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1783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27篇
特种医学   88篇
外科学   2085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240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64篇
  2012年   405篇
  2011年   369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手术后应用大黄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并行手术干预的患者102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术后即给予常规治疗;大黄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大黄20 g泡水50 mL胃管注入治疗,3次/d,分早中晚应用。 结果:大黄组在腹部体征消失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禁食时间、疗效上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住院时间和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上无统计学上差异(P>0.05)。 结论:大黄应用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术后,可进一步改善胰腺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PTEN以及Kail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方法:免疫组化检测正常胰腺组织和胰腺癌组织中PTEN以及Kail的表达,并比较两指标在各因素分组间的差异。 结果:正常胰腺组织中的PTEN阳性表达率高于胰腺癌组织及Kail阳性表达率低于胰腺癌组织(均P<0.05);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有无淋巴转移均影响PTEN以及Kail的表达;两基因的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PTEN 及Kail在胰腺癌中的阳性表达与胰腺癌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基于外科损伤控制理论的三阶段分期处理原则用于外伤性肝损伤的临床效果,探讨降低严重肝外伤患者病死率的外科救治理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46例严重肝脏外伤患者,其中行早期确定性手术患者27例,行三阶段分期损伤控制性手术者19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病死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期损伤控制性手术组患者病死率为21.05%,明显低于早期确定性手术组的40.74%(P<0.05).结论:对严重外伤性肝损伤患者采取基于外科损伤控制理论的三阶段分期处理原则,能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该治疗方式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  相似文献   
54.
目的:比较人胃癌原位移植裸鼠肝转移模型原发灶、肝转移灶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 方法:将裸鼠皮下传代的SGC-7901细胞株实体瘤组织块移植于裸鼠胃壁,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待其发生肝转移后取胃原发灶、肝转移灶肿瘤细胞,SRB法检测肿瘤细胞对氟尿嘧啶(5-FU),顺铂(CDDP),奥沙利铂(L-OHP),表阿霉素(eADM),丝裂霉素(MMC),长春新碱(VCR),氨甲喋呤(MTX)7种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 结果:成功建立裸鼠原位移植胃癌转移模型,肿瘤原位移植成瘤率100%,肝转移率75%;7种药物中L-OHP,VCR对原发灶肿瘤细胞的抑制率高于肝转移灶,而eADM,MMC对肝转移灶肿瘤细胞的抑制率高于原发灶(均P<0.05);5-FU,L-OHP,MTX对原发灶与肝转移灶的抑制率具正相关性(r=0.5203;0.4424;0.3851,均P<0.05)。 结论:胃癌原位移植动物的原发灶和肝转移灶细胞的对化疗药物药敏性存在差异,以原发灶药敏检测结果指导针对肝转移灶的治疗可能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选择性肝动脉结扎加肝周填塞在严重肝外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2月严重肝外伤行手术治疗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以2010-2012年的43例作为观察组,2007-2009年的3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选择性肝动脉结扎、肝裂伤创面缝合加肝周填塞治疗,对照组采用肝裂伤创面致密缝合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d腹腔引流量和住院时间上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肝功能衰竭表现.结论:选择性肝动脉结扎加肝周填塞应用于严重肝外伤手术是安全有效的,能够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临床用血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6.
患者女,54岁。颈部肿块15年伴颈前区肿块突然增大,局部红肿热7 d,于2012年5月9日以"巨大甲状腺占位伴感染"收入院。体检:体温39.2℃,左颈侧区可及一质硬肿块,大小约15 cm×8 cm,无压痛,随吞咽活动度不佳,下端深入胸骨后,上端深入下颌骨后方。颈前区可及肿块,大小约8 cm×8 cm,突出体表,周边质硬,与颈部组织  相似文献   
57.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D2远端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价值。 方法:收集1995—2010年公开发表的实施D2淋巴清扫的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和开腹远端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中文和英文文献,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排气及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复发率共9个效应量进行Meta分析。 结果: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8项研究(1 065例)。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辅助组的出血量和并发症减少,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但手术时间延长(均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病死率和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腹腔镜辅助远端胃D2根治术具有侵袭性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能够获得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根治效果和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对胆囊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与JAK/STAT3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将胆囊癌细胞株GBC-SD用IL-6或IL-6+AG490(JAK/STAT3通路抑制剂)作用后,分别用MTT法检测增殖情况;Transwell法检测侵袭能力;明胶酶谱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STAT3(p-STAT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IL-6(10,50,100 ng/mL)作用后,GBC-SD细胞增殖呈浓度依赖性增加(均P<0.05),AG490能取消IL-6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IL-6作用GBC-SD细胞后,细胞侵袭能力及MMP-9的分泌明显增加(均P<0.05),细胞p-STAT3和VEGF的表达明显上调,加入AG490后,以上作用均被取消.结论:IL-6能促进胆囊癌细胞的增殖通和侵袭,其作用可能与其活化JAK/STAT3信号通路,从而上调下游的MMP-9和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总结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2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22例中男4例,女18例;年龄16~74(平均47.0)岁。患者多以腹痛腹胀等非特异性症状就诊,部分无症状。超声诊断灵敏度为86.3%(19/22),CT诊断灵敏度为93.8%(15/16),MRI诊断灵敏度为100%(12/12)。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及病理检查证实,其中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2例行胰腺中段切除术,3例行胰体尾切除术,5例行胰体尾及脾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下胰体尾及脾切除术,4例行胰腺肿瘤局部剜除术。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5例发生胰瘘,1例发生胰腺残端出血,1例发生胃排空延迟,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随访10个月至6年,均未发现肿瘤复发。 结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多见于中老年女性,超声、CT及MRI诊断价值高,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措施。 方法:将2010年7月—2012年11月间行ERCP术后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观察组术后给予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奥曲肽0.1 mg/8 h皮下注射连用24 h)和质子泵抑制剂作预防治疗(泮托拉唑40 mg/d静脉滴注连用2 d),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ERCP术后3,12,24 h的血清淀粉酶情况,及胰腺炎的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在术后3,12,24 h各时间点比较,观察组血清淀粉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12,24 h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及术后急性胰腺炎明显均低于对照组(18% vs. 42%;8% vs. 22%;2% vs. 16%)(均P<0.05)。 结论: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和质子泵抑制剂可减少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与胰腺炎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ERCP术后胰腺炎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