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皮肤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癌症恶病质及营养支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恶病质病因及发病机制、营养支持问题进行综述,重新认识营养支持对癌症病人的重要性,指出提供营养支持对于癌症病人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2.
瘢痕疙瘩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单纯放射治疗、手术加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直线加速器(6MeV)电子束放射治疗104例瘢痕疙瘩,其中单纯放疗50例,手术切除后放疗54例。照射剂量14~16Gy44例,16~20Gy60例,每次2Gy,共1.5~2周。术后放疗在24h内开始30例,拆线后开始24例。结果:(1)单纯放疗与手术后放疗比较:治愈率分别为44%和55.6%,有效率分别为66%和83.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术后24h内放疗与拆线后放疗比较:治愈率分别为83.3%和41.7%,有效率分别为96.7%和62.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放疗剂量为Dt-14~16Gy和Dt-16~2()Gy的治愈率分别为45.4%和52.7%,有效率均为75%,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后放疗是治疗瘢痕疙瘩的有效方法,尤其是术后24h内放疗效果好于拆线后放疗。  相似文献   
53.
性激素对腋臭发病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腋臭的确切发病机制不很明确,一般认为与顶泌汗腺(大汗腺)的分泌功能异常有关.顶泌汗腺受内分泌影响,是性激素的靶器官,故腋臭都在青春期发病,至老年期减轻或消失.绝大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可能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对于腋臭的发病机制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性激素对腋臭发病机制的影响,从而为腋臭的非手术治疗,如内分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对于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腋臭患者可以尝试局部外用拮抗性激素受体的内分泌治疗,但这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1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人结肠癌组织中c-erbB-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研究80例人结肠癌组织标本、30例癌旁黏膜组织、30 例正常结肠黏膜上皮中c-erbB-2基因的表达.结果 癌组织c-erbB-2 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 62.5%、26.7%、6.7%,P<0.05).c-erbB-2阳性表达率在Dukes C和D期和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Dukes A和B期和无淋巴结转移者(81.8% vs 48.9%,P=0.003).结论 c-erbB-2 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有较高的特异性,c-erbB-2基因在分期晚和有淋巴结转移者中表达较高,提示可以作为结肠癌的诊断或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梭形细胞变异型非特指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梭形细胞变异型非特指性DLBCL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基因重排检测并文献复习.结果 2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15岁和22岁.例1发生于腹腔肠系膜及大网膜,例2发生于前上纵隔.镜下肿瘤细胞肉瘤样生长,交错呈束状排列,间质有明显胶原纤维;肿瘤细胞胞质较少,核呈梭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粗颗粒状.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CD45、CD20、CD79a、Pax5和MUM-1弥漫(+),例1 CD5(+),例2CD5(-),而其他抗体2例均(-).IgH基因重排可见较强克隆性重排条带.结论 梭形细胞变异型非特指性DLBCL非常罕见,需要与多种梭形细胞肿瘤鉴别.准确的诊断需要病理形态学观察与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检测相结合,治疗以放、化疗为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6.
赵东利  刘锐  邓怀慈  魏红霞 《西部医学》2014,26(9):1141-1143
目的观察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单纯放疗和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62例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分成A、B两组各31例,A组(单纯放疗组)给予术后单纯放疗(DT60Gy);B组(同步放化疗组)给予与单纯放疗组相同的放疗方法,放射治疗期间口服替莫唑胺(75mg/m^2·d)同步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后开始辅助化学治疗,即口服替莫唑胺150~200mg/(m^2·d),连续5天,每28天为1个疗程,共用6个周期。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地塞米松、甘露醇等降颅压治疗。结果脑胶质瘤术后同步放化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0%、50.50%和31.OO%,优于术后单纯放疗组的60.50%、25.50%和14.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同步替莫唑胺放化疗疗效优于术后单纯放疗。  相似文献   
57.
异长春花碱(NVB)是长春碱类的化疗新药,由于强烈的局部刺激作用,易导致静脉炎。为了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对36例癌症病人94例次化疗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给药。结果显示:将NVB加入生理盐水150ml中并于20min~25min内静脉输入后,再用生理盐水500ml沿此静脉快速输入,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8.
匐行疹1例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2岁.因右侧臀部线状皮疹伴瘙痒半月就诊.半月前家长发现患儿右侧臀部一黄豆粒大小红色丘疹,搔抓明显.数天后以丘疹为始端出现一线状损害,并以每日数毫米的速度向躯干方向蜿蜒移行.患儿有海南居住史,与家中猫和狗有密切接触.体检: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右侧臀部见一长约3cm蜿蜒曲折的线状红斑,略隆起于皮面,宽约2mm.皮损始端见一约黄豆粒大小红色丘疹,轻度糜烂结痂(图1).  相似文献   
59.
60.
c-myc基因是一类细胞癌基因,位于人体第8号染色体上。具有多重功能:有转录因子活性、可启动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分化、调节细胞周期并参与细胞凋亡,但目前对c-myc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两个相反过程的机制尚不清楚,放射线对c-myc基因的表达是否有影响亦少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c-myc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及放射线对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