎症程度 ,并促进肠上皮化生的形成和发展 ,根除Hp不仅能减轻胃黏膜的炎症程度 ,而且能阻止肠上皮化生的发生和发展。CagA阳性菌株和产生抗HpIgE的个体 ,其Hp长期感染后病变的转归均较阴性者严重 ,因此 ,对于这类患者应  相似文献   
102.
胃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蛋白的表达及与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2 0例正常胃粘膜及 80例胃癌组织中MVD和PTEN的表达。结果 :肿瘤组织MVD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 2 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PTEN全部阳性表达。肿瘤组织PTEN阳性率为 5 2 .5 % (4 2 80 ) ,阴性率为4 7.5 % (38 80 ) ,PTEN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 ,PTE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中MVD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PTEN基因突变和 或缺失可能在胃癌恶性进展和血管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3.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并用来指导学院的人事工作,使人事工作更好地为教学、医疗、科研工作服务,努力开创学院人事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无牙颌固定式种植义齿修复模式和临床应用体会,为无牙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方法:报道1例全口无牙颌患者的种植修复诊疗全过程及3年追踪观察的临床疗效。结果:19枚种植体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修复前均达到骨结合;义齿固位效果良好,达到患者对美观和功能的要求,疗效满意。结论:全口无牙颌的种植义齿支持式固定修复可有效恢复咀嚼功能,改善患者容貌,临床效果可靠,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无牙颌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颌骨缺损患者种植修复重建咬合的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颌骨缺损患者进行种植修复咬合重建,除1例采用固定修复外,其余均采用活动义齿修复,其中采用磁性固位的覆盖义齿修复3例,杆卡式修复2例,球帽式修复2例,套筒式覆盖义齿修复1例,栓道式精密附着体修复1例。结果:经过12~48月的临床观察,除杆卡式修复的1例患者由于软组织较厚,牙龈在带入6月时出现增生外,其余患者未发生任何临床症状。38枚种植体均形成良好的骨结合,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应用种植技术结合适当的修复方法能够使颌骨缺损获得良好的咬合功能及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6.
随着口腔种植工作在临床的逐渐开展,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掌握了口腔种植技术,但一个成功的种植修复,不仅要对种植的操作和手术技巧有很好的掌握,对种植可能导致的并发症或失败的风险因素应有充分的认识和预见,从而减少临床医疗纠纷,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作者对需要种植治疗的患者可能涉及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分析了种植治疗的多个风险因素如患者的全身状况、美学及生物力学等因素,并结合具体病例论述各因素的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胃黏膜病变中突变型p53、Mdm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9000法染色及Giemsa染色检测胃黏膜病变中突变型p53、Mdm2、PC-NA蛋白的表达和Hp感染情况。结果在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CAG伴IM)、不典型增生(Bys)及胃癌(GC)中,突变型p53、Mdm2、PCNA阳性表达随病变发展而逐渐升高,突变型p53在CSG组高于GC组,GC组高于CAG伴IM组(P均〈0.05)。不同胃黏膜病变之间Mdm2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同一病变中Hp阳性者突变型p53、Mdm2、PCNA阳性表达一般高于Hp阴性者,突变型p53在CAG伴IM组Hp阳性与阴性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PCNA和Mdm2在Dys组Hp阳性与阴性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GC组中突变型p53、Mdm2、PCNA蛋白表达无相关关系。结论突变型p53、Mdm2和PCNA蛋白的表达及Hp感染共同参与胃黏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逆转胃窦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肠化生)病理改变的作用.方法 对行胃镜检查的门诊患者,于胃窦处取黏膜活检行病理学检查,并确定Hp感染状态.将Hp感染的慢性胃炎伴胃窦黏膜萎缩或(和)肠化生患者作为入选对象并分为两组,一组行Hp根除治疗,为Hp根除组(48例);另一组未行抗Hp治疗,为对照组(38例).分别在1年和5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胃镜随访,并在同一部位取材,根据2次病理结果的不同分为逆转和未逆转两种情况.结果 胃窦黏膜萎缩逆转率在Hp根除组显著高于对照组(37.1%比12.0%).5年后Hp根除组的胃窦黏膜萎缩逆转率显著高于1年后,45岁以下者显著高于45岁以上者.而在对照组中,胃窦黏膜萎缩逆转和随访的时间及年龄无明显关系.在2次随访中,肠化生逆转率在Hp根除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除Hp尚不能逆转胃窦黏膜肠化生,但对逆转胃窦黏膜萎缩有作用,这种作用与随访观察时间及患者的年龄有关.因此,对有Hp感染的胃窦黏膜萎缩者应及早行根除Hp治疗.  相似文献   
109.
110.
随着全英语授课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的开设及医学类来华留学生数量迅速增长,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就如何开展留学生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师资培养、教学过程各环节监控进行了实践,总结保证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教育质量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