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Hybrid手术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ODL)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2017年7月—2020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手术治疗的7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前路组35例和后路组35例,前路组患者行Hybrid手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联合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CDR)],后路组患者行EODL。记录2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通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JOA改善率、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满意度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统计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后路组比较,前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减少(P<0.01),术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后路组比较,前路组患者JOA评分和JOA改善率明显升高(P<0.01),NDI评分和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J...  相似文献   
62.
利用微载体悬浮培养人脂肪基质干细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微载体悬浮培养系统(RCCS)对成人脂肪基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stromal cells(ADSCs) 的培养效果,为大量、快速扩增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RCCS系统采用微载体Cytodex 3为贴壁依赖性细胞ADSCs提供贴壁条件,浓度为5 g/L.静止培养在12孔培养板中.两系统细胞接种密度均为1×108cells/L.分别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并对用RCCS培养的细胞进行细胞表型、分化能力进行检测.结果: 微载体悬浮培养9 d后达到最大活细胞密度(1.60×109cells/L),静止培养第7日就达到最大活细胞密度(3.38×108cells/L).在微载体悬浮培养条件下,ADSCs生长更为旺盛,细胞产量更高,优于静止培养.11 d后,ADSCs依然保持其干细胞特性.结论: 利用生物反映器以及微载体技术有利于ADSCs的大规模扩增,是扩增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3.
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离与纯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利用免疫磁珠分离成人骨髓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erve growth factor receptor,NGFR)阳性细胞,获得同质性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方法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成人骨髓中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s).对MNCs进行常规贴壁培养或应用磁分离技术分离NGFR+细胞.分别检测NGFR+细胞和常规贴壁培养所获BMSCs体外扩增和集落形成能力,分析其细胞表型和细胞周期,并进行成骨、成脂肪诱导.结果免疫磁珠分离获得NGFR+细胞的纯度为(90.4±4.7)%,NGFR+细胞较贴壁培养获得BMSCs具备更强增殖能力和成骨及成脂肪分化潜能.结论利用免疫磁珠分离骨髓NGFR+细胞可以获得同质性原始BMSCs.  相似文献   
64.
组织工程骨对羊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复合生物活性陶瓷材料β磷酸三钙(TCP)修复羊跖骨节段性缺损的能力。方法将24只成年中国美利奴绵羊随机分成3组,制备单侧跖骨21mm长节段性缺损,缺损分别采用相应方法修复:材料 细胞组,缺损区植入β-TCP MSCs复合体(n=10);单纯材料组,缺损区植入单纯β—TCP(n=10);空白组,缺损区不作处理(n=4)。术后1、3和6月处死动物并取材,做大体形态学、组织学、X线检查。结果术后6月检查结果显示,在材料 细胞组,骨生成能力明显强于单纯材料组;而空白组仅在骨折断面处生成少量松质骨,骨缺损不能修复。结论生物活性陶瓷β—TCP与MSCs结合能明显提高骨生成速度,在修复长骨干节段性缺损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5.
急性白血病(简称急白)是一种常见的造血系统恶性疾病。由于并发症多,死亡率仍高,因此分析急白死亡因素,探讨提高缓解率、延长生存期的方法很有必要.本文对141例急白死亡因素,结合26例尸检进行分析、讨论,报道如下:资料与分析141例急白均系本院住院确诊治疗并在本院  相似文献   
66.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Kümmell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PKP治疗28例,采用PVP治疗20例。男5例,女43例;年龄60~75岁,中位数67岁;病变椎体位于T102例、T119例、T1215例、L114例、L24例、L31例、L41例、T12和L11例、T9和T121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术后2 d、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的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与邻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凸Cobb角。结果:(1)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注射量。PKP组手术时间长于PVP组[(68.35±11.63)min,(45.29±9.76)min,t=-7.454,P=0.000],骨水泥注射量少于PVP组[(2.95±0.56)m L,(3.29±0.66)m L,t=1.856,P=0.070]。(2)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0.076,P=0.785);2组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0.132,P=0.895);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腰背部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710.533,P=0.000);2组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随时间均呈降低趋势,且2组的降低趋势完全一致[(8.00±0.82)分,(3.18±0.61)分,(2.25±1.04)分,(1.82±0.95)分,F=301.206,P=0.000;(7.85±0.93)分,(2.90±0.64)分,(2.30±0.98)分,(2.00±0.97)分,F=189.922,P=0.000]。(3)ODI。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0.785,P=0.380);2组患者ODI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0.341,P=0.733);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OD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689.909,P=0.000);2组患者ODI随时间均呈降低趋势,且2组的降低趋势完全一致(69.79±10.84,38.39±5.65,25.50±4.14,21.61±3.75,F=296.004,P=0.000;71.55±9.57,40.50±4.38,27.05±3.71,20.25±3.39,F=304.494,P=0.000)。(4)伤椎前缘高度。