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膝十字韧带移植重建术中韧带末端缝合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张春礼 ,范宏斌 ,李明全 ,王 臻 ,王海强 ,刘继中 ,李新奎 .中华骨科杂志 ,2 0 0 2 ;2 2 (12 ) :735 - 737]  目的 :研究膝十字韧带移植重建术中韧带末端缝合固定的方法及固定强度 .方法 :将 2 4条带髌骨的髌韧带标本分为 3组 ,对其末端分别采用Krackow双锁边缝合法缝合 2针、3针 ,缝合材料为Ethilon缝线及直径 0 .4mm钢丝 ,对样本分别进行拉伸力学检测以比较强度 ,探讨最佳的缝合针数和方法并应用于临床 .结果 :Krackow双锁边缝合法缝合 2针 ,…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骨延长术治疗Ollier病所致儿童肢体短缩的临床疗效和技术要点。[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2例因Ollier病所致肢体短缩的患儿,通过应用骨延长技术行矫正治疗,上肢患儿应用Wagner外固定架延长肱骨8.5 cm,下肢患儿应用Orthofix外固定架延长股骨9 cm并矫正內翻成角畸形26°。[结果]2例患儿术后均获得随访,上肢患儿随访5年,下肢患儿随访2年,患肢功能和外观均获得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Enneking肢体功能评分,上肢患儿97%,下肢患儿80%。[结论]骨延长技术是治疗Ollier病所致儿童肢体短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分析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相关因素,进一步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方法]由学生填写调查问卷,结合教师职称、学历、专业、所属科室及是否精品课程教师等项目,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专业科室、不同职称、精品课程教师与非精品课程教师之间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专业类型、不同学历教师之间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生对《外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总体评价较高,但个别科室以及中级职称教师的教学工作有待改进,同时应广泛开展精品课程评比,适当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师比例,进一步提高《外科护理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回顾不同生物学行为跟骨肿瘤的治疗策略、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21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肿瘤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跟骨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共计34例,其中男15例,女19例。发病年龄5~74岁,平均32.4岁。其中原发肿瘤32例,转移瘤2例。随访时间1~10年。收集患者的病理诊断、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术后辅助治疗情况、术后随访状况、肿瘤有无复发转移等资料,分析4种不同生物学行为肿瘤的手术方案、辅助治疗情况及肿瘤转归情况。结果 跟骨良性潜隐性肿瘤19例,行单纯切除或刮除植骨术,术后未见复发。跟骨良性侵袭性肿瘤5例,行整块切除或刮除植骨术,术后均未复发。原发恶性肿瘤8例,其中低度恶性骨巨细胞瘤2例,1例行刮除植骨,另1例行刮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其余原发恶性肿瘤均行跟骨整块切除重建或小腿截肢术。8例原发恶性肿瘤患者中,5例术后出现复发及转移,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24个月,平均转移时间为术后30个月。转移瘤共2例,1例行穿刺活检后放弃治疗,1例行小腿截肢术,2例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内死亡。结论 对于跟骨良性潜隐性肿瘤及良性侵袭性肿瘤,行囊内彻底刮除及...  相似文献   
35.
目的回顾性总结关节镜下4股自体?N绳肌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5月~2003年6月收治的56例ACL损伤患者进行术后至少2.5年的随访。采用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膝关节运动范围、Lvsholm功能评分、Tegner运动评分及手术并发症统计等来评价关节镜下4股自体?N绳肌肌腱移植重建ACL的临床疗效。结果56例患者术后获2.5~4.5年(平均3.8年)随访。前抽屉试验:0级38例,占67.9%,1级12例,占21.4%,2级6例,占10.7%;而术前均在1级以上。Lachman试验:0级41例,占73.2%,1级9例,占16.1%,2级6例,占10.7%;而术前均在1级以上。膝关节运动范围缺失均在10°以内,其中过屈受限3例,过伸受限4例。Lysholm评分优37例,良1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2.9%。Tegner运动评分平均为6.7分(3~9分)。无关节感染、?N窝血管神经损伤、小腿筋膜间隙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关节软骨、半月板等意外损伤发生。隐神经髌下分支损伤导致小腿上段内、外侧皮肤麻木6例,发生率为10.7%,关节功能未受影响。结论关节镜下4股自体?N绳肌肌腱移植重建ACL,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中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6.
膝关节单髁置换的疗效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单髁置换术(UKA)治疗单间室膝骨性关节炎的中期疗效,探讨其疗效及评价方法.[方法]自2004年3月~2006年9月22例(22膝)单间室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UKA,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4个月(14~49个月).疗效评定选用HSS、KSS、WOMAC评分,于术前及随访时分别进行评定.同时提出<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专用评分标准>(UKA专用评分)进行术后评定.[结果]术后22例患者患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关节活动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HSS、KSS、WOMAC评分术前及随访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UKA专用评分平均87.2分,优15膝,良7膝,无可或差.UKA专用评分与HSS、KSS、WOMAC评分标准在同一患者得所结果紧密相关(r值分别为:0.892、0.921、0.914、-0.827).[结论]UKA是治疗单间室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中近期效果满意.<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专用评分标准>可综合评价UKA的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37.
