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过程中,并发脑脊液漏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4年2月我院因腰椎管狭窄症行腰椎后路手术病例457例,其中19例患者手术中出现硬脊膜破裂并发脑脊液漏,男12例,女7例;年龄55~76岁,平均65.3岁。术中见硬脊膜破损时,立即予硬脊膜缝线修补,筋膜覆盖,术后予卧床休息、抑制脑脊液分泌、持续伤口引流等措施治疗脑脊液漏,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感染。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8月,平均16.4月。患者术后均出现脑脊液漏,术后予抑制脑脊液分泌、持续伤口引流等治疗,5~13d脑脊液漏停止。所有患者伤口一期愈合,无一例患者出现硬脊膜假性囊肿、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无一例患者行二次清创缝合手术,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正确处理硬脊膜破损是预防术后脑脊液漏的关键,而术后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防治脑脊液漏及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联合Cage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2003-2008年对8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经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资料明确诊断且有手术指征,采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联合Cage融合术治疗,对其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所有病例症状明显改善,术后1周按Nakai等评价标准:优53例;良17例;可13例;差2例。所有病例随访3-24个月,按Nakai评价标准:优56例;良22例;可6例;差1例。术后1周和最后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5例中出现并发症19例,近期并发症有神经症状加重3例,脑脊液漏2例,感染2例;远期并发症有神经症状遗留4例,Cage位置偏移、下沉4例,椎间融合不确切2例,椎弓根钉松动2例。结论椎弓根钉技术和Cage椎间融合术联合应用可增加脊柱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进而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但术后存在各种并发症,正确把握手术适应证、熟练掌握操作技巧、提高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能力是顺利开展该技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评价术区持续引流、切口愈合后拔管缝合管口治疗脊柱爆裂性骨折术后脑脊液漏的效果。方法对自2004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脊柱爆裂性骨折术后脑脊液漏61例采用体位调节、切口加压包扎治疗(A组,20例),经皮蛛网膜下置管脑脊液引流治疗(B组,20例),术区持续引流、切口愈合后拔管缝合管口治疗(C组,21例)。结果 A组切口脑脊液漏消失时间为(19.0±3.9)d,切口愈合时间为(25.0±4.6)d,8例初期治疗失败。B组切口脑脊液漏的消失时间为(3.0±1.0)d,切口愈合时间为(16.0±2.6)d,6例初期治疗失败。C组切口愈合时间为(13.0±1.0)d,均初期治疗成功。C组切口无脑脊液漏,与A、B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愈合时间短于A、B组两组(P<0.05),初期治疗成功率高于A、B组两组(P<0.05)。结论采用术区持续引流、切口愈合后拔管缝合管口方法治疗脊柱爆裂性骨折术后脑脊液漏疗效满意,效果优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急诊治疗方法的选择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突出或脱垂体积大,压迫马尾神经及神经根。笔者于2002年12月~2005年6月采用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ED)急诊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于2000年5月~2002年12月采用冷光源下椎板拉钩法小切口有限化手术急诊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现将二者手术特点、疗效和适应证进行比较分析,以指导手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分步体位复位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分步体位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分2步体位复位,经单侧椎弓根穿刺向椎体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手术前后用影像学资料评估伤椎椎体高度恢复率、后凸角度矫正率,用视觉模拟分级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程度。结果手术均获成功,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为(85.6±12.6)%,椎体中线高度恢复率为(86.6±9.7)%,后凸角度矫正率为(62.2±23.5)%,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VAS评分为2.6±0.2分,与术前8.2±0.2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5,P〈0.01)。82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6.3个月,胸腰背疼痛无复发,椎体高度无改变,邻椎无骨折。结论分步体位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消除疼痛,增加椎体强度和脊柱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前路颈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疾病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共32例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1-2节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或钛网植骨融合、颈前路钛板螺钉内固定术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及术后6-12月对脊髓功能行JOA评分,SPSS 16.0软件统计分析2次评分差别是否有显著性;并通过颈椎过伸过屈住X片观察植骨融合率.结果:脊髓功能多数得到明显改善,术后12月JOA评分平均高于术前3.1分,两次评分差别有显著性,P=0.01;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57.8%;全部病例植骨均融合成功,融合率为100%.结论:前路颈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内囱定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疾病的有效方法,它能恢复脊髓神经功能,植骨融合可靠,能重建颈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椎间界面融合技术的广泛开展。椎体终板在临床中日益得到重视。本文就椎体终板的解剖结构、营养通路、供血、生物力学特征、在椎间盘退变中的变化、在椎间融合术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和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靶点靶线体表投影穿刺法在侧路椎间孔镜手术中的作用。方法2016年5月~2018年3月采用侧路椎间孔手术治疗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115例,其中2017年5月~2018年3月58例行靶点靶线体表投影穿刺法置管为A组,2016年5月~2017年5月57例行常规穿刺置管法为B组,比较2组术中穿刺置管时间、透视次数和手术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手术效果。结果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与B组对比,A组穿刺置管时间明显缩短[(25.3±4.7)min vs.(31.3±6.5)min,t=-5.632,P=0.000],透视次数明显减少[(12.6±3.2)次vs.(22.6±6.5)次,t=-10.558,P=0.000],手术时间明显缩短[(62.2±14.8)min vs.(87.5±18.9)min,t=-7.978,P=0.000]。2组术后住院时间、随访时间、末次随访VAS评分和ODI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穿刺比较,靶点靶线体表投影穿刺能提高穿刺准确率,减少辐射危害,使手术时间缩短,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AO螺钉经皮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探讨AO加压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失败原因及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总结1998年1月~2003年1月用AO加压空心螺钉治疗92例股骨颈骨折的经验。对其中失败的14例进行分类,分析相关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92例中有14例失败,将其分为6类:导针头断裂、粉碎性骨折术后内固定不牢、螺钉穿出股骨头、螺钉松动、螺钉位置不良、骨折不愈合。患者年龄、骨折类型、供血和复位的影响,手术技术、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不当是失败的相关原因。对策是取出断裂导针头、提前取钉、改用其它内固定方式或关节置换及相关病因的对症处理。结论选择AO加压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应根据患者年龄、骨折类型掌握好适应证,正确的手术操作和手术技巧、准确复位及术后严格管理会使总体治愈率进一步提高,对高龄Garden Ⅳ型患者不宜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