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41.
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60例报告)胡一平,李玉梅牵引、骶管注药和推拿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有效非手术疗法。由于牵引、骶管注药、推拿手法治疗的方法不一,收到的效果也各异。笔者后用ATA-ⅡD型自动牵引床牵引、骶管硬膜外腔注药和推拿手法治疗60例中...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过氧化氢和酚甘油对海上训练弥漫性外耳道炎的防治效果。方法:连续4年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每批次均设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23例,对照组719例。观察组每天游泳训练结束,采用过氧化氢和酚甘油滴耳,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比较两组每周弥漫性外耳道炎的发病率和病情程度。结果:观察组共发生弥漫性外耳道炎49例(6.8%),对照组共发生203例(28.2%),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观察组病情以轻度为主(67.3%),无重度病例;对照组以中度为主(79.8%),重度病例5.4%,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过氧化氢和酚甘油对防治海上训练弥漫性外耳道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3.
背景: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应用于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治疗实现了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钉棒植入及整复固定。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53例无明显神经损伤且后凸大于20°和/或椎体前缘高度塌陷大于50%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分别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n=28)及传统后正中入路(n=25)进行治疗。 结果与结论: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的患者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降低(P < 0.05),而在伤椎Cobb角改善、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和椎管正中矢径变化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达到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相同的效果,且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4.
本文就97例小儿低血钾引起房室传导阻滞进行分析。并就低血钾引起传导阻滞的机理、钾的细胞内外分布、治疗时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在胃癌组织内表达的意义。方法 选择手术后的100例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病例各50例),30例正常胃黏膜设为对照组。利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研究对象胃组织内VEGF-D和VEGF-C的表达。分析VEGF-D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和VEGF-C阳性表达的关系。结果 VEGF-C,VEGF-D的阳性染色为棕黄色,主要位于肿瘤细胞的胞质,局灶性或弥散性分布。VEGF-C,VEGF-D阳性表达以(+)或(++)为主;胃癌VEGF-C、VEGF-D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 %和60 %;对照组分别为10 %和20 %(P<0.05);VEGF-D阳性高表达(++)与区域淋巴结转移、淋巴管受侵和VEGF-C阳性表达相关,与肿瘤最大径、肿瘤位置、肿瘤浸润深度、肿瘤肉眼分型、肿瘤组织分化、肿瘤血管受侵无关。结论 VEGF-D在胃癌淋巴道转移过程中具有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TPA,PAI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ECV-304细胞培养传板,加入不同浓度的卡托普利,缓激肽,缓激肽B2受体拮抗剂,发色底物法测细胞培养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活性,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分析及相关检验。结果:卡托普利使细胞培养液中TPA活性增加,各剂量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存在剂量效应关系(r=0.960),卡托普利使细胞培养液中PAI活性减少,各剂量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存在剂量效应关系(r=0.960),。卡托普利加入细胞培养液后在各时段(10min,3h,6h,9h)引起的TPA活性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3h,6h,9h各时间点的PAI活性较10min减少,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且存在时间效应关系(r=0.957),外源性缓激肽引起细胞培养液中TPA活性增高,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两剂量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DA-BK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剂量组之间相比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卡托普利使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TPA活性增加,PAI活性减少,其增减程度呈剂量依赖性,缓激肽能使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TPA活性增加,其发挥作用可能不是通过BK2受体。  相似文献   
47.
背景: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应用于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治疗实现了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钉棒植入及整复固定。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53例无明显神经损伤且后凸大于20°和/或椎体前缘高度塌陷大于50%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分别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n=28)及传统后正中入路(n=25)进行治疗。结果与结论: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的患者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降低(P<0.05),而在伤椎Cobb角改善、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和椎管正中矢径变化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达到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相同的效果,且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