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机械通气策略.方法:18例病人根据通气方式不同分为3组,A组3例病人采用无创通气(NIPPV)治疗,B组5例在NIPPV 3~6 h后改为有创通气(IPPV),C组10例采用IPPV.结果:A组治愈2例,B组2例,C组4例.A、B组病人通气3~10 h后氧合指数(PaO2/FiO2)与通气前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C组有非常显著提高(P<0.01),NIPPV不良反应主要为局部压伤(3/8)、胃胀气(2/8).IPPV为下呼吸道感染(5/15)、上消化道出血(3/15)、急性肾功能衰竭(2/15).结论:AOPP合并ARDS经典通气治疗为IPPV,但早期或症状较轻的病人可采用NIPPV治疗或用作向人工气道通气的过渡.  相似文献   
52.
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影像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腰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6只,采用腹膜后入路进行腰椎手术,L3/L4椎间盘作为对照椎间盘;L4/L5椎间盘作为假手术椎间盘,只进行暴露;L5/L6椎间盘作为处理椎间盘,手术暴露后用24 G针头从椎间盘的前外侧针刺3次。4周后通过X线片观察针刺损伤对椎间盘高度的影响,通过MRI观察椎间盘在针刺损伤后退变的程度。结果腹膜后入路可以很好的显露新西兰大白兔腰椎间盘,所有动物均成活至术后4周,统计学分析说明针刺、手术暴露以及对照对术后4周椎间盘高度、MRI的T2加权信号强度的影响不同。用Newman-Keuls法对3样本均数两两比较结果显示:L3/L4与L4/L5之间的均数比较P〉0.05;L3/L4和L5/L6之间的均数比较P〈0.01;L4/L5和L5/L6之间的均数比较P〈0.01。结论术后4周针刺损伤实验动物椎间盘可以造成椎间盘高度、MRI的T2加权信号强度的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椎间盘损伤是造成椎间盘退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3.
外部性脑积水(Extermal Hydrocephalus简称EH)是发生在早期婴幼儿的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CT问世以前,此病不被人们认识常致误诊.现将本院自1999年至2003年的20例EH并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4.
55.
赵新刚  徐微微 《中外医疗》2012,31(5):102-103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联合诺和灵N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74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饮食及运动治疗的基础上餐时口服瑞格列奈0.5~1.0mg,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诺和灵N,疗程2个月。观察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肌酐、尿素氮变化。结果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肌酐、尿素氮,2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后结果比较,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素氮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下降明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2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瑞格列奈联合诺和灵N可以明显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出,改善肾功能,控制血糖,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6.
背景:建立最佳的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动物模型对了解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发生机制、预防与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以针刺损伤制备兔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模型,通过X射线及MRI分析针刺损伤对椎间盘高度及退行性病变的影响。 设计:随机对照观察。 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 材料:实验于2005-06/2006-04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动物中心完成,选用6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拘,平均6月龄,体质量平均为2.5 kg,均来自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动物中心,许可证号码为SCXK (hu) 2002-0006。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 方法:①采用腹膜后入路对实验兔腰椎进行手术,以L3~4椎间盘为正常对照, 不做处置;L4~5椎间盘作为假手术,只进行暴露;L5~6椎间盘暴露后用24 G针头从椎间盘的前外侧针刺3次。②分别于术前及术后4周采用Simens公司CR机拍摄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测量L3~4,L4~5及L5~6椎间隙高度,计算与术前椎间隙高度比值;采用Simens Avanto 1.5 T 医用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检测各节段腰椎间盘T2加权信号,根据信号强度记分,4分为正常椎间盘,髓核内信号均匀、明亮;3分为轻微退行性病变椎间盘,T2加权信号部分降低;2分为中度椎间盘退行性病变,T2加权信号明显降低;1分为重度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其T2加权信号明显降低,而且伴有椎间隙狭窄。 主要观察指标:①腰椎X射线侧位片椎间盘高度变化。②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程度。 结果:纳入实验兔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椎间盘高度变化:L3~4及L4~5术后与术前椎间盘高度比分别为0.982 5±0.017 08,0.972 5±0.017 08,均高于L5~6椎间盘高度比(0.550 0±0.025 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②腰椎MRI的T2加权像上观察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程度:L3~4及L4~5椎间盘T2加权像信号得分分别为(4.00±0.0),(3.75±0.5)分,均高于L5~6椎间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针刺损伤实验兔椎间盘4周后可造成椎间盘高度降低,并使椎间盘出现明显退行性病变。  相似文献   
57.
