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11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分析总结26例足踝部腱鞘滑膜巨细胞瘤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及效果。方法 回顾2012年至2014年手术治疗的26例足踝部腱鞘滑膜巨细胞瘤患者,其中结节型10例,弥漫型16例。就患者性别,年龄,治疗经过、病理发现、术后足踝部功能及评分、肿瘤有无复发等分析总结。结果 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结节型,术前平均98.5±1.2分,术后平均99.1±2.3分,P>0.05;弥散型,术前平均78.4±2.5分,术后平均83.6±3.1分,P<0.05。其中2例弥漫型术后因踝关节活动受限,足踝部功能评分较术前下降,结节型无复发,2例弥漫型局部复发。结论 手术治疗足踝部腱鞘滑膜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弥漫型腱鞘滑膜巨细胞瘤应根据病灶分布,侵及部位,弥散程度,决定手术切除范围,以期最大程度保留足踝部功能同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2.
摘 要奥沙利铂是继顺铂和卡铂之后的第三代铂类抗癌药物,虽其临床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肾毒性的发生有所缓减,但外周神经毒性反应仍很突出,有效预防或减少其不良反应是临床面对的重要课题。大量研究表明,奥沙利铂与中药联合运用,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及提高疗效。本文拟从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对近些年来中药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癌症的增效减毒作用的研究报道进行述评,以为此类药物及其化疗方案的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刘碧原  谢鸣 《中国药师》2017,(7):1224-1228
摘 要近年来中药与氟尿嘧啶(5-FU)联用治疗肿瘤,特别是消化系统肿瘤取得了良好疗效。研究显示,中药联合5-FU可增强抑瘤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免疫力和生活质量;同时还可以明显减轻5-FU化疗所致骨髓抑制、肝肾毒性及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中药与5-FU合用具有明显的增效和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 :探讨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压迫程度及MR表现与术后功能恢复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 3年中经过减压治疗的颈脊髓病 32例 ,再经过 1~ 3年的临床随访及MR复查 ,采用JOA评分法进行功能评价 ,并对MR图像进行测量与观察。结果 :( 1 )减压后椎管截面积增加了 99 2 1 % ;脊髓截面积增加了6 3 39% ;脊髓矢状径增加了 33 87% ;JOA评分病残改善率为 6 2 2 %。 ( 2 )术前脊髓矢状面图像T1WI及T2WI均为正常信号者 1 7例 ,T1WI正常T2WI可见片状增强信号者 1 5例 ,术后病残改善率分别为88 6 8%和 35 78% ,两组手术前后评分及病残改善率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结论 :MR图像显示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脊髓内异常变化可以更直接地判断脊髓功能恢复状况 ;对有发育性椎管狭窄的颈椎失稳应当早期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56.
目的 介绍一种新型的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系统(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及手术适应征。方法 对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3个间隙用MED治疗,对该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20例术后功能评定按改良Macnab分级:优17例,良2例,可1例。结论 MED系统是一种新型的腰椎间盘摘除手术系统,该技术在髓核摘除基础上又保证神经根充分减压,并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少、恢复快等特点,近期效果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比较观察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柴疏四君汤对肝郁脾虚证模型GYPX大鼠表观效应群的影响。 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郁脾虚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四君子汤组、柴疏四君汤组,共5组,每组10只。后4组大鼠采用慢性束缚+饮食失节+过度疲劳的方法,连续造模4周,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于造模第15 d,中药各组大鼠分别给予柴胡疏肝散4.2 g ·kg-1,四君子汤4.53 g ·kg-1,柴疏四君汤4.27 g ·kg-1ig,1次/d;模型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14 d。观测实验期间各组大鼠的外观行为、体重及体温的变化。 结果 :较之于正常对照组,模型大鼠出现外观行为的异常变化和体温与体重的显著降低。较之于模型组,3方给药组大鼠的外观行为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柴胡疏肝散组大鼠在活动和情绪方面有所改善,四君汤组大鼠在毛发、饮食、大便方面有所改善,柴疏四君汤组大鼠外观行为的诸多方面均有明显改善;3方给药组大鼠的体重和体温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柴疏四君汤组大鼠的体重升高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给药组大鼠的体温均明显升高(P<0.01),较之于柴胡疏肝散组,柴疏四君汤组大鼠体温升高更明显(P<0.05)。 结论 :柴疏四君汤对模型大鼠的外观表征的干预效应优于柴胡疏肝散和四君子汤;疏肝方、健脾方、疏肝健脾方与肝郁脾虚证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联性,疏肝健脾方与肝郁脾虚证的关联性最大。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HPA)轴中枢相关受体的变化及疏肝健脾方药的干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郁脾虚模型组、疏肝组(柴胡疏肝散组)、健脾组(四君子汤组)、疏肝健脾组(柴疏四君子汤组),后4组大鼠采用慢性束缚+饮食失节+游泳疲劳的方法,连续造模4周,正常组不予处理。于造模第15天,中药各组分别给予柴胡疏肝散4.2g/kg、四君子汤4.53g/kg、柴疏四君汤4.27g/kg灌胃,连续14d。检测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ACTHR)、糖皮质激素受体(GR)和垂体下丘脑促皮质素释放激素受体(CRHR)、GR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下丘脑ACTHR、GRmRNA及垂体CRHR、GR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疏四君汤组下丘脑ACTHR、GRmRNA及垂体CRHR、GRmRNA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性增加(P〈0.05,P〈0.01),柴胡疏肝散组大鼠下丘脑GR和垂体CRHR、GRmRNA的表达水平均见显著性增加(P〈0.05),四君子汤组大鼠垂体CRHR、GR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性增加(P〈0.05)。与四君子汤和柴胡疏肝散比较,柴疏四君汤组大鼠下丘脑ACTHR、GR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性增加(P〈0.05),其中柴胡疏肝散组较四君子汤比垂体GRmRNA的表达水平增加更显著(P〈0.05)。结论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HPA轴中的中枢相关受体表达呈全面下调,中药三方对模型大鼠下丘脑ACTHR、GRmRNA及垂体CRHR、GRmRNA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或选择l生上调作用,其中柴疏四君汤的作用最优,其次是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则作用较差。  相似文献   
59.
基于数字医学和"数字解剖学"的发展,裴国献等[1]于2007年首先提出了"数字骨科学"(digital orthopaedics)的概念.这一将骨科学的基础与临床同数字化技术紧密而有机结合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突显了重要的临床价值与潜在的学科生命力,其主要运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不同治法方药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内皮素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5周配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ip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IR大鼠模型.从第11周,西药吡咯列酮1.35 mg·kg-1·d-1中药干预分别给予益气养阴化痰活血方(中药Ⅰ方:11.61 g·kg-1 ·d-1)、益气养阴化痰降浊方(中药Ⅱ方:8.46 g·kg-1 ·d-1)、化痰降浊活血化瘀方(中药Ⅲ方:6.30 g·kg-1·d-1)ig治疗2周.第12周末,用血液流变仪测定全血黏度(200 s-1,5 s-1)、血浆黏度;用放免法检测血浆内皮素( ET-1).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吡咯列酮组大鼠血浆比黏度显著降低(P<0.05);中药Ⅰ方、中药Ⅲ方大鼠高切、低切下的全血比黏度与血浆比黏度均显著降低(P<0.05);用药各组对红细胞压积(HCT)均无明显影响;吡咯列酮组和中药干预各组大鼠血浆内皮素( ET-1)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3种不同治法方药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流变异常有改善作用,并存在有差异性,益气养阴化痰活血方治疗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