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合并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骨科创伤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0例合并SIRS、麻醉前创伤评分≤13分、手术时间4h以内、估计累计出血量≥1000ml的骨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两组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全麻诱导方式相同,对照组给予依托咪酯0.2~0.3mg/kg静脉注射,异丙酚组给予异丙酚1.O~2.0mg/kg静脉注射,并术中维持,其余处理方法相同。分别于全麻诱导前、麻醉后5min、术毕、术后1d和7d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各组于麻醉后5min与诱导前比较亦无明显变化;术毕及术后1d两组炎性细胞因子均升高,但异丙酚组升高幅度较小,相同时间点两组间IL-6、IL-8、TNF—α差异有显著性(Pd0.05);术后7d两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O.05)。结论:异丙酚对SIRS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生成具有抑制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机体过度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轻比重等容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麻用于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就诊的L_4—L_5和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5例,男40例,女35例,年龄40~65岁,BMI 20~26 kg/m~2,ASAⅠ或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三组:0.15%罗哌卡因组(R_(0.15)组)、0.18%罗哌卡因组(R_(0.18)组)和0.2%罗哌卡因组(R_(0.2)组),每组25例。轻比重低浓度罗哌卡因腰麻下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在腰穿针回抽脑脊液通畅后,R_(0.15)组注入0.15%罗哌卡因5 ml,R_(0.18)组注入0.18%罗哌卡因5 ml,R_(0.2)组注入0.2%罗哌卡因5 ml。记录感觉神经阻滞情况,包括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痛觉阻滞平面、最高痛觉阻滞时间、麻醉持续时间。记录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包括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Bromage分级2分、2~4分和4分的例数以及术中疼痛感受分级情况。结果 R_(0.2)组最高痛觉阻滞平面高于R_(0.18)组和R_(0.15)组,且R_(0.18)组高于R_(0.15)组。R_(0.2)组麻醉持续时间明显长于R_(0.18)组和R_(0.15)组(P0.05),且R_(0.18)组明显长于R_(0.15)组(P0.05)。R_(0.2)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R_(0.15)组和R_(0.18)组(P0.05),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长于R_(0.15)组和R_(0.18)组(P0.05),且R_(0.18)组明显长于R_(0.15)组(P0.05)。R_(0.2)组和R_(0.18)组Bromage评分2分的比例明显高于R_(0.15)组(P0.05)。R_(0.2)组和R_(0.18)组术中感受无痛的比例明显低于R_(0.15)组(P0.05),轻、中度疼痛的比例明显高于R_(0.15)组(P0.05)。三组均无一例Bromage评分4分、术中感受为重度疼痛。结论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麻醉适宜腰麻浓度和剂量为0.18%罗哌卡因5 ml,在同等容量前提下较0.15%罗哌卡因有效,较0.2%罗哌卡因对患者下肢运动影响小。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高位硬膜外封闭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可行性。方法研究2008年12月至2009年11月间共收治的交感型颈椎病患者95例,执行严格的诊断、纳入标准,行高位硬膜外封闭治疗。结果95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近期疗效的有效率为68.42%。结论高位硬膜外封闭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是安全,合理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4.
氯胺酮不良反应国内文献系统性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氯胺酮文献报道的不良反应, 提示氯胺酮应用时应掌握其适应症和禁忌症, 并尽可能用小剂量和常规剂量, 同时辅以颠茄类、镇静安眠类药物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5.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涉及广泛的认知功能,包括工作记忆、长期记忆、信息处理、注意和认知灵活性,对生活质量、社会依存度和死亡率产生不利影响。然而,POCD的神经发病机制和针对性干预在很大程度上尚待确定。根据以前的证据,POCD的发病率从8.9%到46.1%不等,病理生理学也尚不清楚。对于实施髋关节骨折或置换手术后的老年人来说,POCD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与住院时间延长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增加密切相关。由于缺乏对POCD及其多因素病因的了解,对POCD的特异性预测及其治疗相当困难。因此,为POCD的预测和危险分层寻找非侵入性和可靠的生物标记物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盲探插管装置在困难气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评估为困难气道的手术患者55例,直接采用盲探插管装置经鼻插管25例,传统的盲探或明视气管插管30例。结果:采用盲探插管装置经鼻插管的25例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2%;传统的盲探或明视气管插管的30例患者,经3次插管成功20例,经窥喉明视协助成功6例,其余4例在插管困难改用盲探插管装置插管成功,其中2例面罩通气困难,用盲探插管装置紧急通气后插管成功。结论:盲探插管装置用于困难气道,插管成功率高,安全性能好,对患者损伤小,能快速开通气道,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7.