1992年,德国Daniel Rosenthal及其同事[1]和美国Mcichael Mack、John Regan[2]等人分别单独地开始了胸腔镜用于脊柱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8.
应用Isola内固定系统矫治重度脊柱侧凸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Isola脊柱内固定系统矫治重度脊柱侧凸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1998年6月至2003年1月应用Isola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重度脊柱侧凸32例,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25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3例,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凸4例。冠状面主弯Cobb角92.1°±11.4°(75°~116°)。根据不同的侧凸类型、侧凸角度、柔韧性等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矫形、分期前后路联合矫形或单纯后路矫形手术,术中运用悬臂技术产生的平移力进行矫形,同时应用椎板下钛缆固定。比较术前、术后冠状面和矢状面的畸形程度,并通过躯干侧移(LT)值分析躯干平衡的重建。结果:随访6~48个月,平均18个月,全组患者术后冠状面矫形效果明显,Cobb角术后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主弯平均Cobb角矫正率为53.8%,末次随访冠状面Cobb角平均丢失3.3°±3.8°。矢状面上81.3%的患者恢复了胸椎生理性后凸(30°~50°),84.4%的患者恢复了腰前凸(40°~60°)。术后LT值矫正率为67.1%,与冠状面Cobb角的矫正率呈正相关。结论:应用Isola内固定系统矫治重度脊柱侧凸,利用悬臂技术产生的平移力尤其与椎板下钛缆矫形固定相结合,可获得冠状面上较高的矫正率,同时可获得矢状面的矫正并达到躯干平衡。  相似文献   
59.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1],其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点。近年来随着骨组织工程学的发展,在基础及临床研究中,利用中药干预各种生长因子促进股骨头坏死愈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些细胞因子包括三类:①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60.
背景:以往的研究表明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hBMP·7)能够有效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修复受损的椎间盘基质,恢复椎间盘高度.因此有希望用于控制和逆转椎间盘退变.然而重组蛋白半衰期短,生物学活性低,退变椎M盘中很难保持骨形态发生蛋白7浓度.基因治疗能够宵效预防这些缺陷.目的:观察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转染对原代培养的兔髓核细胞牛物学活性的影响,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治疗椎间盘退变的体内实验研究奠定基础.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细胞学体外实验.于2005-12,2006-09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全军胸心外科研究所实验室完成.材料:4周龄新西兰大耳白兔6只,体质量约500 g.Ad-hBMP7由长海医院胸心外科研究所构建.方法:麻醉后处死白兔,提取髓核,依次经过链霉蛋白酶、Ⅱ型胶原酶和儿型DNA酶在37℃条件下消化4 h,细胞接种于培养皿内,孵箱内培养,7 d后每周更换培养液2次.将细胞随机分为3组,用整合有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的腺病毒感染髓核细胞,整合有Lac-Z基因的腺病毒感染的髓核细胞以及末转染的髓核细胞作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blot的方法在不同水平检测其表达情况,以四甲基偶氮唑盐的方法观察其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以改进的二甲基亚甲蓝色比色法和ELISA法观测人骨形态发牛蛋白7基因转染对细胞合成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能力的影响.结果:鉴定确定入骨形态发牛蛋白7基因为正向插入腺病毒载体,无突变.原代培养的兔髓核细胞形态与文献报道一致.腺病毒载体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能够高效转染髓核细胞,并表达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同时促进了髓核细胞增殖以及合成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具有逆转兔椎间盘退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