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1.128,P=0.002);2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5.030,P=0.000);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伤椎前缘高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182.068,P=0.000);术前和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3±1.33)mm,(14.05±1.21)mm,t=-1.898,P=0.064;(17.09±1.52)mm,(17.75±1.63)mm,t=-1.441,P=0.156];术后2 d和术后1个月,PKP组伤椎前缘高度均小于PVP组[(19.02±1.51)mm,(20.55±0.72)mm,t=-4.207,P=0.000;(17.56±1.87)mm,(18.75±2.09)mm,t=-2.075,P=0.044]。(5)伤椎与邻椎前缘高度比值。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3.048,P=0.001);2组患者伤椎与邻椎前缘高度比值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605,P=0.011);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伤椎与邻椎前缘高度比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501.461,P=0.000);术前和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伤椎与邻椎前缘高度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07±2.17)%,(50.78±3.84)%,t=-1.959,P=0.056;(73.50±3.48)%,(74.65±4.19)%,t=-1.036,P=0.306];术后2 d和术后1个月,PKP组伤椎与邻椎前缘高度比值均小于PVP组[(74.81±3.65)%,(78.58±6.73)%,t=-2.497,P=0.016;(73.89±4.24)%,(76.85±3.73)%,t=-2.501,P=0.016]。(6)伤椎后凸Cobb角。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0.777,P=0.002);2组患者伤椎后凸Cobb角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2.224,P=0.027);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伤椎后凸Cobb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89.178,P=0.000);术前和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伤椎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70°±1.71°,19.89°±1.19°,t=-1.930,P=0.060;13.59°±2.42°,13.39°±2.65°,t=-0.281,P=0.780);术后2 d和术后1个月,PKP组伤椎后凸Cobb角均大于PVP组(16.78°±2.27°,14.69°±3.33°,t=-2.417,P=0.020;14.50°±2.65°,12.89°±2.11°,t=0.140,P=0.024)。(7)安全性。PVP组1例出现骨水泥椎旁渗漏,PKP组2例出现骨水泥上椎间隙内渗漏,2组患者均未出现伤椎再骨折和邻椎骨折等并发症;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采用PVP与PKP治疗Kümmell病,均能缓解腰背部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改善脊柱功能,且并发症少。前者在缩短手术时间、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方面优于后者,但后者较前者骨水泥注射量少。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督脉瘀阻证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东直门医院骨三科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督脉瘀阻证需要后路手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29例,比较术后3个月椎管扩大率[(术后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100%],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脊髓功能(JOA)评分,颈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督脉瘀阻证候积分。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患者随访时间6~18个月。术后3个月椎管扩大率74.36%±10.59%.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督脉瘀阻证候积分较术前升高,VAS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从解剖结构上解除脊髓压迫,扩大椎管容积,疏通督脉瘀阻,防止神经损害进行性加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提高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玻璃纤维桩在前牙冠折修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新余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口腔修复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铸造金属桩修复,观察组(30例)采用玻璃纤维桩修复,两组均持续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口腔修复效果、牙周碱性磷酸酶水平、牙周袋深度、牙齿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颜色匹配度、边缘适合度及修复体完整性分别为93.33%、93.33%、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66.67%、70.00%(P<0.05)。修复后,观察组牙周碱性磷酸酶、牙周袋深度水平分别为(333.18±40.34)U/L、(1.11±0.25)mm,低于对照组的(389.80±51.80)U/L、(1.66±0.29)mm(P<0.05)。修复后,观察组牙齿功能中的语言、外观及舒适度评分分别为(4.02±0.48)、(4.11±0.46)、(4.15±0.4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44±0.50)、(3.35±0.43)、(3.34±0.44)分(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  相似文献   
69.
[目的]比较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椎弓钉非融合与融合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2月62例三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0例采用椎管减压非融合椎弓钉-PEEK棒固定,32例采用减压常规钉-棒融合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等级、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非融合组手术时间[(172.2±48.7) min vs (216.5±75.4) min, P<0.05]及术中出血量[(216.5±75.4) ml vs (268.8±94.5) ml, P<0.05]显著优于融合组。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8.1±3.8)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及LSDI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7.2±4.1) vs (9.7±3.9), P<0.05]及末次随访时[(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