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背景:目前国内外尚未成功建立双足直立的灵长类的特发性脊柱侧凸实验动物模型.随着计算机和影像学的飞速发展,现在可以做到通过计算机软件来虚拟人类特发性脊柱侧凸模型,并进行相关的生物力学分析,为临床手术操作提供指导.目的:利用有限元模型验证PUMC Ⅱd_2型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融合治疗的最佳融合节段.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7-05/2008-05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完成.对象:PUMCⅡd_2脊柱侧凸女性患者1例,为双弯畸形.方法:利用PUMC Ⅱd_2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有限元模型(T_5-S),分别模拟上胸弯融合、下腰弯融合和双弯融合方式,在侧弯凹侧端椎椎弓根内分别赋予50,100,150 N载荷,比较上弯端椎T_5和下弯端椎T_(11)在矢状面向上的位移(Z轴正值为矢状面向上的位移,负值为矢状面向下的位移)以及二者之间的差值,以T5位移代表双弯矫形效果,以T_(11)位移代表下腰弯矫形效果,二者差值(T_5~T_(11))代表上胸弯矫形效果.主要观察指标:不同融合节段、不同矫形力下的T_5和T_(11)位移.结果:对于PUMCⅡd_2型侧弯,T_5在Z轴的位移:双弯矫型较单纯上弯或者下弯矫形融合位移大(P<0.01).T_5~T_(11)位移差:双弯矫形>单纯上胸弯矫形>单纯下腰弯矫形(P<0.01).T_(11)在Z轴的位移:双弯矫形>单纯下腰弯矫形>单纯上胸弯矫形(P<0.01).结论:对于PUMCⅡd_2型侧弯,双弯矫型内固定较单纯上弯或者下弯矫形融合内固定效果好;3种载荷对于上胸弯的矫正效果:双弯矫形>单纯上胸弯矫形>单纯下腰弯矫形;3种载荷对于下腰弯的矫正效果:双弯矫形>单纯下腰弯矫形>单纯上胸弯矫形.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应用于脊柱侧弯畸形矫正的生物力学分析,为临床开创了一种虚拟、无创的验证方式,可以优化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2.
背景:目前国内外尚未成功建立双足直立的灵长类的特发性脊柱侧凸实验动物模型。随着计算机和影像学的飞速发展,现在可以做到通过计算机软件来虚拟人类特发性脊柱侧凸模型,并进行相关的生物力学分析,为临床手术操作提供指导。目的:利用有限元模型验证PUMCⅡd2型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融合治疗的最佳融合节段。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7-05/2008-05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完成。对象:PUMCⅡd2脊柱侧凸女性患者1例,为双弯畸形。方法:利用PUMCⅡd2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有限元模型(T5-S),分别模拟上胸弯融合、下腰弯融合和双弯融合方式,在侧弯凹侧端椎椎弓根内分别赋予50,100,150N载荷,比较上弯端椎T5和下弯端椎T11在矢状面向上的位移(Z轴正值为矢状面向上的位移,负值为矢状面向下的位移)以及二者之间的差值,以T5位移代表双弯矫形效果,以T11位移代表下腰弯矫形效果,二者差值(T5-T11)代表上胸弯矫形效果。主要观察指标:不同融合节段、不同矫形力下的T5和T11位移。结果:对于PUMCⅡd2型侧弯,T5在Z轴的位移:双弯矫型较单纯上弯或者下弯矫形融合位移大(P〈0.01)。T5~T11位移差:双弯矫形﹥单纯上胸弯矫形﹥单纯下腰弯矫形(P〈0.01)。T11在Z轴的位移:双弯矫形﹥单纯下腰弯矫形﹥单纯上胸弯矫形(P〈0.01)。结论:对于PUMCⅡd2型侧弯,双弯矫型内固定较单纯上弯或者下弯矫形融合内固定效果好;3种载荷对于上胸弯的矫正效果:双弯矫形〉单纯上胸弯矫形﹥单纯下腰弯矫形;3种载荷对于下腰弯的矫正效果:双弯矫形〉单纯下腰弯矫形〉单纯上胸弯矫形。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应用于脊柱侧弯畸形矫正的生物力学分析,为临床开创了一种虚拟、无创的验证方式,可以优化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3.
