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及超声灰阶弹性成像技术对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灰阶弹性成像检查结果,对以上3种检查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20例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及灰阶弹性成像能清晰显示肿瘤边界,且显示的肿瘤最大径大于常规超声检测值;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3例肿瘤血流信号丰富,超声造影则显示19例肿瘤为富血供.超声造影增强模式12例为快进慢退高增强,余增强方式不一;超声造影显示瘤内坏死区及假包膜效果优于常规超声(P=0.004,P=0.039).灰阶弹性成像显示肿瘤内部回声不均匀,18例白色为主,2例黑色为主.结论 超声造影及灰阶弹性成像可为临床提供更多信息,从而对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提供更多帮助.  相似文献   
72.
韩利杰  马红霞  董秀娟  赵晓武 《临床荟萃》2011,26(24):2126-2129
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肝静脉闭塞病(hepaticveno—occlusivedisease,VOD)的临床特征、高危因素,并探讨其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3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接受HSCT的124例患者VOD的发生情况、高危因素及防治效果。结果124例患者中6例发生VOD,发生率为4.8%;其中中型3例,重型3例;6例患者中4例经治疗后症状缓解,2例患者救治无效死亡,VOD中位持续时间29天。对于VOD发生的危险因素统计分析显示,移植前有肝炎病毒感染者VOD发生率42.9%(3/7),高于无感染者2.6%(3/117)(P〈0.01);移植前肝功能异常的患者VOD发生率25.0%(2/8),也明显高于肝功正常患者3.4%(4/116)(P〈0.05)。对于VOD的预防,联合使用前列腺素E1组VOD的发生率为2.8%(3/108),低于未使用前列腺素E1组18.8%(3/16)(P〈0.05)。在疾病不同阶段、异基因HSCT和自体HSCT、是否含马利兰的预处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否全相合方面,各组间VOD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OD是HSCT中危及生命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病毒性肝炎及移植前肝功异常均明显增加HSCT后VOD的发生率,是发生VOD的高危因素。加用前列腺素E1预防,可降低VO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血小板数目低下时输血后脑梗死罕见,探讨出现脑梗死的原因.方法 回顾3例血小板数目低下患者输血后出现脑梗死的伴随症状、治疗经过、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3例患者均处于细胞恢复期,合并不同程度高血糖、感染症状.结论 血小板数目低下患者在细胞恢复期高血糖、合并感染症状时,输血后可能出现脑梗死.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砷剂在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治疗价值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复发难治MM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0例采用砷剂治疗(亚砷酸组),11例接受既往未使用过的方案治疗或应用含有新药(如硼替佐米)方案治疗(对照组).亚砷酸组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2±5)岁;对照组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9±9)岁.每2个疗程观察总有效率和总生存(OS)时间.结果 亚砷酸组与对照组的中位显效时间分别为8.00个月(6.00~9.00个月)和3.50个月(1.00~24.00个月),总有效分别为3例(3/10)和6例(6/1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砷酸组中位OS时间10.00个月(8.00~24.00个月),对照组为6.00个月(1.00~69.00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0).结论 亚砷酸方案治疗复发难治MM不良反应未增加,性价比高.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进行非清髓性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诱导免疫耐受、降低排斥反应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根据ABO/Rh血型相同及HLA氨基酸残基配型相容原则,将同期等待肾移植的96例女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接受同一供体的骨髓一肾联合移植;对照组接受上述供体的肾移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CD4+.CD8+、CD19+、CD4+CD25+细胞百分比,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0、TNF-d浓度。结果:移植后随着时间延长,观察组CD3+.CD4+、CD19+细胞百分比及TNF吨浓度持续降低,与对照组相比,60d后CD3+、CD4+.CD19+下降最明显(P〈0.05),之后稳定在一个水平;观察组CD8+降低不明显,但CD4+/CD8+比值明显降低;观察组CD4+CD25+百分比及IL-10浓度持续升高,与对照组相比,CD4+CD25+百分比90d时升高最明显(P〈0.05),IL-10浓度30d时升高最为明显(P〈0.05)。观察组急性排斥发生率为12%,对照组为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体特异性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地诱导肾移植免疫耐受的临床治疗方法,能够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但更深层次的免疫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分析护理人员开展科研的动机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编码抽样方法对1000名《护理研究》作者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包括护理人员科研动机调查表和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结果 护理人员开展科研的动机包括:总结临床经验66.1%(524/793),晋升职称52.9%(420/793),为护理事业发展做贡献37.2%(295/793),报道护理科研成果35.6%(282/793),单位要求17.5%(139/793)等.不同年龄、护龄、学历、职称、科研态度、参与科研培训情况、科研能力、工作单位性质的护理人员科研动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3,0.037,0.048,0.002,0.024,0.008,0.005,0.009,0.004,P<0.05).结论 建议管理者继续重视护理高等教育,加强护理科研培训;弘扬科学精神,创建良好学术氛围;完善科研激励机制,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积极性.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止血带环扎宫颈内口联合子宫下段横"U"字缝合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止血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院因凶险型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的患者共23例,均采用止血带环扎宫颈内口联合子宫下段横"U"字缝合术止血,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率及感染率.结果 术中术野清楚,控制出血的有效率为86.96%(20/23),无子宫切除病例.术后感染4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42~60 d随访20例,行超声检查,均子宫复旧良好.结论 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止血带环扎宫颈内口联合子宫下段横向"U"缝合术,能明显减少出血,降低子宫切除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8.
