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91.
臀肌挛缩症     
臀肌挛缩症(Gluteal Muscle Contracture,GMC)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挛缩,导致髋关节功能受限,表现出特殊的症状、体征的临床综合征.1970年Valderrama [1]首先报道本病,国内马承宣[2]于1978年系统报道了此类病例,至今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边缘瓷技术应用于常规烤瓷熔附金属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2例边缘瓷应用于烤瓷修复体和435例常规烤瓷修复体完成后三年复查,对其颈灰线及边缘封闭性等情况进行观察、分析、讨论。结果两组在颈灰线发生率观察中(P〈0.01),有显著性差异;在边缘封闭性观察中(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边缘瓷技术的应用基本解决了常规烤瓷熔附金属修复体颈部灰线的发生,且边缘封闭性良好,适宜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3.
臀小肌挛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臀肌筋膜挛缩症2 14例 ,2 0 0例臀肌筋膜挛缩患儿有反复接受臀肌注射史 ,14例仅有 1~ 4次臀肌注射史 ,其中 9例为同一村医疗站接受反复臀肌青霉素注射。臀小肌挛缩型2 2例 ,其中男 9例 ,女 13例 ;单侧 15例 ,双侧 7例 ;年龄 4~ 12岁 ,平均 7.5岁。2 0例为农村患儿 ,2例来自城镇。其中15例在多家医院就医都未能确诊。 8例通过平均 6个月推拿、按摩等保守治疗无效。全部伴有骨盆倾斜 ,即立正时双下肢不能同时着地。2 .术前检查 臀小肌挛缩患儿临床表现为走路跛行 ,立正时双下肢不能同时着地 ,但双下肢可以翘“二郎…  相似文献   
94.
肖进 《广西医学》2004,26(9):1368-1369
术后黏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占各类肠梗阻的30%。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共收治术后黏连性肠梗阻病例6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5.
肖进  邓修民  钟腾猛  陆炳站 《微创医学》2015,(1):118-119,58
目的分析右半肝切除术中应用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行右半肝切除术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予以全肝血流阻断技术,研究组予以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对比分析两组基本手术指标、术后肝功能指标、并发症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失血量、血流阻断时间及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血清白蛋白(ALB)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半肝切除术中应用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技术能有效控制术中出血,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6.
目的:对比规则性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后肝癌肝内复发情况。方法选取我科2007-2012年行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患者共120例,按照术式分为规则性肝切除组和非规则性肝切除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术后6个月肝功能和术后1年复发率、生存率。结果规则肝切除组的切除肿瘤直径、切除肝脏体积、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切除肝段数目显著高于非规则肝切除组(P<0.01)。规则肝切除组术后6个月的血清白蛋白(ALB)显著高于非规则肝切除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和直接胆红素(DBIL)显著低于非规则肝切除组(P<0.01)。规则肝切除组术后1年复发率显著低于非规则肝切除组,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显著高于非规则肝切除组(P<0.05)。结论规则性肝切除虽然手术损伤较大,但切除肿瘤范围大,术后肝功能恢复好,复发率低,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 观察十三味玉泉丸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阿卡波糖片口服降血糖,治疗组采用十三味玉泉丸口服降血糖,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分泌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beta-cell function,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hPG、HOMA-IR、BMI降低,FINS、HOMA-β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HOMA-β、HOMA-IR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十三味玉泉丸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能很好地降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少胰岛素抵抗,减轻体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8.
目的:评估Dynesys内固定或融合术治疗L4/5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L4/5单节段退变疾病患者76例,其中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35例(Dynesys组),融合术41例(融合组),随访时间均大于2年.评价指标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节段及上端、下端邻近节段椎间高度及活动度(ROM),邻近节段椎间盘Pfirmman分级,并应用UCLA系统来评价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结果:两组末次随访时的ODI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节段椎间高度术前无显著性差异,末次随访时Dynesys组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融合组明显增高(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节段椎间高度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前上端邻近节段ROM在Dynesys组为8.3°±2.1°,融合组为8.4°±1.5°,末次随访时Dynesys组为10.2°±2.2°,融合组为12.9°±2.1°,均较术前增加(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下端邻近节段ROM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末次随访时融合组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Pfirrmann分级无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Pfirrmann分级变化组内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组间仅上端邻近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UCLA系统评分标准,Dynesys组8个节段出现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融合术组为22个节段,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融合术组有1例患者出现症状学邻近节段退变,行二次手术治疗.结论:Dynesys动态固定或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均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前者在预防邻近节段退变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99.
目的:评价人工寰齿关节置换术的生物力学性能,为完善人工寰齿关节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对正常、齿状突切除、人工寰齿关节置换术后、疲劳试验后等状态的标本进行三维角度运动范围和前后向剪切、前屈、后伸和旋转刚度测试。结果:人工寰齿关节置换术后,寰枢关节各方向运动范围和中性区接近正常状态,前屈、后伸和侧屈运动范围较齿状突切除后减小;寰枢关节剪切和前屈、后伸刚度大于正常状态,而旋转刚度小于正常状态;屈伸和旋转疲劳1500次对三维运动范围和刚度大小无明显影响。结论:人工寰齿关节置换术基本能达到既稳定寰枢关节又保留其运动功能的双重目的,但存在松动脱落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0.
阑尾周围脓肿40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进 《右江医学》1998,26(4):219-220
阑尾周围脓肿为阑尾炎症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其发生率在我院占急性阑尾炎的4%~10%,因炎症阑尾被大网膜及邻近肠管粘连包裹形成炎性包块,亦可因阑尾坏死穿孔腹膜炎后被局限形成阑尾周围脓肿(1),尤以卫生条件差的基层多见,如不及时处理亦可致生命危险。对阑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