周围神经延长后单根神经纤维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周围神经延长后单根神经纤维的组织学改变并探讨其组织学基础。方法 按神经牵张程度不同分为正常对照组 (G1)、神经即刻延长 10 %组 (G2 )、神经即刻延长 2 0 %组 (G3 ) 3组。利用单根神经纤维剥离研究法 ,观察离体家兔腓神经延长后单根神经纤维的结间体长度及郎飞结、施 兰切迹等组织学变化。结果 G1组神经结间体平均长度为 114 9.2 2 μm ;G2组为 12 48.0 6μm ,较G1组延长了8.61% (t=4.66,P <0 .0 1) ;G3组为 13 17.2 4μm ,较G1组延长了 14 .6% (t=6.48,P <0 .0 1)。G3组和G2组结间体平均长度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t =10 .69,P <0 .0 1)。G2组和G3组朗飞结、施 兰切迹较G1组明显增宽 ,G3组单根纤维在朗飞结处有断裂。结论 当神经干延长到 10 %时 ,主要靠结间体的延长来适应 ,朗飞结、施 兰切迹已经明显增宽。当神经干延长到 2 0 %时 ,结间体已经延长到极限 ,朗飞结已经有断裂 ,尽管外观仍完整 ,但内部已经发生严重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4.
孟桦  亢卫波  李晨曦  闫家智 《中国医刊》2023,(10):1099-1103
目的 探讨个体化微型重建钛板在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桡骨头骨折患者90例,按Mason分型分为Ⅱ型组(24例)与Ⅲ型组(66例),均采用微型重建钛板根据骨折部位个体化塑形后进行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5±3.7)个月。术后1、3、12个月测定患侧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和前臂旋转活动度,术后12个月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score,MEPS)和上肢功能障碍(disabilitiesofthearm,shoulderandhand,DASH)评分评定患侧肘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感染、神经损伤、创伤性关节炎、异位骨化、肘关节失稳、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两组健侧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及前臂旋转活动度明显优于患侧,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术后3个月、12个月时两组健侧与患侧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及前臂旋转活动度比较差异已无显著性(P>0.05)。术后12个月所有患者患侧M...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成人脊柱侧凸中最常见的退行性脊柱侧凸(DS)的影像学特征,并与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IS)相比较,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通过对站立位X线、Bending像的相关参数测量及脊髓造影和CTM检查,回顾性分析98例成人脊柱侧凸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DS和成人Is的发病年龄、性别、侧凸的解剖位置和顶点分布上有明显区别,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18.67±7.62)°和(56.2±10.10)°,顶椎旋转度(1.36±0.33)°和(2.34±0.61)°,顶椎偏距(27.4±10.7)mm和(44.7±12.1)mm,主弯的节段数(3.7±2.3)节和(7.1±4.4)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两种侧凸的影像学表现有明显区别,结合临床表现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叶酸复合交联多聚尿烷聚酯(folic acid coated-crosslinked urethane-doped polyester elastomer,fCUPE)神经导管支架修复大鼠坐骨神经长距离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取36只3月龄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0~220 g)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CUPE神经导管支架移植组(A组)、fCUPE神经导管支架移植组(B组)及自体神经移植组(C组),取C组对侧健康肢体作为对照组(D组)。建立大鼠20 mm长坐骨神经缺损模型,按分组分别采用相应材料修复神经缺损,于术后1、2、3个月采用Bain公式计算A~C组坐骨神经指数(sciatic function index,SFI),神经电生理技术评价A~D组患侧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术后3个月处死大鼠,大体观察后取A~C组再生神经组织行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及A、B组雪旺细胞计数,比较各组神经修复和再生水平。结果 术后3个月各组大鼠手术部位神经导管支架均部分降解,神经及导管与周围组织之间无严重粘连,导管与远、近端神经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