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Apofix椎板钩治疗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骨折脱位是临床常见的创伤.近年来,一些新型内固定方法不断涌现,我科自2000年7月~9月,成功地开展了Apofix椎板钩内固定术,取自体髂骨植骨治疗C1~C2的骨折脱位和C6~C7骨折脱位各1例,初步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下腰椎退变性疾病,常常涉及复杂的病理变化,包括椎间盘突出、症状性骨赘、椎管狭窄、小关节增生性关节炎、黄韧带肥厚、局部腰椎失稳、滑移等。实施手术治疗时,要求彻底减压并重建局部稳定。相邻椎体融合是重建下腰椎稳定的常规方法,就疗效可靠性及技术成熟角度而言,临床首选椎体间融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经精确定向复位成形,并适量注入骨水泥于塌陷部位所获得的复位固定效果.方法 采用美国Kyphon提供的微创器械套件及特制球囊,对18例新鲜单发骨折椎体进行治疗.球囊准确置于椎体塌陷部位,扩张后平均注入低黏度骨水泥3~4 ml.观察手术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测量病椎高度变化.结果 13例穿刺准确定...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病理基础较为复杂,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极易误诊、漏诊。笔者于2010年1月14日收治1例PHPT,治疗原发病后出现病理性骨折,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51岁。因右下肢疼痛3年,加重伴左下肢疼痛半年入院。既往曾多次就诊,先后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而予以服用钙剂、局部封闭、消炎镇痛等治疗,疗效不显著。入院查体:跛行,双下肢无根性症状,右"4"字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病理基础较为复杂,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极易误诊、漏诊.笔者于2010年1月14日收治1例PHPT,治疗原发病后出现病理性骨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脊柱骨折近90%发生在胸腰段,其中爆裂性骨折占此类骨折的10%~20%[1]。"爆裂性骨折"一词由Holdsworth[2]于1963年初次提出,他把爆裂性骨折定义为由于轴向载荷导致椎间盘髓核压入椎体引起上下终板骨折,并且造成椎体骨碎片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枕颈部畸形与创伤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7例枕颈部畸形与6例枕颈部创伤引起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均得以随访,时间为8个月~74个月,7例枕颈部畸形予以彻底减压,作枕颈融合术,现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j例,生活能自理,但不能劳动2例;6例枕颈部创伤致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能复位4例,其中3例行寰枢椎融合术,1例行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不能复位2例予以寰椎后弓切除枕颈融合术,现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3例,生活能自理.能参加轻便工作2例,不能参加劳动1例。结论 手术减压(或复位)和重建稳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和总结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及手术疗效。方法:对50例腰痛患者应用MRI及椎间盘造影进行术前检查,并对确诊患者行后路病变节段的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治疗,对治疗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确诊患者经治疗后,效果确切,优良率92.3%。统计学结果显示,术前MRI信号改变,包括高信号(HIZ)现象以及终板信号改变,与椎间盘造影阳性的结果在本组患者中显示有较高相关性。结论:MRI、椎间盘造影可为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后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两种微创手术,通过减压和椎体间融合治疗部分下腰椎退变性疾病,总结该技术相对于传统开放术的利弊。方法 (1)经皮椎弓根螺钉植入+小切口椎板开窗或椎间盘镜下开窗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共9例;(2)小切口棘旁两侧分次有限暴露固定并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共38例。所有病例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得到随访。结果本组与传统术式相比,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骨性融合率都无显著性差异,但融合病发生率显著降低,术后开始训练时间显著提早。结论微创化术式可减少局部创伤,提早康复锻炼,降低融合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