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0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术前压力管理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成年全身麻醉下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或子宫切除患者,无精神病、麻醉和手术史。随机分为压力管理组(P组)和对照组(C组),各40例。P组利用术前访视掌握患者心理情况,施行压力管理,向患者提供全身麻醉的客观存在和主观感受信息,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心理防御机制。C组仅做常规访视。记录诱导前(T0)、术毕(T1)、拔管时(T2)、拔管后5 min(T3)、拔管后l0 min(T4)各时段HR、MAP、Sp O2,躁动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苏醒时躁动发生率及程度。结果 2组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Sp O2均无差异。麻醉苏醒期患者的HR、MAP升高幅度P组比C组低(P0.05)。P组躁动发生率低于C组,醒期躁动评分低于C组,2组相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前施行压力管理有助于降低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2.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和曲马多预防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术后寒颤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40):右美托咪啶组(D组),曲马多组(T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麻醉诱导: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1mg/kg、舒芬太尼0.25肛∥kg和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TCI丙泊酚血浆浓度3.0ng/ml。插入喉罩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μg/(kg·min),TCI丙泊酚血浆浓度3.Ong/m1,间断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0.1mg/kg,手术开始缝皮时三组分别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曲马多2mg/kg和0.9%NaCl。结果与N组相比,D组和T组术后寒颤的发生率降低(P〈0.05)。与D组和N组相比,T组术后1h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和曲马多可降低宫腹腔镜联合术后寒颤的发生率,对苏醒时间影响小,且右美托咪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曲马多。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静注1,6-二磷酸果糖(FDP)对剖宫产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静脉血pH值的影响,探讨减轻胎儿宫内窘迫症状,提高剖宫产手术新生儿安全性的方法。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2—36岁行剖宫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FDP组,30例)和对照组(Ns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行剖宫产术,实验组于术前14min输注10%FDP溶液,250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0ml。比较两组患者新生儿出生时1、5、10minApgar评分,娩出后进行脐静脉血血气分析。结果FDP组新生儿出生时1minApgar评分高于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0min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DP组新生儿的pH值、静脉血氧分压(Pv02)及HC03-均较NS组偏高,pvCO2值较Ns组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静脉注射FDP后行剖宫产有利于胎儿能量代谢和利用,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提高剖宫产后新生儿的Apgar评分,减轻胎儿窘迫状况。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地佐辛用于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时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S组:舒芬太尼2.0μg/kg;DS1组:地佐辛0.2 mg/kg联合舒芬太尼1.5μg/kg;DS2组:地佐辛0.2mg/kg联合舒芬太尼1.0μg/kg,3组均加托烷司琼10 mg,用生理盐水配成100 ml静脉镇痛。比较3组术后不同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病人自控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泵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DS2组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均高于DS1组及S组(P<0.05);与DS1组比较,S组术后8 h及16 h的Ramesay镇静评分均升高(P<0.05);S组中的恶心发生率高于DS2组(P<0.05)。结论:地佐辛0.2 mg/kg联合舒芬太尼1.5μg/kg用于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时的镇痛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割宫产手术产妇低血压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来自10个研究中心需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220例,随机分为2组,麻醉前Ⅰ组静脉滴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5 mL/kg;Ⅱ组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5 mL/kg.观察输注前(T0)、输注完毕后即刻(T1)、穿刺完毕平卧后即刻(T2)、平卧后1 min(T3)、2 min(T4)、3 min(T5)、4 min(T<6,>)、5 min(T7)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记录术中输液总量、术中尿量、出血量、手术时间、低血压发生率及麻黄碱使用率.结果:2组产妇平卧后T3~7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与T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产妇平卧后各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黄素使用率、术中尿量及术后24 h尿量2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麻醉前静脉滴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可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的低血压.  相似文献   
66.
