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43篇
内科学   11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0世纪50年代以来,机械通气逐渐成为呼吸衰竭最重要的治疗手段.虽然机械通气技术不断进步,但人机同步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大挑战.即使在辅助通气模式下,仍有25%的有创通气患者存在严重的人机不同步[1].而无创通气时,由于漏气等原因,严重人机不同步的比例更高达43%[2].人机不同步除影响氧合、增加呼吸做功及引发患者不适外,更可能导致跨肺压升高而增加通气相关肺损伤( VALI).面对如此严峻的现状,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机械通气人机同步的问题,为改进人机同步性探索对策.  相似文献   
72.
重症感染是全身性感染导致的以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由于重症感染起病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微循环的监测,参考生物标志物,不但有助于指导重症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抗生素的选择,并且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重症感染治疗的重点在于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感染部位引流的同时,早期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进行早期目标导向的积极液体复苏,并且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和调整心脏功能,以改善和维持组织灌注,保护其他器官的功能。  相似文献   
73.
急救药品是临床各科室必备药品,药品管理水平是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的坚强后盾,决定了危重患者抢救质量。传统管理手段将药品数量作为关注重点,而往往忽视药品名称、剂量甚至质量,给日后急救工作带来了潜在隐患。作者认为传统管理手段所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医护人员责任心及意识缺乏,急救药品使用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方面,通过认真总结后提出完善规章制度、制定急救药品分布图、施行急救药品有效期的动态管理、加强急救车封条管理等措施,以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促进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4.
医院获得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死危险因素分析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院获得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急肾衰)是感染、创伤、休克的最严重后果之一[1]。我们调查了1991-1996年监护室(ICU)危重病患者,分析医院获得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病死相关危险因素,以探讨急肾衰治疗的临床对策。 一、对象与方法 1.诊断标准:根据1991年美国胸科学会/危重病医学会联席会议标准[2]诊断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全身性感染、严重全身性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根据Fry标准,诊断多器官功能衰竭(MOF)。 2.调查内容:(1)免疫功能状况;(2)慢性器官功能衰竭史;(3)记录人…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比较小剂量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对心脏手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12例心脏手术后低心排患者分别持续静脉泵入 5~ 10 μg·min- 1 ·kg- 1 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 ,观察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改变。结果 :与给药前相比 ,10 μg·min- 1 ·kg- 1多巴胺和 5~ 10 μg·min- 1 ·kg- 1 多巴酚丁胺给药后均能显著提高心脏指数 (CI) ,但同样使CI增加5 0 %~ 70 % ,多巴酚丁胺只需 5 μg·min- 1 ·kg- 1 ,而多巴胺需要 10 μg·min- 1 ·kg- 1 。 5~ 10 μg·min- 1 ·kg- 1 多巴酚丁胺使体血管阻力指数 (SVRI)和肺动脉嵌顿压 (PAWP)显著降低 ,而多巴胺对SVRI和PAWP无显著影响 ,两者对肺动脉压 (PAP)和肺血管阻力指数 (PVRI)均无显著影响。5~ 10 μg·min- 1 ·kg- 1 多巴酚丁胺均导致氧输送指数 (DO2 )和氧耗指数 (VO2 )显著提高 ,但 5~10 μg·min- 1 ·kg- 1 多巴胺对DO2 和VO2 无明显影响。结论 :与多巴胺相比 ,多巴酚丁胺更为有效的提高CI和DO2 、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有助于改善组织缺氧。  相似文献   
76.
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病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调查危重病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病率及患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1991至1996年1056例危重病患者,利用队列研究方法对MOF的患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056例危重病患者中,339例发生MOF,患病率32.1%。1991-1996年6年期间MOF患病率无明显变化,以APACHEⅡ评分对患病率进行调整,调整率6年间均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77.
邱海波  郭风梅 《急诊医学》1999,8(6):383-385
目的: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潮气量(VT)条件下,10例重度ARDS患者肺力学及动脉和脉血气参数改变。结果:当VT从常规10~12ml/kg降至6~8ml/kg时,患者均出现PHC,动脉氧分压和氧饱和度无显著变化,肺内分流率显著升高(P〈0.05),气道平台压力和平均压力均显著降低,吸气顺应性中最后20R4 顺应必瑟总  相似文献   
78.
抑制一氧化氮合成对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邱海波  陈德昌 《急诊医学》1999,8(3):153-155
目的:研究抑制一氧化氮对脂多糖(LPS)导肺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ELISA检测TNFα、IL-1β、IL-6和IL-10浓度,Griess法测定亚硝酸盐浓度。肺湿干得比反映小鼠肺程度。结果:小鼠腹腔注射LPS20mg/kg后,血浆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IL-1β、IL-6、IL-10和亚硝酸盐浓度显著升高。LPS注射前30min给予地塞米松70mg/kg,血浆TNFα、IL-1  相似文献   
79.
白介素-10对肺泡巨噬细胞致炎效应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目的 :探讨白介素 10 (IL 10 )对肺泡巨噬细胞致炎效应的影响。方法 :内毒素 (L PS)刺激体外培养的小鼠肺泡巨噬细胞 ,观察 IL 10对肺泡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 :肺泡巨噬细胞受 10 mg/LL PS刺激后 6、12和 2 4小时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 1β和 IL 6释放达峰值 ,浓度分别为 (1790±985 ) ng/L、(986± 35 7) ng/L 和 (42 33± 6 5 7) ng/L,与 L PS刺激 0时比较 ,P均 <0 .0 5。IL 10在 L PS刺激后 8小时持续升高〔(2 38± 87) ng/L〕,2 4小时达到峰值 ,浓度为 (16 0 0± 5 2 1) ng/L(P<0 .0 5 )。 15 0 μg/L IL 10单克隆抗体抑制内源性 IL 10释放后 ,导致 TNFα、IL 1β、IL 6释放明显增加 ,分别达 (16 89± 36 4) ng/L、(12 0 0± 2 5 3) ng/L 和 (5 2 6 9± 112 7) ng/L。给予外源性重组 IL 10 (5 0 μg/L) ,则明显抑制 L PS诱导的TNFα、IL 1β、IL 6释放 ,浓度分别降低 5 2 %、84%和 39%。结论 :IL 10对炎症性细胞因子释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补充外源性 IL 10有助于控制肺泡巨噬细胞的异常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猪链球菌II型感染导致感染性休克的器官功能衰竭和支持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05年7月至8月在四川省部分地区发生的休克型猪链球菌II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器官功能衰竭和治疗情况以及预后.结果 15例休克型猪链球菌II型感染患者均有明确的宰杀或处理病死猪肉的病史,从处理病死猪到发病的时间,即平均潜伏期2.13 d,3例死亡患者的潜伏期均<1 d.入院时80%的患者有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表现,符合SIRS四项指标中(2.4±1.0)项.入院时的急性生理和既往健康评分(APACHE) II 为(12.9±5.9).所有患者均给予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治疗.15例患者死亡3例,病死率为20%.存活组和死亡组的APACHE II、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感染相关的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简化性急性生理评分(SAPS) II均无显著差异.15例患者13例发生MODS(86.7%),平均器官衰竭数为(3.1±1.5)个.所有患者均有循环衰竭,其次依次是呼吸(60.0%)、血液(53.3%)、肾脏(40.0%)、肝脏(33.3%)、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25.0%).顽固性感染性休克为最常见的直接病死原因.结论休克型猪链球菌II感染发病急骤,并迅速出现MODS,病死率高,早期实施强有力的抗感染和器官功能支持治疗,能够明显降低休克型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