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5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 对2005-02~2010-02收治的3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变范围及病变分期,采取不同范围的鼻内镜鼻腔鼻窦乳头状瘤切除术,术后随访12-36个月,观察疗效. 结果 35例患者均在鼻内镜直视下切除肿瘤,无眶内及颅内并发症发生,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术后随访12-36个月,4例患者复发,总复发率11.4%. 结论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腔鼻窦乳头状瘤有效、安全的方法,具有微创、视野清楚、出血量少等优点,术后定期随访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2.
残胃肉瘤临床上罕见,我院遇到一例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报道如下: 男,56岁。1972年因胃溃疡行胃次全切术,病理诊断:胃慢性溃疡,术后情况良好。近一年来感中上腹闷胀不适,近一月症状加剧,进食后有梗阻感并逐渐加重。在外院作钡餐检查发现食道下端贲门部有肿块。1985年8月3日在本院作纤维胃镜检查,提示贲门部肿瘤疑为残胃癌,但活检病理切片所见为炎性肉芽组织,于1985年8月9日作残胃切除术。病理检查:残胃标本包括贲门及一小段与  相似文献   
23.
24.
25.
目的:研究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蛋白产物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异常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查11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53、c-erbB-2、PCNA和EGFR的表达水平。结果:11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53、c-erbB-2、PCNA和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0%、29.9%、53.8%和48.7%。p53和PCNA阳性表达产物定位于肿瘤细胞核内,c-erbB-2阳性表达产物定位于细胞膜上,EGFR阳性表达产物定位于细胞膜或细胞浆内。结果表明p53、c-erbB-2、PCNA和EGFR异常表达与膀胱癌的分级、分期、复发及术后生存率等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53、c-erbB-2、PCNA和EGFR异常表达有助于评估膀胱癌预后,多基因异常表达作为预后评价指标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26.
邵渊  刘利锋  权芳 《华西医学》2014,(7):1283-1285
目的探讨颈侧切开术治疗较大的嵌顿性食管异物的适应证及临床诊疗要点,提高对食管异物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23例采取颈侧切开入路行食管异物取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发病时间、异物种类及形状、手术方法等。结果 23例食管异物患者均经颈侧切开手术治疗,无食管穿孔、食管周围炎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内均顺利出院。结论对于食管上段较大的嵌顿性异物,颈侧切开入路可扩大手术视野,减少手术盲区,避免食管壁的不规则损伤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7.
癌基因c—erbB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扩增与过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对9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癌基因cerbB2进行研究。8例(86%)显示cerbB2的基因扩增,扩增与肿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5)。24例(258%)显示cerbB2的蛋白过表达,过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P<001)、临床分期(P<005)及复发(P<005)均呈正相关。提示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cerbB2的过表达比扩增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8.
胃癌雌激素受体与癌胚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渊  陈长春等 《上海医学》1993,16(2):95-95,81
癌胚抗原(CEA)与胃癌组织类型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Tokunaga 在胃癌组织中检测出雌激素受体(ER),且与患者的性别和组织类型有关。但胃癌中 CEA 与 ER 同时检测及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ADM)修复膜(或联合转移肌瓣)修复82例头颈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对82例头颈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应用异种ADM修复膜(或联合转移肌瓣)进行修复,其中65例直接以修复膜覆盖黏膜缺损的创面,另17例将修复膜被覆于转移的肌肉组织瓣表面。53例于术后2~4周加行放疗。分别于术后1、3、6、12、18、24、30、36、48及60个月进行随访,电子喉镜下观察手术部位的修复情况以及患者的呼吸、吞咽、发声等功能。结果:77例患者手术切口Ⅰ期愈合,另5例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经引流、局部换药后Ⅱ期愈合;均顺利拔除气管套管及胃管,无局部瘢痕狭窄等发生。随访满1、3及5年者分别有78、49和14例,其中加行术后放疗者分别有53、32和12例。局部病变静止者均未发现排斥、过敏等反应。结论:应用异种ADM修复膜(或联合转移肌瓣)修复头颈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具有相对简便易行、手术安全边缘足够、器官功能保存较好、喉狭窄发生率较低等优点,近远期修复效果均十分确切。  相似文献   
30.
平阳霉素对鼻息肉病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平阳霉素对鼻息肉病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表达的影响,探讨平阳霉素治疗鼻息肉病的机制。方法应用TNF单克隆抗体分别对19例鼻息肉病患者平阳霉素治疗前和治疗后鼻息肉病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TNF在鼻息肉病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平阳霉素治疗后鼻息肉病组织中的腺体数和血管数比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平阳霉素治疗后鼻息肉病鼻息肉组织中腺体和血管TNF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P<0.05);上皮细胞TNF阳性表达率治疗前为(45.37±12.16)%,治疗后为(28.49±11.9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平阳霉素可减少鼻息肉病组织中腺体和血管数量以及减少上皮细胞、腺体和血管中TNF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