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一般资料 自2004年1月~2005年3月我科共收治冠心病住院病例226例。其中男性186例,女性40例;年龄68~88岁,平均76岁。全部符合1997年WHO拟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并在用药前后分别做心电图检查、心脏彩超、肝肾功能检查以及心肌酶学检查。  相似文献   
22.
目的了解微信群对肿瘤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并且分析其优势及发展前景,为临床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等护理工作提供参考。通过将现代通讯技术运用于临床护理,增进护患沟通交流,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将44位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通过微信群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作常规健康教育,3个月后比较两组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运用微信群健康教育后对疾病的掌握程度、自护能力及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群对于肿瘤患者健康教育有积极影响,有利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并且具有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病人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将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病人按性别进行临床资料、危险因素及冠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女性病人组年龄偏大,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为其主要危险因素,冠脉单支病变较男性多,Gensini积分低于男性组。结论女性冠心病病人临床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有其特征性。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急诊儿科陪护的心理特点及护理人员与其沟通的技巧。方法选取本院开展针对性护理前、后两个时段急诊儿科留观患儿陪护作为观察对象,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投诉率及护理人员与陪护的沟通技巧等进行分析。结果急诊儿科陪护的心理特点分为心理稳定型、急躁型、知识欠缺型等不同类型,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护理后,陪护人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投诉率低于针对性护理前。结论急诊儿科护理人员与陪护的良好沟通,能促进护患间的理解与支持,使医惠更好地合作,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投诉率,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近年来郑州市区小儿急性中毒相关因素的变迁及防范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分析,收集整理744例急性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近5年来小儿急性中毒在年龄构成、毒物种类及中毒方式等方面出现许多新的变化:近5年的356例急性中毒中0~3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占43.26%;在家中发生中毒者(224例,占62.92%)为主,与前5年相比有统计学意义(χ2=62.14,P=0.001);医源性药物中毒195例,占54.78%,其增长幅度有统计学意义(χ2=60.13,P=0.001));消化道中毒占89.25%。结论医源性药物中毒及在家中发生中毒已成为郑州市区儿童急性中毒的重要因素。加强健康知识宣教,加强毒物及药物的管理,规范药品的使用,合理用药等是小儿急性中毒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6.
目的了解熟性惊厥患儿家属健康教育需求及希望的健康教育方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69例热性惊厥患儿家属门诊就医时进行相关问题调查。结果患儿家属在健康教育内容上最关心出现热性惊厥时的救护以及如何预防热性惊厥复发。最希望的健康教育方式是阅读健康教育处方和护士个别指导;设立热线电话是患儿离院后最希望的咨询方式;存档忠儿病历厦一般资料设立“救护平台”电脑系统是忠儿在院外出现问题时最快捷的救助需求方式;患儿家属对健康教育需求项目和方式的选择具有多样性。结论现有的健康教育模式需要不断改进,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小儿药物催眠的合适方法,为特殊检查做准备.方法 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分别观察并记录10%水合氯醛小剂量促留灌肠和苯巴比妥钠肌内注射的催眠起效时间.结果 10%水合氯醛小剂量保留灌肠起效时间早于苯巴比妥钠肌内注射23min,苯巴比妥钠肌内注射使用较方便.结论 10%水合氯醛小剂量保留灌肠适用于门诊检查,尤其适用于非预约或外地病人,苯巴比妥钠肌内注射适用于住院患者或预约检查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