右美托咪啶在围麻醉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生物医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药物的新品种逐 年增加,新剂型不断涌现,对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近年来有关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在临床 手术麻醉期和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应用的 报道较多[1-4] .DEX 可能直接激动下丘脑及延脑的中枢突触后 膜α2 受体,使抑制性神经元激动,减少中枢交感神经冲动传出, 从而抑制外周交感神经活动;同时激动外周交感神经突触前膜 α2 受体,增强其负反馈作用,减少末梢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慢心率,降低血压.DEX 属于高选择性肾 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主要作用于蓝斑核(lcuos cruleus,LC),产 生剂量依赖性镇静、催眠、镇痛和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作用;DEX 可降低各种因素引起的对机体不利的应激,因此已被广泛应用 于神经外科和各类手术的麻醉以及ICU 的镇静、镇痛.但随着 DEX 的广泛临床应用,已见DEX 所致严重呼吸抑制的报道,应 引起麻醉医师的高度警惕.因此本文就DEX 药理学特点、对机 体应激反应的作用、麻醉期间的应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 用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熵指数在全麻期间意识水平监测的有效性和特点。方法:全部为ASAⅠ-Ⅲ级骨科手术病人48例。麻醉诱导:丙泊酚2 mg/kg,舒芬太尼0.5μg/kg,顺苯磺阿曲库铵0.15 mg/kg。麻醉维持:七氟醚吸入,维持在1.0 MAC,麻醉全过程同时监测熵指数(Entropy),根据脑电监测追加舒芬太尼及丙泊酚。观察监测麻醉过程的变化:基础值、意识消失时、气管插管前、插管即刻和气管插管后1、3、5 min,呼之睁眼的Entropy值(分别记录为状态熵SE、反应熵RE),结果:诱导后RE、SE值均显著下降(P〈0.01);术毕RE、SE值逐渐回升,病人呼之睁眼时RE、SE值均接近基础值,RE值回升最快。结论:熵指数作为全麻期间意识水平监测敏感、有效,反应熵监测反应快。  相似文献   
39.
邱颐  丁玉美  安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5):3731-3732
目的观察七氟烷用于困难气道患者的全麻诱导效果,评估其临床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术前评估为困难气道的手术患者35例,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患者入室开放静脉后常规给予盐酸戊己奎醚(长托宁)0.5 mg,患者自主呼吸,辅助局部呼吸道表面麻醉,面罩吸入氧气6 L/min+8%七氟烷吸入诱导,直至睫毛反射消失,所有患者均行气管插管。结果七氟烷吸入诱导成功插管30例,其余5例经3次插管失败后,自主呼吸及意识恢复,改用其他方式插管,七氟烷吸入诱导插管时间在(180±35.2)s,呼吸道分泌物少,肌松好,呼吸抑制不明显,气道耐受性好,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七氟烷用于困难气道患者的全麻诱导是一种可行、安全且损伤小的插管方式。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外科手术自体血回输对患者血清炎症性细胞因子白介素 1β(IL 1β)、白介素 6(IL 6)、白介素 8(IL 8)、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影响。方法 30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自体血回 输组15名;异体输血组15名。两组均于麻醉前、术后1天、术后7天采外周静脉血5ml,离心后取血清2ml于低温 冰柜保存待检。结果 术后1天IgA、IgG两组均降低,IL 6、IL 8、TNF α两组均升高,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术后7天与术前相比,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L 1β、IgM两组变化不显著,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炎症性细胞因子IL 6、IL 8、TNF α及免疫球蛋白IgA、IgG在自体输血、异体输血后变化有显著差异。自体 输血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异体输血抑制了患者术后抗感染及伤口愈合等能力,对免疫功能抑制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