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纠正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1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n=40)采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治疗,观察组(n=41)采用血流动力学纠正术治疗,比较2组深、浅静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手术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年,比较疾病复发率.结果:术后观察组深、浅静脉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26.12±0.22)vs(21.25±0.58)cm·s-1,(8.08±0.28)vs(5.69±0.62)cm·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5.42±0.28)vs(10.65±2.8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1.28±0.22)vs(3.18±0.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76%)低于对照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血流动力学纠正术治疗利于促进术后恢复,改善下肢血流速度,降低疾病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2.
临床教学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必不可缺的重要阶段。理论讲授、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相结合是医学生培养的必要手段和必经过程,在此过程中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的临床见习,不但能进一步巩固课堂教授的理论知识,还能积累临床经验,使医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传统临床见习教学模式主要是以临床教师面对患者、结合临床对医学生进行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过程,在此教学过程中医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学习的状态[1]。血管外科是普通外科的分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 lerosis ob literans,ASO)的治疗手段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髂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结合动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多节段ASO 19例。行髂动脉病变段球囊扩张及内置支架术19例,股→腘动脉膝上人工血管旁路移植12例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4例,左股→右股动脉人工血管耻骨上旁路移植3例。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踝肱指数(0.73±0.17),较术前(0.23±0.12)明显提高(P<0.01)。平均随访18个月,与术前相比症状明显好转,行走距离加大(>1 000 m),2例残余间歇性跛行。结论:下肢动脉腔内介入结合动脉旁路术是治疗下肢多节段ASO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4.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47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外科治疗及如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总结47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治疗经验。42例行外科手术加抗凝、溶栓、扩血管治疗。5例行药物保守治疗。结果: 肢体存活32例,截肢11例,病死4例。5例保守治疗者经随访患肢有慢性缺血表现。结论: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是血管外科常见急症,尽早诊断,及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究"互联网+"模式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AS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电话随访,观察组采用"互联网+"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AS相关知识知晓程度、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依从性评分(MAQ)、AS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评分(SF-36)较干预前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1.67%)高于对照组(78.33%)(P<005).结论 "互联网+"模式能有效促进AS患者参与健康教育活动,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6.
目的比较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及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1年内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3年6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EA(CEA组,16例)和CAS(CAS组,10例)2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及1年出现的脑部、心血管及局部并发症,重度再狭窄(狭窄率>70%)的情况。结果 CEA组患者经治疗后显效12例(75.0%),有效3例(18.8%),无效1例(6.2%);CAS组患者经治疗后显效7例(70.0%),有效2例(20.0%),无效1例(10.0%)。CEA组有4例(25.0%)发生局部并发症,1例(6.3%)发生心肌梗死,CAS组有2例(20.0%)发生局部并发症,1例(10.0%)发生脑卒中,两组均无病死病例。两组1年内血管再狭窄的发生例数分别为0例(0.0%)及3例(30.0%)。两组患者术后在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的治疗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局部并发症、脑卒中、心肌梗死及病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CAS组颈动脉血管再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C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两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患者,CEA是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7.
正血栓性浅静脉炎(SVT)是临床上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SVT可通过股隐静脉处及交通支蔓延至深静脉,引起严重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甚至肺动脉栓塞(PE)~([1]),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对于SVT并发DVT国内外尚无大宗临床病例报道,也无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可供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共收治下肢SVT病人242例,其中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21例,在抗凝、溶栓等治疗基础上,联合二期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总结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外科治疗经验和体会,进一步探讨该病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和有效的处理方法。方法: 12例中的11例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8例采用动脉搭桥术,3例采用血管介入术,均针对患者的颅脑缺血、顽固性高血压等严重症状,手术时机恰当。结果: 手术死亡2例,均死于术后严重的脑水肿,其余手术患者均取得满意的疗效,术后随访6个月~3年,术前症状缓解,无复发,总有效率为63.6%。结论: 适时有效的外科手术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可以取得理想的疗效,但头臂型大动脉炎的治疗须重视脑保护,血管介入治疗仍需要不断探索、提高。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分析肺动脉栓塞患者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及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表现,归纳各种类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方法 对2013年10月-2016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住的45例经影像学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及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征象进行归纳、分析、总结。 结果 表现为下肢轻微度至中度肿胀者27例(60.0%),重度肿胀者10例(22.2%),无下肢肿胀者8例(17.8%)。症状为轻中度肿胀或无肿胀为35例,重度肿胀为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P<0.05)。通过静脉顺行造影发现下肢周围型血栓,即腘静脉、股静脉及髂静脉通畅者9例(20.0%);股、腘静脉血栓形成,髂静脉通畅者19例(42.2%);髂静脉血栓形成者10例(22.2%);下腔静脉造影发现下腔静脉合并血栓形成者7例(15.6%),其中髂静脉通畅或未完全闭塞的患者为42例(93.3%)。 结论 下肢肿胀程度较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肺动脉栓塞的风险更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下肢深静脉造影类型中髂静脉通畅及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2种类型是发生肺动脉栓塞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0.
复合手术治疗高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慢性疾病,患者多为高龄,且多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以及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上较为棘手。我院血管外科于2005年4月至2010年4月,采用7种复合(杂交)手术方式处理32例高龄、多节段、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