半月板囊肿的关节镜下手术治疗——附20例病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半月板囊肿的关节镜下手术方法与其疗效。[方法]1997~2005年本院共完成20例膝关节半月板囊肿的关节镜手术,12例行囊肿切除,8例行囊肿切除同时采用outside-in方法垂直缝合关闭残腔。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18.7±12.2)个月。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和手术后疗效评定的G lasgow评定法对膝关节镜手术治疗半月板囊肿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4例失访。1例单纯囊肿切除患者术后1 a囊肿复发。手术前Lysholm评分为(71.2±8.7)分,手术后提高至(97.1±2.9)分(t=32.948,P<0.001)。G lasgow疗效评定法,16例完成随访患者中,优15例(93.75%),一般1例(6.3%)。[结论]关节镜技术治疗半月板囊肿创伤小、疗效佳,在保留半月板功能及减少患膝骨关节炎发生率上有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38.
大鼠骨组织P物质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分布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神经肽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大鼠长骨组织中的存在与分布并探讨其在骨代谢中的意义。方法 对6只8wk龄SD大鼠股骨髁部切片行SP,CGRP免疫组化染色,确定不同部位免疫阳性物质的分布以及其在不同细胞内的基因表达。结果 SP,CGRP免疫阳性物质广泛分布于骨膜。生物板骨骺侧神经纤维呈CGRP强阳性染色,SP以及CGRP基因在骨髓基质细胞,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均呈阴性表达,CGRP基因在软骨细胞内呈阴性表达。骺板的肥大样软骨细胞强烈表达SP,对比之下静止期以及增殖期软骨细胞SP呈阴性表达。结论 CGR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在骺侧生长板附近的分布以及生长板成熟软骨细胞S宾表达提示神经肽在长骨生长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9.
前交叉韧带断裂后半月板和软骨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前交叉韧带 (ACL)断裂所致的膝关节不稳对关节半月板及软骨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 1992~ 2 0 0 2年间收治的 4 8例ACL断裂患者半月板和软骨损伤的分布、程度、发生率与伤后不同时段的关系。 结果 半月板损伤率从急性期组→亚慢性期组→慢性期组分别为6例 (5 5 % ,6 11)、13例 (6 8% ,13 19)、17例 (94 % ,17 18)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各组中内侧半月板损伤率明显高于外侧半月板 ;慢性期组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 10例 (5 6 % ,10 18) ,是该期半月板损伤的主要类型 ;亚慢性期、慢性期组内髁软骨损伤率明显高于外髁 ;随病程延长软骨损伤程度加重 ,至慢性期组 ,Ⅲ度软骨损伤达 32处 (6 8% ,32 4 7) ;内髁软骨损伤与内侧半月板并内髁软骨损伤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而外髁软骨损伤与外侧半月板并外髁软骨损伤发病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ACL断裂后可并发半月板及软骨损害 ,并随病程延长而加重 ,ACL损伤后胫骨向前半脱位和过度内旋是造成内髁软骨损伤的主要原因 ,而外髁软骨损伤主要是由于外侧半月板损伤所致。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建立数字化骨库,并探讨其在骨肿瘤切除同种异体骨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薄层CT对现有骨库中的大段同种异体骨进行扫描,将所得断层数据输入自制的数字骨科管理软件,三维重建后建立数字化分析系统.利用数字化骨库找到匹配的骨重建材料,并在术前设计截骨范围和异体骨修整.2009年11月至2012年6月对11例骨肿瘤患者采用数字化骨库和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进行手术治疗,男7例,女4例;年龄13 ~42岁,平均24.7岁;其中骨巨细胞瘤3例,骨肉瘤5例,软骨肉瘤2例,尤文氏肉瘤l例.术后复查患处X线片并采用肌肉骨骼肿瘤学会93(MSTS93)评分系统评价肿瘤学结果和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应用数字化骨库可以明显缩短异体骨材料的选配时间,并明显提高异体骨选配的精确性.使用计算机辅助导航进行肿瘤切除大段同种异体骨重建,术前CT三维虚拟影像与实际解剖注册点匹配满意,注册误差平均为0.42 mm.11例患者术后随访3~30个月,平均15.7个月;术后复查影像可见肿瘤切除范围与异体骨重建区域与术前计划完全吻合,肿瘤切除范围安全,边界完整,无肢体不等长或畸形发生;未见局部复发和远隔转移,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和关节塌陷,无明显免疫排异反应;异体骨与宿主骨愈合时间5~7个月,平均6.3个月.MSTS93功能评分平均为25.7分. 结论 建立的数字化骨库可在术前精确选择同种异体骨并完成手术设计,结合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可实现骨肿瘤切除、大段同种异体骨重建的个体化设计,可有效提高骨肿瘤手术治疗的安全和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