目的:感染有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的主要并发症,选择此类患者42例分析其临床感染特点与高危因素。方法:①实验对象:选取1999-01/2006-06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42例,移植前平均病程3年。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实验方法:环磷酰胺150mg/kg 抗人胸腺球蛋白/抗人淋巴细胞球蛋白预处理30例,环磷酰胺200mg/kg 抗人胸腺球蛋白/抗人淋巴细胞球蛋白预处理12例;CD34 细胞纯化移植17例,CD34 细胞未纯化移植25例。移植过程中无菌层流室全环境保护,当患者体温>38℃时立即采集血液标本,15min/次,连续3次。同时依据感染部位,采集相应的分泌物标本,鉴定菌种,并进行药敏试验。移植后1~3个月出现发热的患者,应用酶免疫染色技术与ELISA法检测巨细胞病毒。结果:①感染病例临床特征:42例患者共32例于移植后发生感染,其中9例发生两个部位感染,4例发生3个部位感染。感染部位主要分布在口腔、肛周、肺部等,以及原发感染灶不明确的菌血症。细菌、真菌感染多发生在移植后1个月内,巨细胞病毒检测阳性多发生在移植后1~2.5个月,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间质性肺炎多发生在移植后1~6个月。②病原菌分布与耐药:自身免疫性疾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真菌感染占36%,革兰氏阴性杆菌占32%,革兰氏阳性球菌占4%。实验所检出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率高,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除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阿米卡星敏感外,对其他药物均耐药;大肠埃希氏菌对喹诺酮类、第3代头孢菌素等多种药物耐药,仅对氨基糖苷类敏感。③移植相关因素与感染发生: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其病程≥3年、移植前环磷酰胺用量≥5g、预处理环磷酰胺强度200mg/kg及CD34 细胞纯化的患者发生重度感染概率更高(χ2=4.783~8.776,P均<0.05)。结论:①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感染病原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真菌、巨细胞病毒为主,感染部位主要分布在口腔、肛周、肺部,细菌耐药率高。②感染发生除与原发病有关外,患者病程、移植前环磷酰胺用量、预处理方案及移植方式为显著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9.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我院对 2 5例严重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进行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其中包括自体骨髓移植 (ABMT)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 ,取得初步疗效 ,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对象 :1 998年 8月至 2 0 0 2年 2月住院SLE患者共 2 5例 ,女 2 4例 ,男 1例 ,年龄 1 0~ 43岁。确诊至移植时中位病史 5年 (1 5~ 1 3年 )。全部患者均为泼尼松 (1mg·kg- 1 ·d- 1 )治疗 ,症状未缓解或缓解后又复发 ,环磷酰胺 (CTX) 50 0~1 0 0 0mg/m2 ,每 2周或每月 1次 ,连续 3个月治疗失败者。移植前泼尼松维持剂量 0 5~ 1 0mg·kg- 1 ·d-…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酞胺哌啶酮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对12例酞胺哌啶酮治疗MM疗效、副作用、随访等进行分析。结果可评价的11例中10例有效,实验室指标有明显改善,生活自理情况有进步。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较高。讨论酞胺哌啶酮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有效,不良作用可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