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术前口服云南白药对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白药是我国著名的伤科成药,应用本品治疗外伤出血疗效显著。但术前口服云南白药胶囊以减少外科手术病人术中出血量的报道尚少。本研究通过术前口服云南白药,观察对骨科手术病人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自 1 998年 1 0月~ 2 0 0 3年 6月 ,共发生老年患者手术后谵妄 1 5例 ,回顾分析临床资料 ,总结其临床特点和治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5例中男 9例 ,女 6例。年龄 6 2~ 98岁 ,平均 72岁。手术类型 :颈椎间盘切除加前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2例 ,腰椎管扩大加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3例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术 2例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3例 ,全膝关节置换术 2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 3例。麻醉方式 :全麻 8例 ,硬膜外麻醉 7例。手术时间 90~ 2 2 0min ,平均 1 1 8min。术中及术后出血 1 5 0~ 1 2 0 0ml,平均 4 …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回顾性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中期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病例(男17例,女15例),采取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其中4例死亡病例排除在外,28例纳入研究,年龄69~83岁,平均75岁;内固定手术与髋关节置换之间相隔8~72个月。其中EvansⅠ型6例,Ⅱ型11例,Ⅲ型9例,Ⅳ型2例。手术前显示侧板断裂9例,头钉切割股骨头颈切出15例,螺丝松动4例。采用Harris评分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变化,并随访术后影像学结果(X线)、血沉等指标。结果:28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4~7年,平均5.3年。患者疼痛均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2例活动后有中度疼痛,4例活动后出现轻微疼痛。末次随访时,19例恢复自由行走,8例需要手杖帮助下行走,1例需要助行器帮助下行走。Harris评分由术前34.9±2.4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的83.4±5.7;末次随访时优15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X线检查未见假体松动及下沉断裂。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高龄患者,行挽救性THA能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中期随访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24.
螺旋CT血管成像(SCTA)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目的 评价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方法 用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2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动脉进行三维重建,显示椎动脉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观察椎动脉有否压迫、迂曲、狭窄、畸形等改变。结果 22例患者(占总数91.7%)椎动脉不同程度地改变。椎动脉平直,一侧变细4例;迂曲,无压迫5例;受压、管腔狭窄11例;闭塞1例;畸形1例。结论 螺旋CT血管成像能同时显示椎动脉和毗邻结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 对脊柱术后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研究预防控制措施及对策,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选择医院2006年1月-2011年10月脊柱外科手术的950例患者,对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50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中共发生医院感染42例,感染率为4.42%;其中以肺部感染为主,占45.24%,尿路感染占26.19%,切口浅层及椎间隙感染占21.42%,深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占7.15%;共培养出43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3.49%,革兰阳性球菌占41.86%,真菌占4.65%;手术及住院时间长、抗菌药物使用、置管、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合并基础疾病、材料置入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脊柱外科手术后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加强对术前、中、后各环节的控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7.
锌与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症(OP)的发病机制,探讨锌与老年男性原发性OP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光子骨密度仪检测OP组(25例,非骨质疏松症(NOP)组(28例)的骨密度,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检测血清锌 和空腹2h尿锌的浓度,结果:OP组尿锌排出增多,血清锌减低,与NOP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锌的降低可能与OP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8.
椎体后凸成形术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2003年6月~2005年12月,笔者对41例(49节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椎弓根穿刺到伤椎,球囊扩张后灌入骨水泥。根据术前、术中、术后影像学检查,分析手术并发症的原因。结果 41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2.2个月。疼痛消失36例,留有轻度疼痛4例,疼痛无好转1例。40例对治疗满意,1例不满意。并发症:骨水泥漏7例,腰部穿刺部位血肿2例,肋间神经痛1例,不全性肠梗阻1例,骨水泥致椎体骨折1例。结论 手术适应证的掌握和手术技术的提高是预防椎体后凸成形术并发症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9.
锌与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检测37例脊髓伤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锌和空腹2h尿锌的浓度变化,同时检测其他骨代谢生化参数:钙、镁、磷、碱性磷磷酶和羟脯氨酸的值。  相似文献   
30.
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检测37例脊髓伤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锌和空腹2h尿锌的浓度变化,同时检测其他骨代谢生化参数:钙、镁、磷、碱性磷酸酶和羟脯氨酸的值。结果发现脊髓伤组与健康组比较,尿锌排出明显增多(P<0.01),血清锌无差异。尿锌排出增多与尿钙和尿羟脯氨酸呈正相关(P<0.01),与损伤时间呈负相关(P<0.01)。认为尿锌可作为脊髓伤后骨吸收分解的参考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