脊髓阿片受体在异丙酚对大鼠抗伤害性效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脊髓阿片受体在异丙酚对大鼠抗伤害性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体重220~280 g,选取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90只,随机分为9组(n=10):P组、D组和A组分别鞘内注射异丙酚10μg、二甲基亚砜(DMSO)5μl,人工脑脊液5μl;PN组和DN组分别鞘内注射异丙酚10μg、DMSO 5μl,5 min后均鞘内注射纳洛酮15 μg;PC组和DC组分别鞘内注射异丙酚10 μg、DMSO 5 μl,5 min后均鞘内注射高选择性μ受体拮抗剂CTOP 1 μg,PI组和DI组分别鞘内注射异丙酚10μg和DMSO 5 μl,5 min后均鞘内注射高选择性δ受体拈抗剂ICI 174,864 1μg.于首次给药前(T0)、首次给药后10 min(T1)、20 min(T2)、40 min(T3)时采用热水缩尾法测定痛阈,并计算痛阈提高百分率.结果 与T0时比较,T1,2时P组、PN组、PI组和PC组痛阈升高(P<0.05);P组痛阈高于D组,PN组痛阈高于DN组,PI组痛阈高于DI组,PC组痛阈高于DC组(P<0.05);与T1和T2时比较,T3时P组、PN组、PC组和PI组痛阈提高百分率降低(P<0.05);与P组和PC组比较,PN组和PI组首次给药后痛阈提高百分率降低(P<0.05).结论 异丙酚通过大鼠脊髓δ受体介导产生抗伤害性效应.  相似文献   
67.
自 1930年丁卡因问世以来[1] ,作为主要的局麻药而被广泛应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腔阻滞。同时也因毒性大、且丁卡因液体针剂多为医院自制 ,制剂不稳定而使应用受到限制。为观察国产丁卡因粉针剂用于蛛网膜下腔 硬膜外腔联合阻滞 (combinedspinal epiduralanesthesia ,简称CSEA)的优点及效果 ,现将作者应用国产丁卡因粉针剂用于CSEA 116例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下腹部或下肢手术且普鲁卡因皮试阴性的患者 (ASAⅠ~Ⅱ级 ) 116例 ,男 5 6例 ,女 6 0例 ,年龄 x±s(5 1± 13)岁。其中子宫切除术 5 8例 ,直肠手术…  相似文献   
68.
目的评价臭氧液对兔膝骨性关节炎滑膜炎症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3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每组8只。A组不予任何处理;B组仅造模;C组造模成功后,关节腔注射20μg/ml臭氧液2ml,每周1次,连续3周;D组不造模,仅行关节腔注射臭氧液,方法同C组。观察膝关节滑膜形态,检测滑膜组织中IL-6和TNF-α含量。结果 A组滑膜组织无充血水肿,滑膜细胞无增生现象,滑膜组织结构正常;B组滑膜组织正常结构破坏,细胞重度增生,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血管增生充血,滑膜厚度较A组明显增加;C组滑膜组织炎症细胞减少,充血水肿减轻,滑膜厚度较B组明显降低;D组滑膜无炎症表现。与A组比较,D组IL-6和TNF-α含量无明显增高,B、C组IL-6和TNF-α含量明显增高(P0.05),但C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关节腔注射20μg/ml臭氧液2ml可以减轻滑膜炎症,降低滑膜中IL-6和TNF-α含量,且对正常关节滑膜组织无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小剂量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8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罗哌卡因组(R组)蛛网膜下腔注射1%罗哌卡因1.5 mL+0.5 mL生理盐水,罗哌卡因+纳布啡组(R+N组)蛛网膜下腔注射1%罗哌卡因1.5 mL+0.5 mL纳布啡5 mg。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注射混合液,速率为0.1 mL/s。记录感觉神经最高阻滞平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感觉、运动神经的起效及恢复时间。了解术中麻醉效果满意度。记录术中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宫缩痛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结果 2组患者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及恢复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改良评分比较差异明显(P0.05)。2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心动过缓和宫缩痛例数及发生率分别为2∶4(5%∶10%)和3∶1(7.5%∶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 mg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术,麻醉镇痛效果更好,特别是对宫缩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可以安全用于剖宫产手术。  相似文献   
70.
目的确定地佐辛抑制患儿骶管阻滞穿刺诱发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择期行下肢手术患儿,年龄3~7岁,体质量14~22 kg,性别不限,发育正常。麻醉前30 min口服咪达唑仑0.2 mg/kg。入室后静脉注射地佐辛,初始剂量为0.25mg/kg,采用序贯法确定其剂量,穿刺诱发体动反应时下一例上调一级剂量,否则下调一级剂量,相邻剂量比值1.2,5 min后行骶管阻滞。体动反应判断标准:出现穿刺诱发的肢体或/和头颈部的运动反应。计算其ED50及95%可信区间。结果地佐辛抑制患儿骶管阻滞穿刺诱发体动反应的ED50为0.08 mg/kg,其95%可信区间为0.05~0.11 mg/kg。结论地佐辛抑制患儿骶管阻滞穿刺诱发体动反应的ED500.08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