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正>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32例,全为男性;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55岁。头部受伤至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45d 至6个月者26例,延至9个月者6例。临床表现头痛、恶心28例,呕吐14例,意识清醒30例,昏迷2例。一侧瞳孔散大2例,视乳头水肿32例。偏瘫26例;CT 脑扫描报告:血肿在左额顶者22例,右额顶者10例;血肿量在50~80ml 者24例(?)100~120ml 者8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应用介入引流治疗的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接受经皮介入引流治疗的142例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术前梗阻时间、术前感染、引流方式、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血清肌酐、术后胆红素下降程度以及术后是否行抗肿瘤治疗作为研究参数,评估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感染(P=0.006)、肝功能Child—Pugh评分(P=0.004)、血清肌酐(P=0.043)、血清总胆红素下降程度(P:0.001)及术后是否行抗肿瘤治疗(P=0.015)是影响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感染(0R=3.729,95%C11.332~6.363,P=0.040)、肝功能Child-Pugh评分≥10分(OR=0.513,95%CI0.375~1.276,P:0.018)及术后抗肿瘤治疗(OR=0.668,95%CI0.210~2.026,P=0.038)是影响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结论在对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时,术前感染、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及术后是否行抗肿瘤治疗可能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对评估该类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3.
赫赛汀治疗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赫赛汀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3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结果治疗组缓解率(20.6%),显著高于对照组(6.6%);治疗组无进展期存活时间为4.8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2.4个月,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继激素类药物、化学类药物之后的新型有效药物治疗方案,是未来乳腺癌药物治疗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临床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药物价格以及单药物作用的温和性,把握临床用药指征,选择合适的用药种类与时机,与手术治疗、放化疗相结合,进一步发挥其作用,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比较手术治疗、全身化疗、全身化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乳腺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8年10月52例乳腺癌肝转移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手术组(12例)和单纯全身化疗组(22例)和全身化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组(18例),分析3组的疗效及预后,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52例乳腺癌术后肝转移患者,全组治疗有效27例(51.9%),手术组有效4例(33.3%),单纯全身化疗组有效11例(50.0%),全身化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组有效12例(66.6%).1、2、3年生存率手术治疗组分别为25.0%(3例)、8.3%(11例)、0,单纯全身化疗组分别为31.8%(7例)、13.6%(3例)、9.1%(2例),全身化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组分别为44.4%(8例)、33.3%(6例)、11.1%(2例),全身化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组生存率明显优于手术治疗组和单纯全身化疗组(P<0.05).结论 采用全身化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乳腺癌术后肝转移疗效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hepatectomy and chemotherapy and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plus chemotherapy on breast cancer complicated with liver metastases. Methods Clinical features of 52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liver metastases from 1996 to 2008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Fifty-two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urgery group (group Ⅰ) , systemic chemotherapy group (group Ⅱ) and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plus chemotherapy group (group Ⅲ). The efficacies of different treatment approach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responsive rate was 51.9% for among all patients. TACE plus chemotherapy produce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partial response rate 66. 6% in comparison with 50. 0% (11 cases) of systemic chemotherapy and 33.3% ( 4 cases ) of hepatectomy ( P < 0. 05 ).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16 months ( 2-50 months)and 1-year, 2-year, 3-year survival rate in three groups was 25.0% , 8. 3% , 0( group I ) , 31. 8% , 13.6%, 8.9%(group Ⅱ)and 44.4%, 33.3%, ll.l%(group Ⅲ), respectively. The survival time of group Ⅲ was the longest (P <0.05). Conclusion Chemotherapy plus TACE may be an effective and safe treatment for liver metastases after breast cancer.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pT2-3N0-1M0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术后的远期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2-3N0-1M0期胸段食管鳞癌127例初治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采用单因素Kaplan Meier法和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127例接受根治手术患者的总生存期(OS)及其影响因素,应用列线图模型实现对患者个体1、3、5年生存率的数值预估。结果 127例患者术后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8%、54.3%、38.4%,中位OS为40.0个月(95%CI:32.285~47.715个月)。Cox多因素分析显示,pT分期(pT2、pT3)、pN分期(pN0、pN1)、有无脉管瘤栓、肿瘤直径(≤3 cm、>3 cm)是影响根治切除术后OS的独立因素,pT3、pN1、有脉管瘤栓和肿瘤直径>3 cm分别较对应项的生存期缩短,风险倍数分别为2.207、2.157、1.758和1.607倍(均P<0.05)。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够准确预测pT2-3N0-1M0期胸段食管鳞癌个体根治术后的生存率。结论 pT2-3N0-1M0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术后的1、3、5年生存率明显下降,预后差,其生存预后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肿瘤直径4个因素密切相关,值得临床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检测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龈下菌斑中的牙周致病菌分布。方法 选取需要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50例,按照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重度狭窄组(36例)和完全闭塞组(14例)。收集术中分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龈下菌斑,采用16S rRNA PCR检测伴放线聚集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ctinomycetemcomitans)、福赛坦纳菌(Tanerella forsythia,T.forsythia)、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denticola)、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ucleatum)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5种牙周致病菌的分布。结果 P.gingivalis、T.denticola、T.forsythia、F.nucleatum在完全闭塞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分别为71.4%、64.3%、42.9%和14.3%,高于在重度狭窄患者中的检出率,其中两组间...  相似文献   
27.
目的:检测GRK6在胆管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胆管上皮组织内的表达情况,并探究抑制GRK6的表达对胆管癌细胞克隆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方法:通过q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GRK6在胆管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RNA干扰技术抑制QBC939细胞中GRK6的表达,检测si...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神经元素3(Ngn3)在不同纯度胰岛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不同纯度胰岛细胞中所携带的干细胞.方法: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采用胰管内注入胶原酶消化法分离成年大鼠胰腺,Ⅰ组(n=10):采用2次消化、不纯化的方法获得胰岛;Ⅱ组(n=10):胰岛沉淀物加入25%Ficoll-400纯化,Ⅲ组(n=10):胰岛沉淀物依次加入25%、11%的Ficoll-400纯化.应用免疫组化、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进行定位、半定量分析,检测Ngn3在不同纯度胰岛细胞中的表达.结果:Ⅰ组获得胰岛纯度约为43.6%±6.29%,Ⅱ组获得胰岛纯度约为65.3%±4.40%,Ⅲ组获得胰岛纯度约为77.6%±6.36%,各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Ngn3在不同纯度胰岛细胞中均有表达,Ⅰ组中Ngn3的蛋白和和核酸水平表达明显高于Ⅱ组、Ⅲ组,Ⅲ组中表达最弱,各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gn3在不同纯度胰岛细胞中均有表达,在低纯度胰岛细胞中表达最明显,提示低纯度胰岛细胞中可能携带较多的干细胞.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和P-钙黏蛋白(P-cadherin)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6例PTC和45例癌旁甲状腺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DK1、ZEB1和P-cadh...  相似文献   
30.
直径7mm的双腔套管穿刺器(附图)是胸腔闭式引流和膀胱造瘘穿刺常用简便器械。1989年9月~1990年6月,我们对10例外伤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经CT扫描定位,采用该器械穿刺治疗,均获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